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各學科針對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方式也發(fā)生了改變。初中美術教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相應的繪畫技巧,更需要通過欣賞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對人生產生正確的認知。本文闡述了欣賞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并有針對性地對其運用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審美;初中美術;教學探究
一、引言
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了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大量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切實感受藝術之美,生活之美,以營造良好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目的。為此美術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教學環(huán)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初中生能夠為后續(xù)的學習生涯和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審美基礎。
二、欣賞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于藝術的欣賞能力和在生活中發(fā)現美的能力,不僅關系著學生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同時也影響著初中生思維邏輯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高。眾所周知,創(chuàng)新思維、理解能力和同理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情商,也可以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tài)和不一樣的視角投入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因此,為了更好地規(guī)劃學生今后的人生,為其打造良好的審美基礎,就需要初中教師能夠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傳統(tǒng)書畫,陶瓷等藝術類別,現代工藝美術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的普及和了解,以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愛好。
三、欣賞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現狀
對欣賞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現狀進行分析,不僅能夠發(fā)現其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幫助美術教師找到相應解決方法。首先我國初中美術教學,對欣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不高,因為美術并非中考科目,所以從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等方面都難以形成美術教學的正確認知,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意識不夠。其次,很多美術教師雖然是美術專業(yè)出身,擁有良好的專業(yè)素質,然而藝術審美缺乏系統(tǒng)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具備完整的理論知識和對各類藝術形式的了解。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很多美術教師只能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講述、學生聽講,結合教材進行理論分析,學生難以形成直觀印象,因此教學質量難以令人滿意。
四、優(yōu)化欣賞教學的相應措施
(一)欣賞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構建
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很少能夠接觸到大量藝術門類和藝術形式,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欣賞教學,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教材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和相關內容。
舉例說明,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對我國傳統(tǒng)藝術門類進行劃分,有側重點地向學生進行內容的普及。如書、畫、陶、瓷是我國四大藝術支柱產業(yè),是學生和學生日常學習各類科目有著重要聯系的藝術形式,因此應該著重講解。其次,對于非常具有歷史意義和代表性的內容,如青銅器,玉石、翡翠、木質家具也可以做相應普及,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經驗來加深印象。另外,我國還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都屬于可以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借鑒的方式,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簡略介紹。在構建課堂結構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多媒體教學,在網上查找更多生動有趣的案例和資料,為學生進行知識普及,尤其是很多收藏名家、大藝術家的奇聞逸事都可以作為課堂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藝術常識,從而增加藝術賞析能力。
(二)充分的互動和實踐內容
其次,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欣賞教學的教學質量,構建高效美術課堂,教師還需要改變教學結構,轉換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角色,激發(fā)初中生的探索欲望和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氛圍。
舉例說明,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分組教學的模式,根據不同的藝術賞析內容,讓初中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將紫砂壺、龍泉寶劍、木板水印、扎染、國畫等傳統(tǒng)藝術形式安排給各個小組作為學習命題,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找相關制作工藝流程、代表名家、代表作品和相關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展示合作學習內容。這樣既能夠讓每個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賞析教學,另外教師也可以各組進行學習成果分享,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來進行交流互動。不僅能夠讓各類藝術形式都充分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得以展示,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這種思維模式上的碰撞,達到提高中學生藝術欣賞水平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目的。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其本質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而借鑒已有的藝術形式和藝術門類,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和理論體系,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從各種藝術形式的表現方式、思維視角、實際用途等多個方面受到啟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開發(fā)豐富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欣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培養(yǎng)初中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麗.欣賞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6,29(12):340.
[2]黎綺.初中美術欣賞教學方法與策略的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01):105-107.
作者簡介:袁琳琳(1991.10.18),貴州省六盤水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