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緒峰
【摘 要】目的:分析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32例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隨機法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采用西藥治療,為對照組,一組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為研究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3.75%(15例),高于對照組的56.25%(9例),數(shù)據(jù)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胃痛評分為(2.1±0.6)分,胃脹評分為(1.4±0.7)分,其各項癥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胃痛、胃脹等臨床癥狀,其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西藥治療。
【關鍵詞】 半夏瀉心湯加減;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臨床效果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疾病,近幾年,隨著生活環(huán)境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加,多種因素下導致慢性胃炎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1]。該疾病普遍是由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的。在中醫(yī)理論中,慢性胃炎依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和病因可分為胃絡淤血型、脾胃不和型、胃陰不足型等多種類型,脾胃濕熱型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2]。臨床中針對慢性胃炎的治療,一般應用西藥,但其療效較差,容易反復發(fā)作。近幾年,本院在該疾病的治療中采用了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效果十分顯著。為進一步論證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本院對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患者進行了研究,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32例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隨機法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采用西藥治療,為對照組,一組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為研究組,每組16例患者。對照組中有男性病患7例,女性病患9例,患者年齡26~77歲,平均年齡(50.2±2.6)歲,患者病程4.5個月~2.5年,平均病程(18.2±2.2)個月;研究組中有男性病患5例,女性病患11例,患者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51.1±3.3)歲,患者病程4.8個月~2.1年,平均病程(18.6±2.8)個月。所有患者可見胃脘疼痛、口干口苦、小便色黃等慢性胃炎典型癥狀,符合中西醫(yī)結合診治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的臨床診斷標準[3],患者及其家屬同意進行本次研究。排除合并胃穿孔的患者;排除患有其它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排除依從性較低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三九胃泰進行治療,1袋/次,2次/d,以溫水沖化顆粒后服用。研究組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組方如下:黨參20g、蒲公英15g、制半夏10g、神曲15g、黃芪12g、厚樸10g、黃連8g、砂仁8g、紅棗10g、白扁豆20g、白術10g、山藥20g以及炙甘草8g、半枝蓮15g。其中脾虛嚴重患者加大白術、黃芪用量,濕熱嚴重患者增加白花蛇舌草8g、梔子8g,脾虛寒患者加吳茱萸與干姜各8g。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個月后進行觀察,治療期間保持飲食清淡。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如下: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未見黏膜充血和糜爛情況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胃鏡檢查見黏膜充血好轉,糜爛面積縮小為有效;均不符合上述描述則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16]×100%。同時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相關標準[4],對比兩組患者的癥狀評分,包括胃痛、胃脹兩項,每項依據(jù)輕重程度的不同分別評分為1~4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
1.4?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本次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使用χ2和t檢驗,P<0.05代表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56.25%(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癥狀積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胃痛評分為(2.1±0.6)分,胃脹評分為(1.4±0.7)分,其各項癥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目前,臨床中針對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尚未提出統(tǒng)一的觀點,普遍認為其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部黏膜防御水平降低存在相關性。而在中醫(yī)理論當中,則認為脾虛濕熱型胃炎主要是由濕邪侵體、氣機阻滯等因素導致,可引發(fā)胃部痞滿、噯氣吐酸等癥狀[5]。
半夏瀉心湯方劑中,黃連、黃芪可清除中焦之熱,半夏、干姜能燥濕辛溫,諸藥合用,可健脾養(yǎng)胃,修復受損的胃粘膜,提高胃粘膜抵御能力。結合患者癥狀表現(xiàn),行加減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體征,達到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疏肝破氣等多種功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則表明:黃芩、黃連具有良好的消炎抗炎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對慢性胃炎起到改善或治療的作用[6]。方中大棗、黨參、山藥等藥物則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促進胃部潰瘍和充血癥狀恢復。
此次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3.75%,高于對照組,而癥候積分也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療效顯著,能夠改善其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胃痛、胃脹等臨床癥狀,其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西藥治療。
參考文獻
[1] 曾啟全,裴潤瓊,韓平武,等.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胃熱型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yī)藥研究,2018,01(27):62-63.
[2] 石榮貴.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49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11):27.
[3] 馮小果.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7,36(12):30.
[4] 高寶.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70):166.
[5] 劉洪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虛胃熱型慢性胃炎的療效分析[J].陜西中醫(yī),2016,37(08):949-950.
[6] 山努佳,華利霞.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與預防癌變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