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
摘 要:整本書閱讀課程的設計開發(fā),需要科學整合教材資源,家校合力打造閱讀環(huán)境,關注學生個性化閱讀等。為實現(xiàn)學生高產、高效、高質閱讀,本文從“產量、質量和測量”等多維度閱讀切入,以中年級整本書閱讀系列活動為例,探尋一條適宜整本書閱讀線上線下教學的新途徑。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多維度;中年級;線上線下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版)建議:“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薄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版)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擺在“學習任務群”的首位。小學統(tǒng)編教材構建了從教閱讀到自主閱讀再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目的是為了有效落實新時期課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閱讀理解能力,厚植閱讀底蘊。為了更好地鏈接師生的學習與生活,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探尋出適合中年級“整本書閱讀”的系列新舉措。
新課標規(guī)定,小學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結合課本“快樂讀書吧”的書籍推薦、學生學情特征和線上教學現(xiàn)狀,教師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加以有效引導,變單維度閱讀為多維度閱讀,循序漸進做實做活課外閱讀。
一、數(shù)量維度——拓寬整本書閱讀格局
溫儒敏教授曾提到:“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容都有?,F(xiàn)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边@意味著我們要立足課堂,充分融合課內外課程,拓展閱讀的廣度,擴充閱讀書籍的數(shù)量,打造無界閱讀新體驗:線上教學+線下延學。
(一)創(chuàng)新線上教學模式
教師在有限的線上課堂里,設計不同的閱讀教學模式,增加學生閱讀量、擴大閱讀面和提升閱讀品味。
1.“1+N+1”閱讀教學模式
以一篇課文為抓手,滲透閱讀方法和體會閱讀心得,引出N篇同類文章,學生自學或合作學習,再聚焦同一本書籍延伸課外,學以致用。
以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守株待兔》為例,教師結合單元導讀目標,落實語文素養(yǎng),圍繞閱讀課“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主問題,多元解讀文本,以一帶多,學生合作學《揠苗助長》和《畫蛇添足》,最后推薦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
2.導讀課推薦模式
開展班級共讀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閱讀期待,教師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懸念的制造、延時的評價、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閱讀教學策略,激起學生體驗和探究的欲望。
以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寶葫蘆的秘密》整本書導讀為例,教師通過動畫片欣賞導入,啟發(fā)學生品讀、感受故事的趣味,通過看插圖、讀故事、猜故事、留懸念,吊足學生的閱讀胃口,在最后戛然而止,非讀書不可。
3.“二八法則”閱讀教學模式
齊藤英治提倡在30分鐘內通過“二八法則”快速掌握全書的內容[1]。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更偏向工具類或科普類書籍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5分鐘內瀏覽封面、封底、作者介紹、腰封、書簽、目錄的關鍵詞和序言等。通過速讀這些內容迅速掌握重點知識,用20分鐘跳讀書本的核心內容,再用10分鐘完成全書的重點內容的閱讀,用20%的內容的閱讀,從而了解80%的內容。
以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的《十萬個為什么》為例,教師直接揭題,學生快速瀏覽封面等內容,對書本有初步了解,激發(fā)閱讀興趣,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分組完成精彩部分賞析,跳讀書中精華,提煉交流,最后總結本書重點,結合生活運用,點燃閱讀整本書的熱情。
(二)鍛造線下延學主力軍
閱讀需要家校結合,引導學生閱讀。教師推薦本學期必讀書目,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家長結合孩子自身閱讀水平和閱讀廣度,在必讀書目的基礎上增設不同領域的書籍,提供多元選擇,為學生海量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設線上線下混合式閱讀活動。
1.“我的圖書角”微視頻介紹
為摸清學生閱讀書籍的數(shù)量,班級線上分享“我的圖書角”微視介紹,既能觸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又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激活學生落實閱讀目標的動力。
2.“小打卡”音像簽讀制
為明確安排“整本書”的閱讀時間和頁碼區(qū)間等,班級內組建“小打卡”線上跟蹤監(jiān)督機制,每天由學生在小程序上打卡當日閱讀書名、閱讀進度、閱讀時長、閱讀精彩情節(jié)、閱讀感悟……學生在打卡過程中,可以互相評論留言,豐富閱讀體驗。
