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
摘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院校美術生高考前都是按照西方素描的造型方法學習素描塑造型體的,塑造的形象客觀寫實,所繪形體注重塊面,注重形體的真實光影感和立體感,學生基本沒有線造型意識,更沒有線條的藝術表達。學習中國畫必須有線造型意識,因為將來要用毛筆進行中國畫的繪制,所以我認為在中國畫基礎造型課的第一步不是用線描或結構素描等方式手段進行造型訓練,而是讓同學們通過解讀、臨摹和研究中國傳統(tǒng)中國畫——如敦煌壁畫——中人物形象的造型特點來建立線造型意識。我在中國人物畫基礎課教學實踐中先讓學生解讀、研究和臨摹敦煌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學生能很快有了線造型意識,能用“線”——中國畫最重要的造型手段——描繪出“氣韻生動”的形象;而且在此同時,讓同學們學會“造”型,能在自己所繪之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關鍵詞:中國人物畫;敦煌壁畫;造型
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問題一直是畫家及美術教學、研究者們努力探討和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問題是美術院?;A教學的首要問題,中國畫的基礎造型訓練以什么樣的手段和方式進行,是一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叭蛩厮孛琛苯虒W模式的引入,素描便成了幾乎所有美術學院各個專業(yè)的基礎造型訓練課程。但什么樣的素描在中國畫的基礎造型課中才能完全適合?還是值得我們努力研究和實踐、加以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我在多年的中國畫基礎課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剛入校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在國畫基礎課訓練上完全沒有線造型意識。這給學生和任課老師帶來很大困擾和挑戰(zhàn)。學習中國畫必須有線造型意識,因為將來要用毛筆進行中國畫的繪制,所以我認為在中國畫基礎造型課的第一步不是用線描或結構素描等方式手段進行造型訓練,而是讓同學們通過解讀、臨摹和研究中國傳統(tǒng)中國畫——如敦煌壁畫——中人物形象的造型特點來建立線造型意識,而且在此同時,學會“造”型,能在自己所繪之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一、對普通高等美術院校低年級的學情分析解讀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院校美術生高考前都是按照西方素描的造型方法學習素描塑造型體的,塑造型體時都是先找“三大面、五大調子”,塑造的形象客觀寫實。這給入校后的中國畫專業(yè)學生的基礎造型的學習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记昂芏嗤瑢W借助相機拍照后看著照片造型繪制,這樣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察方法和習慣,塑造出來的形體生膩而僵化,沒有一點“氣韻生動”的氣息??记皩W習西方素描的學生根本就沒有線造型的意識,這樣就給中國畫基礎造型課的老師出了個很大的難題,在人物寫生的時候學生不知道概況線條,而是一味地用明暗調子塑造形體,形體沒有絲毫的輕盈靈動。學生塑造的形體過于遵照客觀、過于寫實,這帶來的弊端就是學生在造型時沒有自己的主觀想法,造出是形體不會生動感人,在塑造的形體中沒有了自己的情感和主觀表達,會給將來的創(chuàng)作造成更大的困擾乃至致命的打擊。
因此在中國畫專業(yè)低年級的基礎造型課中,首先要讓同學們建立線造型意識,而且要在造型的同時有自己的想法,加入自己的感情,從被動描摹變?yōu)橹鲃印霸臁毙停棺约核茉斐鰜淼男蜗笊鷦痈腥?。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慢慢總結發(fā)現(xiàn),讓學生臨摹、研究大量的敦煌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可快速有效地讓同學們建立線造型意識,并能增強造型的主動性。
