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基礎學科。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社會的飛速進步,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也在不斷地進行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朗讀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寫作學習中得到更多的啟發(fā)和提升。在我國,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培養(yǎng)方法
朗讀是一項小學生必須具備的語文技能,也是一項基本的語言能力,學生在進行朗讀時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本,對課本內容進行思考和記憶,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小學生在朗讀學習中,進行口語交際,也能夠訓練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很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很少開口,一直埋頭苦學,這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語言表述能力的發(fā)展都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在我國,很多地區(qū)都存在著輕視朗讀教學的現(xiàn)象,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們更愿意將時間放在提高學生考試能力和答題技巧上面,對朗讀教學的忽視,恰恰成了對朗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忽視,因此,開展朗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已然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增加朗讀時間,開展朗讀教學
由于很多地區(qū)對于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忽視,不少學校都沒有專門開展朗讀教育的環(huán)節(jié)和實踐,隨著朗讀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增強朗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并且抽取相應的時間,開展朗讀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開口朗讀,讀課文、讀概念、讀故事等等。教師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分配出5-10分鐘的時間供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重要性,從而正視朗讀,重視朗讀,學習朗讀。在朗讀中啟發(fā)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和思考,從而更深層次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自行對文章內容進行升華認知,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進行反復的朗讀,鍛煉開口讀課文的能力,減少學生開口朗讀磕磕絆絆的情況,這也極大地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熟悉程度,用朗讀語言梳理文章邏輯。
二、設立朗讀意境,激發(fā)朗讀興趣
開展朗讀教學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對文章內容進行朗讀,帶有飽滿的熱情汲取文章中的知識和養(yǎng)分。想要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愛上朗讀,教師可以在引導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中設立相應的朗讀意境,讓學生感受文字帶來的美感和享受,從而有欲望有動力的進行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能夠促進學生自主的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從而有效增強學生朗讀能力,促進學生朗讀思維的形成。
例如在《七律·長征》一詩的課堂學習中,教師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播放了紅軍長征的相關紀錄片,帶領學生共同觀看《飛奪瀘定橋》等相關的音視頻。學生們在觀看影片時全神貫注,對紅軍在長征過程中遇見的種種危險表現(xiàn)出擔憂、害怕、佩服等情緒。之后,教師給學生們講解了長征的背景故事,讓學生們體會老一輩人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的激情和偉大,學生們情緒高漲。在長征歷史背景的導入下,教師帶領學生們一起了解了毛澤東同志的生平事跡,以及在創(chuàng)作《七律·長征》時的歷史背景,在事件背景和人物背景的了解中,學生們已然對這首詩所蘊含的感情和內容有了一定的明悟。在教師帶領學生們朗讀這首詩時,大家情緒飽滿,并且對詩中的內容充滿了激情和好奇。有了長征背景意境的引導,很多學生在理解這首詩的感情時顯得輕松很多,課下也不禁小聲記憶背誦。設立相應的朗讀意境,有利于學生真正投入到朗讀活動中來,自發(fā)的開展朗讀活動。
三、培養(yǎng)朗讀思維,調動朗讀情感
對一篇文章良好的朗讀,必然需要朗讀者帶著情感和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朗讀思維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朗讀中不停地進行思考,將自身的理解和認知融入朗讀中來,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效率,使學生在朗讀活動中得到更多的智慧啟迪和思想明悟。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情感,讓學生融入朗讀內容中去,體驗作者情感,感受自身情緒,結合自身進行朗讀。
例如在《少年閏土》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帶領學生們對閏土的形象進行了總結,讓學生們試著閏土有著哪些特點。有些學生將描寫閏土的外貌段落進行了朗讀,并且說出了閏土“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的特點,也有的學生總結了閏土“天真活潑,健康聰明”的人物性格特點。之后教師提出問題:“那么這樣的閏土在和作者說話時,會用什么樣的語調呢?”學生們試著用不同的語氣朗讀閏土的語言,為了突出文章中兩個性格不同的主人公的特征,學生們試著在不同的語言上加入了不同的語氣,這樣一來,文章中所描寫的畫面十分生動的通過學生的語言朗讀表現(xiàn)了出來。學生們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對內容進行了思考和加工,還試著還原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朗讀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影響著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靈活開展朗讀教學,將朗讀結合到日常教學中來,輔助教學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清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9(A2):35-36.
[2]孫英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9(12):180.
作者簡介:張麗(1979.4-),女,漢族,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城關鎮(zhèn)東關村,本科,二級教師,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曹王鎮(zhèn)中心小學,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