3.“閱讀英雄榜”
根據學生身心特點發(fā)展和行為心理學的“21天效應”理論,創(chuàng)設“閱讀英雄榜”情境,引導閱讀競爭意識,提高閱讀效率,養(yǎng)成閱讀習慣。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每周評出積極領先閱讀的“盟主”,為連續(xù)守擂三周(21天)的“盟主”嘉獎,營造良好讀書氛圍。
二、質量維度——提升整本書閱讀素養(yǎng)
新課標指出:“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構建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蔽覀儾还庖獢U大學生閱讀的量,更要關注學生閱讀的質。整本書閱讀是一個“積累于現(xiàn)在,得益于未來”的過程[2],教師要以統(tǒng)編教材為課外閱讀的紐帶,鏈接學生的生活體驗,開闊“大語文”視野。
基于單元教學的整本書閱讀推動進程中,我們需要結合中年級教學實際情況,保證學生在教材閱讀保底的基礎上,對教材閱讀教學進行科學設計,拾級而上,建構整本書閱讀課程。
(一)單元整合課
著眼于整個單元,主題統(tǒng)領,將幾篇課內文和本單元相符合的課外書有機整合,提取各文本間存在的異同點,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進行單元整體學習。
(二)“陌生化”導讀課
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手法的藝術》中最先提出陌生化理論?!澳吧敝溉コ詣踊Z言的壁壘,給讀者帶來新奇的閱讀體驗。[3]把握好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關系,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的設計,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在和諧的閱讀氛圍中,進行有效對話,提高閱讀質量。
(三)共讀推進課
朱永新教授發(fā)起的新教育實驗倡導“共讀”,即通過共同閱讀,擁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密碼,共同的價值,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共同生活。[4]
推進是共讀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讀中推進課依托文本,教師可設置不同形式推進教學。線上閱讀交流課可以用交流感悟、積累語言、習得閱讀方法、主題探討、聲情并茂復述故事、讀書競賽、讀寫結合等多種形式展示學生閱讀階段性成果,使學生飽含可持續(xù)的閱讀期待,讓閱讀走向深入。
由于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它不受時間、空間和形式的拘泥。所以老師和學生共讀的時間可以是一堂線上的常規(guī)課,也可以在課前、晨讀、午誦或暮省時進行,教師適時發(fā)布測評、調查或話題討論等,結合學生的交流討論和學習的主要問題隨時調整,保證閱讀教學的實時性。
親子閱讀對線上下共讀推進課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利用便簽、家長閱讀手冊、班級群、晨讀媽媽、暮省爸爸、親子共讀日記等形式,爭取家長對孩子整本書閱讀的關注與參與,共營“親子相長”。
(四)讀后展示課
讀后展示課不僅要展示成果,還要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實現(xiàn)閱讀的有效輸出。
整本書閱讀展示課中,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得以充分展示,學生通過之前讀中推進過程中的一系列線上下交互活動,形成自己的閱讀成果。以豐富的讀書形式強化閱讀成就感,讓學生愛上整本書閱讀。
四年級學生借助《細菌世界歷險記》展開課外閱讀,滲透教育衛(wèi)生知識,了解細菌的生活,激發(fā)探究科學世界的興趣。在閱讀展示成果前輸入的準備越充足,在匯報分享時就越能體現(xiàn)閱讀輸出的高效。
閱讀單——《細菌世界歷險記》
項目學習 項目內容 語文素養(yǎng) 執(zhí)行指南
1 急,在線等 問題聚焦探討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 提出問題,課后準備,線上討論
2 拿小本本記下 語言積累鞏固 語言建構與運用、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摘抄好詞佳句,了解語言運用的妙處
3 C位出道 章節(jié)歸納訓練 語言結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用小標題概括章節(jié)內容
4 直播“帶貨” 朗讀感悟交流 語言結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 交流文句的表達,朗讀喜愛的句段,表述感悟體驗等
5 平平無奇小天才 概括鑒賞分享 語言結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閱讀推薦:思維導圖、讀書小報、讀后評議、表演劇、創(chuàng)編等
原尻淳一認為“有價值的產出型”閱讀,就是要實現(xiàn)通過閱讀實現(xiàn)改變自己、影響他人的目標。[5]我們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拓寬線上下閱讀渠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體驗;舉辦多彩閱讀活動,提升學生閱讀參與度;創(chuàng)設不同閱讀情境,提升文化意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語用體系,通過自主語言實踐活動,豐盈生命底色。
