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琳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賞識教育最受歡迎和重視,懲戒逐漸淡出教育圈。然而懲戒不僅是有效的教育手段,更是教師的一項合法職權,如果小學生缺少教育懲戒,就會破壞小學教育的完整性,只要教師把握好尺度,適當?shù)膽徒渑c賞識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小學教師就應正確認識教育懲戒的濫用和缺失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對策,提高小學教育質量。
關鍵詞:教師 小學教育 教育懲戒
教育懲戒指的是教師在依法執(zhí)教的過程中對行為不符合規(guī)范的學生做出合理的否定性制裁,讓犯錯的學生感到后悔,預防再次出現(xiàn)不規(guī)范的行為,促使學生的行為合規(guī)。在懲戒中,懲是懲治的方式,戒才是重點和目的。從小學教育中,學生違反班規(guī)、校紀,讓原本愉快輕松的學習過程不再快樂,懲罰就不可或缺。特別是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都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育懲戒在其日常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一、小學教育中的教育懲戒問題分析
(一)教育懲戒問題的表現(xiàn)。1.濫用教育懲戒。在小學教育實踐中,教師濫用教育懲戒的問題屢禁不止,保護小學生的利益成為全社會的責任。教育懲戒的目的在于教育學生,促使他們完善人格,如果教師可以正確行使懲戒權,就能發(fā)揮懲戒的教育作用,一旦濫用就會傷害學生,侵犯他們的合法權益。濫用教育懲戒就是指教師在行使懲戒權的過程中逾越權限之度,懲戒行為失范的學生時有很強的主觀性、隨意性[1]。懲戒與侵權往往僅一線之隔,小學教師如果在懲戒學生時沒有合理控制,正當?shù)慕逃龖徒湫袨榫蜁兂煞欠ㄇ謾嘈袨?,造成嚴重后果?.教育懲戒缺失。小學教育中實施教育懲戒的環(huán)境不容樂觀,部分教師因背負過重的精神壓力,導致教育懲戒嚴重缺失。實際上有很多小學教師都表示自己不敢懲戒學生,擔心惹上麻煩,還有部分教師表示自己很矛盾,嚴厲批評學生時不僅害怕他們產(chǎn)生偏激行為,也擔心家長會出現(xiàn)偏激行為,加上個別教師因此遭遇不幸,進一步加重小學教師的負擔,導致小學教育懲戒缺失問題日益嚴重。
(二)教育懲戒問題的原因
從小學教師的角度分析,教育懲戒濫用和缺失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教師的品德修養(yǎng)不足,教育理念落后,導致他們對小學生缺少愛心和耐心,在教育學生時態(tài)度惡劣,隨意打罵,忽視學生享有的合法權益。第二,教師的教學能力、管理水平有限,導致其教育懲戒失當。第三,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忽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懲戒學生,引起家長的誤會,家長無法理解,更不會支持,不利于教育懲戒的實施。
二、小學教育中解決教育懲戒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懲戒觀,更新理念。教師必須認識到懲戒是教育方法的一種,懲戒學生不是為了罰他們,而是為了他們更好地成長,所以懲戒的對象是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不是學生[2]。與此同時,教師要理清懲戒與賞識同時作為相對的教育方法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缺一不可。當遇到小學生的違紀違規(guī)行為時要加強分析,根據(jù)行為確定怎樣懲戒,并且遵循正面教育為主、懲戒為輔的基本原則。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缺少行為自主能力,教師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要多鼓勵和引導,在學生的違規(guī)違紀行為達到了懲戒的程度時才能實施教育懲戒,能不用懲戒方法就盡量不用。此外,小學教師要全面認識濫用教育懲戒以及不用教育懲戒的危害,因為教育懲戒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是教師的義務,如果學生發(fā)生了需要實施懲戒的違規(guī)違紀行為,教師不能因自己不認同教育懲戒就拒絕實施,導致學生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更不能盲目遵從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隨意打罵學生,導致學生身心受創(chuàng)。
(二)把握教育懲戒尺度,因材施教。在教育懲戒的實施中,教師要注重理論學習,加強對教育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等的研究,不斷充實自己,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整合,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從而恰當運用教育懲戒方法,幫助維護班級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秩序,構建優(yōu)良的小學教育教學秩序,在校園里形成正確的輿論,抵制學生群體的不良風氣,最終建立有效的、科學的激勵機制,激發(fā)小學生的羞恥心、榮譽感,培養(yǎng)他們的優(yōu)良個性品質和堅強性格,促進心理健康,循序漸進提高抵抗不良誘惑的能力,學會明辨是非,主動改正錯誤,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因此,小學教師在教育懲戒的實施中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懲戒適度[3]。換言之,教師要客觀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基于需求懲戒學生,使懲戒恰到好處,不能為了要達到某種目的就牽強地懲罰學生,這樣做不但對學生本人起不了實質性的作用,還會使周圍的學生受到影響,對教師逐漸失去信任。與此同時,懲戒不能讓學生否定自己,產(chǎn)生嚴重的挫敗感和消極心態(tài)。如教師的教育懲戒要因人而異,對于膽小的、性格內向的學生應多鼓勵、多肯定,對于好動的、調皮的學生應在適當賞識的基礎上提出更多新要求,使其逐漸改掉不良習慣。
(三)加強和家長的溝通,爭取支持。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發(fā)展個性特長、提升主觀能動性是必然要求,教師苦教而學生死學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教育懲戒是教師必用的教育手段,教師不僅要加深自我認識,還要強化對學生家長的指導。目前部分家長的教育觀是不正確的,多孩子較為溺愛,無法接受教師批評自己的孩子,個別家長還錯誤地認為自己送孩子去學校讀書就是盡義務,教育孩子完全是教師的責任,對孩子的教育放任不管。按照教育方面的法律的規(guī)定,學校與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所以教師對于教育懲戒也應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和家長加強溝通,爭取他們對教育懲戒的支持、配合。如教師向家長普及法律知識,讓他們明白教師的哪些行為是侵犯學生的權利,做好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監(jiān)督人,同時明確自己作為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都責任和義務配合學校對未成年子女進行教育,而不能把孩子交給學校和教師就不管了。
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的方式向家長們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其對教育懲戒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減少家長在教育上與教師的分歧、矛盾[4]。教師也可基于網(wǎng)絡信息技術搭建家校聯(lián)系平臺,主動和家長交流。如建立班級微信群聊或QQ群等,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情況。如果學生因為未完成作業(yè)而被懲罰留在學校,做完才能回家,推遲放學的時間,教師應主動告知家長,預防被家長責問,獲得他們的支持。教師還要注意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讓家長充分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如邀請有法律專業(yè)學習背景的學生家長為師生、家長講解《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提高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法律意識,認識教育懲戒的價值,并請該學生家長判斷班規(guī)的合法性,為科學實施教育懲戒提供依據(jù)。
三、結語
教育懲戒是小學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方式,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意義重大,盡管教育懲戒受到很大的質疑甚至是責難,但它從未離開小學教育,需要教師充分認識教育懲戒的濫用和缺失問題,正確樹立懲戒觀,把握好懲戒的度,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同時要主動與家長溝通,爭取他們對教育懲戒的理解、支持,更好地推動小學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羅小倩.小學懲戒教育的問題探析[J].電腦迷,2018(07):183.
[2] 朱瑞棠.呼喚教育懲戒 回歸教育本質[J].中國培訓,2017(04):85.
[3] 王琳琳.論教育懲戒的邊界與限度[J].當代教育科學,2018(11):40-44.
[4] 王金禮.淺談小學生教育中的適度懲戒問題[J].甘肅教育,2017(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