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內容與社會、與生活緊密相連,如何將時事素材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是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效率的關鍵。文章從緊扣教材內容、采用多元教學手段以及實現情理交融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時事素材;情理交融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2-0056-02
高中政治課堂具有多重屬性與功能,除了要教授學生政治專業(yè)理論知識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同時提升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及其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結合時事開展政治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彌補這一問題,同時,運用時事素材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在政治課堂中巧妙運用時事素材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準確把握時事素材與政治課堂銜接點
將時事素材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是理論結合實際的客觀需要,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是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的現實需要。但是時事素材千變萬化,內容寬泛,且一個時事素材中往往涉及多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如何在海量的時事素材中選擇與課堂教學內容存在緊密聯系的針對性素材需要準確把握,否則不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準確把握時事素材與政治課堂的有效銜接點指的是摘取時事與政治課中具有交叉性的內容,而非某一時事的全部內容,通過政治理論內容與時事素材的優(yōu)化重組,使抽象的理論知識點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一方面要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另一方面要準確把握時事素材內容,將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以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多變的價格》為例,其中涉及價格影響因素的理論知識,如價格受到供求關系、原材料上漲等諸多因素影響。通過對近年的時事進行梳理可以發(fā)現,2018年生活用紙價格上漲這一素材與政治課本中的內容聯系緊密。從需求關系來看,2018年我國生活用紙的需求量近900萬噸,較2014年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根據需求對價格影響的理論知識分析,此時生活用紙的價格應該出現上漲,但由于生活用紙產能不斷提高,生活用紙供應量超過市場需求量,因此2014~2016年前后我國生活用紙的價格未出現明顯波動。自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生活用紙所需原材料木漿的價格不斷上漲,同時人民幣匯率出現變化,因此2018年生活用紙價格持續(xù)上漲。
在引用生活用紙價格上漲的素材時還會出現企業(yè)利潤等內容,但這部分內容與課本內容的聯系不大,故未予以納入。在進入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通過設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如提出問題:“造成生活用紙價格波動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會造成生活用紙價格上漲?哪些因素會造成生活用紙價格下降?”生活用紙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通過該素材的選用既可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又可以讓學生對“供需關系”“商品過?!钡葘I(yè)術語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二、采用多元手段導入時事素材
時事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但是教材內容卻相對穩(wěn)定,因此在選用時事素材時要堅持與時俱進,緊跟時事動態(tài),將最新、最貼切的時事素材運用到政治課堂教學中,以彌補教材的滯后性,同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由于時事素材的導入會對整堂課的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以何種方式導入時事素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政治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當予以考慮的??紤]到政治教學內容的枯燥性,政治課教師在導入最新時事素材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以促使學生自覺進入學習狀態(tài),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比如必修一經濟生活第四單元第十一課《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出現了“貿易摩擦”“引進外資”的概念,同時在教材中出現了一組2007年以前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數據,因此在素材選取時首先可以選擇最新貿易摩擦的案例,然后以最新數據對貿易摩擦前后的相關經濟指標進行對比,凸顯貿易摩擦造成的不利影響。2018年發(fā)生的有關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事件主要有兩個,一是2018年中國舉辦的博鰲論壇,向外界展示了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決心;二是中美貿易摩擦。在這一背景下,2018年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出現了小幅平穩(wěn)增長,折成美元同比增長4.1%,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è)數量同比增長96.6%,但2018年全年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è)數量同比增長69.8%,整體而言,我國2018年吸引外資的能力仍在上升,但是上半年的增速明顯高于下半年。
如果在導入素材時直接使用文字和數據,必然顯得枯燥,因此可以通過圖表的形式將各組數據分類進行對比,同時還可以將博鰲論壇、中美貿易摩擦的相關圖片、視頻根據課程要求進行處理,然后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以此讓學生直觀地看出數據的變化,同時深刻理解教材中抽象的概念。
三、通過情理交融升華時事素材
高中政治教學內容之所以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沒有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具有一定聯系。在一定的情感場域中,人的情感可以被激發(fā),因此在甄選時事素材時找到素材內容與教材內容結合的動情點尤為關鍵。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根據特定教學內容挑選一些富含情感哲理的時事素材,從而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情感與理論交融的目的。
比如在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課《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中大篇幅地介紹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雖然戰(zhàn)亂的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許多平凡而又偉大的感人事跡。開山島是我國海防線上的一座孤島,無人居住,1986年王繼才經人推薦開始守護該島,后身為小學教師的王仕花(王繼才妻子)毅然辭去工作,與丈夫一道守護開山島,兩人年工資僅3700元。2018年,王繼才逝世,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給了祖國海防事業(y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守護開山島時間最長的人。
王繼才夫婦的事跡平凡而又偉大,平凡之處在于島上默默付出數十載,偉大之處在于不計個人得失,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yè)。將該素材融入政治課堂時,首先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手段展示開山島的艱苦生活,因其與學生優(yōu)越的生活形成反差,所以可以在情感上感染學生。然后教師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奉獻精神。
總之,時事素材雖可脫離政治教材而獨立存在,但不可否認時事素材是高中政治課程中的重要資源,對提升教學效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作為一門理論性極強的課程,有必要科學合理地引入時事素材,真正發(fā)揮時事素材的價值,以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潔婧.淺議用時事政治激活高中政治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137-138.
[2]? 何萍萍.利用時事政治,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0):63.
(責任編輯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