鄭華君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優(yōu)化。初中學生的社會閱歷和人生經(jīng)驗不足,對于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能力有限,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認知能力單薄,原本豐滿的人物也變成了教材中的圖片和文字,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歷史教師將歷史知識由書面化轉變?yōu)楣适禄寣W生對于教材內(nèi)容產(chǎn)生代入感。本文通過對歷史故事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和教學原則,對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模式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用
引 言: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是學生對于歷史文化學習的基礎,其目的不僅是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了解和積累,更是唯一一門能夠讓學生感受待人接物重要性的課程。常言道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故事學習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是去理解歷史人物在特定時間節(jié)點下做出各種選擇最后導致了什么樣的結果,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啟示。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通過歷史故事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包含了大量的基礎知識點,雖然課程內(nèi)容都是按照歷史發(fā)展順序安排的,但是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并不強,學生學習起來經(jīng)常會感覺到枯燥,再加上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不得當,會導致學生逐漸對歷史的學習失去興趣。面對這種情況,歷史教師應該將歷史故事應用在初中歷史的教學工作中,既能夠讓教材內(nèi)容變得生動,還可以通過歷史故事將課本內(nèi)容進行串聯(lián),讓學生對初中歷史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概念,將知識點互相進行關聯(lián),可以讓學生對初中歷史有一個全新的認知[1]。
(二)通過歷史故事營造學習氛圍
將歷史故事應用在歷史的教學工作中,并不僅限于歷史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述,歷史教師還可以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分別以不同的主題查閱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別講述,再通過這些歷史故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歷史原貌進行拓展和關聯(lián)學習。例如學習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分別針對戰(zhàn)國七雄的歷史故事進行講述,再根據(jù)其中的關聯(lián)細節(jié)進行講解,這種方式能夠讓歷史的學習變得立體,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一)歷史故事的選擇要有針對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引用歷史故事時需要注重與教材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和針對性,要明確引入歷史故事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活躍課堂氣氛或者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例如在講述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一課時,可以講述國旗班戰(zhàn)士的故事,在香港升起國旗之前的“真空十二秒”,通過此類故事的講述,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國家在富強之路上的不易和艱辛,讓學生能夠通過引入歷史故事的機會提升愛國情懷。
(二)歷史故事的選擇要具備真實性
另外,在歷史故事的引用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歷史故事的真實性。歷史故事的真實性決定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能還原真正的歷史,不要受到野史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對歷史故事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例如三國鼎立一課中,應該讓學生參照正史和《三國演義》的內(nèi)容,對其中的經(jīng)典橋段進行辨認,哪些故事屬于杜撰,哪些情節(jié)屬于“移花接木”,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歷史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知識體系中還原歷史真相。
三、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歷史故事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
對于初中歷史課程而言,學生的歷史知識基礎較弱,在引入歷史故事時應該盡量淺顯,不要刻意追求故事的深度,在講述的過程中也應該盡量簡約,目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讓學生容易理解。所以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渠道或者課外讀物進行了解,每人預習一部分,對課文中有關聯(lián)的橋段和人物要進行標注,方便在課上分享的過程中,重點描述,方便其他同學了解[2]。
(二)歷史故事在課堂中的分享
上文提到,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應該盡量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準備,例如學習《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一課時,涉及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非常多,類似“戍邊誤期”、“陳縣稱王”、“火燒阿房”等歷史情節(jié)都具有一定的串聯(lián)型,還有后續(xù)楚漢相爭的故事中也誕生了諸多經(jīng)典故事,“破釜沉舟”、“鴻門宴”、“暗度陳倉”等,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上進行講述,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課堂上的演繹將歷史故事還原出來,不僅增加了趣味性,還能夠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歷史故事在課后的感悟、總結
上文提到,在課程中引入歷史故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娛樂,那么就需要在引入故事之后,讓學生對這些歷史故事有所感悟,例如在學習《金與南宋的對峙》一課時,師生對于岳飛、秦檜、宋高宗之間的關系和故事進行講述后,要讓學生進行思考和總結,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岳飛之死,除了秦檜的構陷以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存在,如果你是岳飛,面對十二道金牌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總結,會有很多額外收獲。
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故事在連接、拓展教材內(nèi)容,豐富學生知識面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能夠幫助歷史教師完成對學生歷史知識體系的建立。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構建高效歷史課堂和提高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歷史教師工作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歷史故事,能夠讓學生在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方面取得巨大收獲。
參考文獻:
[1]陳常青.聽故事,學歷史——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70-
[3]孫洪艷.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