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李騰仙 覃靖
【摘 要】病理學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學科,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內容繁雜、抽象,難以記憶,再加上中醫(yī)病理學包括了西醫(yī)的病理生理學和病理解剖學,因此具有教學學時少,內容繁多,同學基礎欠缺的特點,所以為了有效的將中醫(yī)病理學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并讓同學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將思維導圖和自主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應用到病理學的學習中,讓同學們既能縱向的從基礎醫(yī)學到臨床醫(yī)學融會貫通,又能養(yǎng)成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為今后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醫(yī)病理學;思維導圖;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234-01
中醫(yī)病理學的教學課程目標提到,通過《病理學》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機以及在疾病過程中的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代謝的改變,闡明其本質,從而認識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這就給教師和學生提出要求,不僅要掌握正常的組織結構,而且還要應用到疾病中,知道異常病理狀態(tài),將基礎醫(yī)學與臨床疾病有機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引入思維導圖和自主學習模式,探討二種學習模式在中醫(yī)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
一、病理學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病理學》是介于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病理學內容本身就較抽象、復雜,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再加上我校是中醫(yī)院校,《病理學》包括西醫(yī)學中的病理解剖學和病理生理學兩門課,這兩門課程在西醫(yī)學中均屬于內容較難,課堂教學時間較長的課程,而在我們的病理學中將其融為一門課,所以具有課堂教學時間相對較少、教學內容繁多、專業(yè)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特點,同學們學習病理學容易產生思維惰性,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習效果欠佳。
目前病理學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通過多媒體把大量內容向同學傳授,雖然多媒體可呈現出大量的圖片、動畫,形象生動,但由于知識量大,節(jié)奏快、筆記量多,不利于同學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長此以往,同學的學習興趣逐漸減弱,學習主動性嚴重缺乏。
二、思維導圖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使用方便,而且非常有效。思維導圖同時使用圖片及文字,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挖掘大腦記憶的潛力。
我們根據教學過程中的需要引入思維導圖,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將每一章內容概括性地用思維導圖向同學介紹基本概念,知識要點;然后在講課過程中,針對教材里抽象、復雜及零碎的理論知識,用圖、線和文字勾勒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最后當講課結束時則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知識網絡的理念,并采用一些病例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知識運用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在思維導圖運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思維導圖的進行是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完成,所以有些同學有一定的惰性,某些基礎知識差的同學對以前知識掌握不扎實,現在對學習內容雖然知道,但不愿去查找以前基礎知識,而且只關注教師所講的掌握內容,對了解及熟悉內容置之不理,長此以往,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自主學習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己決定學習的方式,根據自己的生活及學習習慣主動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針對中醫(yī)病理學的特點,我們嘗試引入自主學習的模式,讓同學對一些章節(jié)進行自主學習,比如休克和呼吸系統(tǒng)的肺炎。這些內容相對明確,理解起來困難不大,而且內容相對獨立,在臨床既常見重要,又是熱點話題,較易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自主學習,同學們不僅可以提高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水平和增強應用能力,而且也為今后終身學習及個人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學生在學習中教學目標不明確,由于專業(yè)知識基礎不扎實,對知識缺乏辨析能力,難以抓住重點,當學習內容多,信息量大時,思維就顯得比較混亂,重點不夠突出,想要表達的意圖不夠明確,學習內容主次不清。
四、思維導圖和自主學習兩種教學模式的聯合應用
在我們單獨使用思維導圖和自主學習模式后,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們進行客觀分析,嘗試將兩種學習方式融合在一起應用到同學們的學習中。首先在進入病理學學習的早期,向同學們介紹思維導圖的使用并逐漸熟悉它,學會自己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然后進入到病理學課程中期,引入到“休克”和“肺炎”的自主學習里,使得同學們在自己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自己學習,構建清晰的思路和聯系廣泛的學習內容。以教學大綱為中心,將掌握、熟悉及了解的內容融合在一起,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如以“休克”內容為例。學習該內容屬于本學期的中期,而在一開始進入病理學學習時,就逐漸將思維導圖的形式運用于每一章,因此學習到休克時,大家對思維導圖運用于病理學已經較熟悉,該章節(jié)內容安排是3學時,我們首先在課前1周左右通知同學對“休克”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并簡明扼要提出教學大綱的要求,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查找相關的內容,并用自己喜歡的表達形式,包括不同的顏色、圖表、音樂及動畫等融入到思維導圖中,繪制出自己對“休克”內容理解的思維導圖。而到了課堂上,同學使用1學時進行發(fā)言,各抒己見,根據思維導圖說出自己對該內容的理解及相關的疑問。教師根據思維導圖繪制的情況把握同學對該內容理解程度及疑難問題,使用2學時進行總結性及深入性講解。最后,同學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復習,將學習內容縱向及橫向整合,既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又可掌握現在所學病理內容,還可延展深入思考臨床相關熱點問題。
總之,將思維導圖和自主學習模式有機結合起來,讓同學學習時輕松把握重點,既有效率,又有激情。對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事半功倍,同時又能提升學習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和主動性,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