二、中國畫中“線”的重要地位
我國傳統(tǒng)中國畫都是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和基本造型方法的,我們一定要學習認識線、理解線,掌握線的特點和性質。中國畫中的線條要有豐富的節(jié)奏、質感,有不同的力度和韻律,畫面上線條之間還要有豐富的關系。中國畫的型中有了線,中國畫的繪制工具“毛筆”才有了“用武之地”。線不但是中國畫的立形之本,中國畫的線條還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精神和美學價值。在中國畫中,線既是造型手段又是情感的載體,我們要想學好中國畫,就不但要能用線條立形,還要能用線條表意。
三、敦煌壁畫線造型的解讀
在中國畫的基礎造型訓練中要深入解讀中國古代傳統(tǒng)繪畫的造型手段和造型方法。敦煌壁畫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大量各朝代的壁畫得以在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中完整保存,讓我們能夠看到古代中國畫的造型特點和價值。
在敦煌壁畫中,線造型是其最主要的塑型方式,其造型往往線條簡練、單純而神完氣足、充滿活力。敦煌壁畫中的線是畫者對所描繪形體結構理解之后,在面與面的轉折與交接處概括出線條,這些線條通過完美組合后塑造出形體。由于這些線條之間有強弱、主次、疏密、節(jié)奏、剛柔、粗細、拙秀、澀滑等關系,所以所造之型主次強弱分明,質感突出,節(jié)奏變化豐富。敦煌壁畫的中的形象都不是生活中照搬的,而是畫者根據(jù)需要塑造出的形象。當然這些形象有的是有生活原型,但這些形象已經不是生活中原來的形象,而是經過畫者思考理解后的形象,這些形象中加入了畫工的思想和意識,有了自己的思想表達。敦煌壁畫中的形體不受光線影響,這種造型十分主動,不是像照相機一樣對實物形象的描摹照搬,畫者心中有型,才能造出不滯不死,生動靈透的所造之型。
敦煌壁畫的畫工們不但用線條這種東方最重要的藝術語言之一塑造出形體,而且還傳達出了生命的氣象展示出了美學的價值。畫者能用簡練單純的線條表現(xiàn)出壁畫中人物的真實,使其時代特點鮮明、神完氣足而又充滿活力。這里的線條不僅僅是造型手段,也蘊涵著中國文化精神和中國古代哲學精神。敦煌壁畫中的線條有超強的概括力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除了塑造出形體之外還有其特有的節(jié)奏與韻律。
敦煌壁畫中的不同人物形象的線條有明顯的特點和變化,比如唐代壁畫中的菩薩形象體態(tài)豐肥、艷麗多姿,用線如行云流水;其中的佛的形象沉穩(wěn)安詳,用線變化較少而穩(wěn)健有力;在塑造天王力士形象時,用筆遒勁,頓挫轉折變化豐富,產生特有的節(jié)奏和韻律,使天王力士形象威猛雄壯,表現(xiàn)出英勇無畏的精神特點。
四、敦煌壁畫線造型在中國人物畫基礎造型課中的實際應用
(一)對比敦煌壁畫人物形象和全因素人物素描,尋找其造型之區(qū)別
教師找全因素人物素描和敦煌壁畫中的人物做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各自的特點。全因素素描特點是講究明暗變化,形體分為三大面五大調子,都有反光和投影,明暗交界線突出并著重刻畫;塑造形體注重塊面,注重所塑造形體的真實光影感和立體感。敦煌壁畫中人物形象的特點是以線立形,注重以線條的強弱主次等關系來塑造形體,塑造出來的形體并不是真實的立體感,而是浮雕感;線條之間有各種豐富的關系,這些線的組合和豐富關系以達到塑造形體的目的;在敦煌壁畫中更注重形體的流動感和線條的韻律;敦煌壁畫中人物形象的造型特點是意象造型,這種造型要求畫者能對所造之型有充分的感受后進行整理和概括,加入主觀意識。
用線表現(xiàn)型體與用體面表現(xiàn)型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察方法和視覺表達方式;線的表達是首先在外形和結構尋找事物給予的感受和事物的美,線雖然是物象的輪廓邊界,但是線是結合了形體的基本結構而產生,而體面的表現(xiàn)則是直接從物象表面看到的關系;前者聯(lián)想其體積,后者再現(xiàn)其體積,是兩種不同的美學觀念。
(二)帶領學生分析尋找敦煌壁畫中形象和現(xiàn)實人物形象之間的差別
