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瑜 楊文革
摘? 要:戶外運動是一種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的體育運動,它具有自然性和風險性,人們在進行戶外運動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目前,許多高校已經(jīng)開展了戶外急救課程,隨著風險和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戶外急救教育普及的重要性。本文采用邏輯分析法和文獻資料法,分析戶外急救課程在高校中開展的必要性以及現(xiàn)階段的開展情況,并對未來高校進行戶外急救教育的模式進行討論和研究。
關鍵詞:戶外急救? 高校? 開展形式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a)-0085-02
在我國,戶外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使越來越多人投身于這類體育運動中,其中,高校的大學生積極性最高,許多高校陸續(xù)開設了與戶外運動相關的課程,學生們也爭相創(chuàng)立了相關的社團或協(xié)會。與此同時,部分學校也相繼開展戶外急救的課程,旨在讓學生們在進行戶外運動時遇到突發(fā)情況懂得自救和互救,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安全提供保障。通過調查戶外運動在高校的開展情況,分析戶外急救課程在高校開展的必要性,進而對未來高校的戶外急救課程模式進行討論和研究。
1? 戶外運動在高校開展的情況
1.1 戶外運動在高校開展的必要性
傳統(tǒng)體育課的教學場所和模式形式千篇一律,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自從一些高校開展了戶外運動的課程,學生們對戶外運動的呼聲也隨之高漲,正是因為戶外運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戶外運動常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幾乎一切行動都需要同伴之間的協(xié)作幫助,同伴之間互相信任、理解和鼓舞,個體可以通過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深切關懷提高自己在集體中的歸屬感。對于地質類學生而言,通過參加戶外運動近真實地接觸到教科書里的知識,例如水質、巖石、地形地貌特征等,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驗證一遍,有利于鞏固專業(yè)知識。
1.2 戶外運動在高校開展的形式
目前,戶外運動在高校多以體育課程、社團活動及專業(yè)隊訓練的為載體開展的。一些對戶外運動表現(xiàn)出極大興致而又在體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得不到滿足的學生,通過參與戶外運動的社團活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隨著社團規(guī)模越來越大,參加戶外運動的資源和機會越來越多,學生自發(fā)組織或由老師帶隊有秩序地參加活動。而另一些擁有戶外專業(yè)隊的高校,則經(jīng)常在戶外環(huán)境中訓練隊員,以參加戶外賽事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yōu)槟康倪M行戶外運動。
2? 高校開設戶外急救課程的必要性
2.1 依托高校普及戶外急救教育工作
當前,我國戶外急救的教育工作十分滯后,公民急救知識的匱乏導致災害發(fā)生時人們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全民的戶外急救教育的普及亟須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而依托高校建立急救教育平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學校是培養(yǎng)國家后備人才的地方,在高校建立戶外急救教育的平臺,能夠有效地提高公民在各種自然災害和意外安全事故發(fā)生時的自救與互救能力,降低死亡率。
2.2 輔助戶外運動在高校的開展
基于不少高校已經(jīng)開展戶外運動的情況,師生在進行戶外運動的過程中受傷亦是在所難免。災難發(fā)生時人們多依靠政府部門的援救,而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的救援力量很薄弱,救援體系的不成熟也是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學生自身的急救能力則成為高校戶外運動中最直接的保障,這些急救知識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
2.3 現(xiàn)階段高校戶外急救教育模式的不足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高校普及戶外急救知識的形式以講座和不定期的演練為主。開展講座的次數(shù)少,演習時間有限,設備不夠齊全,各方條件受到限制,不能真正做到對各種突發(fā)事故的應急處理訓練,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若能將戶外急救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學生就能夠真正地掌握戶外急救知識,有利于全面推進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3? 現(xiàn)階段高校開展戶外急救教育的形式
3.1 定期舉辦安全知識講座
雖然幾乎所有高校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安全知識講座并進行演練,但是多以校園火災的預防和措施為主,內(nèi)容單一枯燥,涉及到急救的知識不多。而這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講座并不能覆蓋到全校師生及員工,因此,僅憑安全知識講座和演練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3.2 以選修課的形式作為戶外急救教育的載體
如今,部分高校已經(jīng)開設了有關戶外急救的選修課程,但是作為一門選修課,課容量有限,開班少,器材和設備不齊全,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戶外急救教育同樣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4? 對未來高校開設戶外急救課程形式的展望
4.1 將戶外急救課程編入教材,作為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在危險發(fā)生時的急救意識和技能,學校應科學、全面地編訂一套系統(tǒng)的戶外急救教材,并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指導和教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除了紙質教材,還可以錄制音像幫助教學。各高校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還應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地點、時間和內(nèi)容,做到有的放矢。
4.2 依托體育教學進行戶外急救教育的實踐
學生們僅在教室學里習戶外急救的知識終究是紙上談兵,掌握技能的關鍵在于實踐。依托體育課程并由體育老師進行授課,一方面是因為體育教師有著良好的組織和協(xié)調能力,不僅能夠科學合理地指導學生學習技能,還能夠在多變的環(huán)境中有序地把控演練;另一方面,體育課程是學生對于身體技能的學習,這與戶外急救技能的學習相類似,具有遷移性。再者,戶外急救與戶外運動息息相關,體育老師對于突發(fā)情況的處理具備一定的能力和經(jīng)驗總結。因此,依托高校體育課程進行教學是開展戶外急救教育和全面推廣全校安全教育的最佳載體。
4.3 邀請相關機構或組織在高校開展戶外急救培訓并考核
學??梢匝埣t十字協(xié)會等相關機構,通過在校內(nèi)開辦急救培訓,以獲取急救證書為目的的方式進行戶外急救的教育。通過考核獲取證書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肯定。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以高校為教育平臺推進戶外急救知識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普及,也是推廣全民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將急救教學納入教學計劃,并以高校體育課為載體,不僅充實了高校體育課的內(nèi)容,還能輔助戶外運動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高水準的綜合性體育人才。在校內(nèi)開展培訓班,增強了學生的預防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急救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校切實落實安全教育。
5.2 建議
將戶外急救課程引入高校體育課程,需注意以下幾方面:課程的考核評定和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的考核評定形式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中實踐部分是最重要的,唯有實踐過關,學生的學習能力、運用能力和應變能力才算達到要求。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體育教師作為課程的領導人和組織者,必須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過關。盡管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操技能,但有些知識和技能僅憑經(jīng)驗總結,沒有科學依據(jù),存在著隱患。教師能否勝任戶外急救課程的教學要以權威部門的資格認證為指標,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機構的指導和培訓,業(yè)務水平過硬才能確保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鳳芹.在大學生中開展急救培訓的必要性[J]中國校醫(yī),2012,26(3):225-227.
[2] 陸寧.《現(xiàn)場急救處置》課程開設的可行性與實施辦法初探[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4(2):192-195.
[3] 仝二寶,王振,馮魏.高校戶外急救課程的設置及效果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