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關鍵,導學是立足于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過程和途徑,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恰當地設置教學問題情境、教學內容通過問題的呈現,讓學生產生新舊認識上的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動機,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以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關鍵詞:課堂教學;數學教學;問題導學法;應用策略
所謂問題導學法,就是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里創(chuàng)設的和本節(jié)課有關系的教學問題情境,可以通過設置有梯度數學問題和合理問題,在這樣的問題情景下,利用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更深一步思考,從而使學生清晰、明確的掌握數學知識,建構部分知識體系。利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分析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 導學問題要貼近生活
數學學科是一門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導學問題的時候,應盡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所設計的問題只有與生活實際情況比較相近,學生在分析和理解問題的時候,才會相對比較簡單容易一些,還能充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引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北大版的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中我們可以用這樣的一個問題引入:如圖,某同學把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塊,現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塊完全一樣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辦法是帶哪一塊玻璃去玻璃店?此種與生活相結合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會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并解決問題,他們會各抒己見,爭論不休,這樣貼近生活的導學設計,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做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設置問題的時候,利用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見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在學生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以后,引導學生自主討論探索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討論、總結出的數學規(guī)律,并將其數學規(guī)律應用到問題解決過程中。從而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候,可以很容易地解決處理這些數學問題。
二、 導學問題要與教學目標一致性
問題導學法最終的教學目的是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提的問題一定要與本節(jié)課即將學習的知識緊密相連,讓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如果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與整體教學目標相背離,容易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問題的設計如果脫離了初中數學教材內容,最終會使得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因此,需要綜合教學問題的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又要符合教學的最終目標,這樣設計的教學問題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導學問題要具有目標導向性
導學問題設置的目標導向性,要求教師要提前預測學生學習的進程,以問題串引領學生如何學習新知識過程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對新知識的學習目標;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和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重所提的問題方向是否明確的,再過渡到讓學生逐漸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最終能自主進行學習與應用。如本文所舉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引例問題,當老師提出問題以后,大多學生只是憑感覺做出一些猜想,或者知道但是無法說明緣由,這時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帶①、②、③去分別帶去三角形的哪些元素,哪些元素具備使得三角形會全等,這樣學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同時也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只是設置了問題而沒有明確的導向性,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時候,容易花費很多時間,回答的問題也大多與知識不相關,這就很難掌握這些數學知識。
四、 導學問題要具有梯度性、層次性
教學提倡要面向全體,要讓優(yōu)秀生吃得飽,也要讓后進生吃的到,做到二者兼顧,教學要依據學生現有的能力層次,因材施教,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初中數學中的很多問題具有相當大的復雜性,如果直接提問可能會讓學生難以理解。此時我們就應該把一個問題設置成一個個問題串,讓問題具有梯度性,便于學生理解、消化。例如,在上北大版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圖像及應用復習課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例子:一輛慢車從甲地勻速行駛至乙地,一輛快車同時從乙地出發(fā)勻速行駛至甲地,兩車之間的距離y(千米)與行駛時間x(小時)的對應關系如圖所示:
(1) 甲乙兩地相距多遠?
(2) 求快車和慢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3)
求出兩車相遇后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4) 何時兩車相距300千米。
這個問題一共有四問,每一問不是獨立存在的,他們之間是互相聯系的,并且每一個小題的難度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這樣的低起點、小坡度的問題設計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思考問題的方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層層剖析、循序漸進,最終達到釋疑明理的高峰。
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不是讓學生從書本中獲取答案,也不只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來獲取知識,而是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對于問題進行思考,進而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以學生的探索為基礎,帶領學生將探究的結果具體化、條理化,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同時也讓學生的探究有了結果,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朱琴.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2):203-204.
[2]鄒金貴.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運用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4):109.
[3]郭子其.梯度性提升學生問題能力之策略[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8).
[4]黃慧群.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5).
[5]霍吉智.淺議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法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18).
作者簡介:
林曉蓮,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聯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