現(xiàn)實中人物形象真實客觀,所處環(huán)境固定,形體動作表情都沒有夸張。敦煌壁畫中的形象結構形體都有了夸張和強調,主次更加突出;表情亦豐富夸張,線的語言是多樣豐富,前面的形體用線強,后面的形體用線弱,有長短的節(jié)奏變化,其中的線不是自然物象本身具有的,而是畫家根據(jù)物象提煉概括的,繪畫中的線是有組織有規(guī)律的。形體有的“無中生有”有的“視而不見”。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敦煌壁畫中形象的藝術主動性。
(三)組織同學進行線描臨摹和寫生練習
在人物寫生上課前,要進行相應的訓練,讓同學們轉變自己的觀察方法和造型觀念,在塑造形象時不依靠光線,通過訓練逐漸具備去除光線以塑造結構為目的線造型意識。讓同學們先臨摹敦煌壁畫線描,進行敦煌壁畫線造型的造型分析,慢慢具備能夠通過觀察從人物型體的轉折消失面處概況提煉出線條的能力。首先用純線條進行寫生,由臨摹進入寫生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開始,遇到的問題是開始很多同學只是一味畫線條,不能用線條表現(xiàn)造型關系。要努力讓同學們學會從形體的轉折消失面處概括成線,還要根據(jù)現(xiàn)實形象正確處理線條間的豐富微妙的關系。這樣即能慢慢完成優(yōu)秀的寫生作業(yè)。
(四)組織同學進行線性結構素描寫生
最后組織同學進行線性結構素描寫生,線條加結構是最適合中國畫造型的手段。只用線條作畫,很容易畫得不夠豐富,有些結構交代不清。在形體結構的關鍵之處要加以強調結構。在描繪時要能穿透表象抓住事物的結構本質,分析結構特征。線要轉化為造型語言,能表現(xiàn)形體的強弱虛實和結構的變化,要和物象的遠近變化相結合,否則線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為一種雜耍。印象派大師德加明確指出,“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對形體的觀察”。這句話告訴我們畫素描不是在一味地塑造形體,而是在處理形體與形體之間、形體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的。所以我們用線造型也是一樣,要在畫面中處理形體之間及形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要想讓形體之間有關系,就必須得讓形體的立形者——眾多的線條——之間有關系,而且這關系要豐富、明確、微妙,才能讓我們所繪制出的形體豐富生動而富有表現(xiàn)力。在用線塑造形體的同時還要有加強線的表現(xiàn)性,用線表達情感和抒發(fā)思想,讓自己筆下的線有一種精神內涵。在寫生形象的同時要學習敦煌壁畫的繪者先賢們,根據(jù)需要去“造”所繪之型,讓自己所繪之型有“生生不息”的狀態(tài)。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借助大量的敦煌壁畫進行形體和線條的解讀、臨摹,讓同學們更主動的造型,更主觀的造型,使型體既有客觀的形象特點,又有主觀的意識在里面。在教學中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線的認識進而學習如何用線造型。在中國畫基礎造型可中先學習敦煌壁畫中的描法和皴法,對中國畫的線條有了充分的認識后,再把這些線條加以改造,用改造了的線條塑造現(xiàn)代的人物形象,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寫生中學習敦煌壁畫的造型方式,既能避免傳統(tǒng)人物造型的程式化,又能避免“照葫蘆畫瓢”的機械描繪。寫生要做到“意在筆先”“型由心生”,要對形體觀察理解后的一種情感表達,要畫出人物生生不息的“氣韻生動”;線要轉化為造型語言,不根據(jù)造型要求變化的線是沒有意義的,線孤立了就成了雜耍,線是對形象的高度概括,線要有藝術美的表現(xiàn)力,要表達作者的感情意趣。經過這種造型訓練后的學生在自己將來的藝術或教學之路上能“披荊斬棘”、創(chuàng)造輝煌。
參考文獻:
[1]宮麗慧.國畫素描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美術大觀,2006(6):30-31.
[2]余青,趙昆.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線”的語言[J].陶瓷研究,2011(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