三、測量維度——促成整本書閱讀評價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評價建議指出,“通過閱讀,把握書中重要觀點和價值取向;探索、建構、深化閱讀整本書的經驗,總結、完善讀書方法,并與其他同學交流;發(fā)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聯(lián)想能力,掌握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撰寫、發(fā)表讀書報告,在交流研討中提高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闭緯喿x需要科學有效、靈活多元的評價標準來實現(xiàn)理念與操作的統(tǒng)一。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艾登·錢伯斯提出著名的“閱讀循環(huán)圈理論”,在循環(huán)圈的中心“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是閱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6]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發(fā)揮教師評價的主導作用,其發(fā)展性評價貫穿閱讀教學始終,并同學生評價的主體作用和家長評價的參與作用相輔相成。
1.學生自評凸顯閱讀主體地位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通過有效的自我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閱讀方向和開發(fā)自己的閱讀潛能。在網絡情境教學下,自評方法比傳統(tǒng)自評更具科學性、便捷性、可視化等,如:利用微信讀書、豆瓣等app進行閱讀書目打卡明細閱讀數(shù)量,利用印象筆記、有道云筆記等app摘錄讀書筆記或寫下心得體會,利用思維導圖app梳理整本書脈絡……借助網絡工具建立自己的閱讀檔案,進行階段性自評和監(jiān)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2.同伴互評調動閱讀積極性
同伴評價是指同伴參與協(xié)助其他成員評估閱讀主體閱讀的行為和態(tài)度。圍繞整本書閱讀進程中,導讀推介課后學生分組閱讀,對小組內閱讀效率、交流深度、組織形式等進行評價;閱讀推進課中對同學閱讀態(tài)度和能力進行互評;閱讀展示課后對同學閱讀成果進行評價等。采用異質分組,優(yōu)化組合,有利于合作閱讀和深度學習,有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和推動個性發(fā)展。
3.教師主導和家長參評增加評價結構客觀性
教師評價貫穿整個閱讀過程,擬定閱讀書目、制定計劃、分組閱讀、合作探討、主題評議、習得方法、活動展示等都需要老師通過評價進行點撥、指導。線上教學沒能及時監(jiān)督閱讀進程和適時評價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這需要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密切家校聯(lián)系,通過發(fā)放閱讀量表、班級群溝通、閱讀打卡反饋、組建家長閱讀先鋒隊等形式,穩(wěn)步推進學生整本書閱讀工程。
(二)評價標準分層化
考慮到整本書閱讀的內隱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性,閱讀評價標準可從閱讀能力、閱讀方法和閱讀情感態(tài)度等維度進行分層,滿足不同閱讀素養(yǎng)層次的學生。
新課標對中年級的閱讀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以《格林童話》整本書閱讀為例,教師根據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閱讀素養(yǎng)的差異,把握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從故事梗概、情節(jié)處理、人物形象、蘊含道理、閱讀方法、情感體驗、讀寫結合、想象創(chuàng)編等方面著手,設計三個層次的評價標準。
如“故事梗概”方面不同層次的標準是:(1)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能讀懂故事,抓住主要內容準確概括故事;(2)有較強的閱讀興趣,大致讀懂故事,了解重要情節(jié);(3)有待激發(fā)的閱讀興趣,不能完全讀懂故事,需要在他人幫助下了解重要情節(jié)。
不同文本體裁的閱讀評價標準不同,制定全方位、多維度的動態(tài)指標,更能促進個性化閱讀,激勵學生向更高層次進階。
線上線下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時空,呈現(xiàn)新的教師、學生、家長和文本對話的線上下多元化教學體驗。不斷建構更完善的整本書閱讀課程體系,多維度閱讀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為學生終身閱讀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齊藤英治.王者速讀法[M].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2013
[2] 陳曉韋.小學中年級“整本書閱讀”評價策略[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9(19)
[3] 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論[M].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
[4] 吳建英.整本書共讀:播下最美妙的種子[J].人民教育,2018(10)
[5] 原尻淳一.高效能閱讀[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6] 艾登·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