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朗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但是在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受學生理解能力差、教學方式守舊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著一定的教學困難,降低了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基于部編版語文教材,對一年級語文趣味性朗讀教學實施方法進行研究探討,期望對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朗讀情感有所幫助。
關鍵詞:趣味性; 朗讀教學; 低段語文; 部編版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7-038-001
朗讀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趣味性朗讀引入到語文教學中,對提高朗讀教學效果、實現朗讀教學目標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趣味性朗讀是一種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年齡段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可組織多樣化的趣味性朗讀活動,喚起學生好奇心,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動腦、動手、動口,協調好所有感官參與朗讀活動,從而在朗讀中享受到朗讀樂趣,提高朗讀積極性。二是豐富學生朗讀情感。趣味性教學能夠使朗讀活動不再枯燥、生硬,而是融入了更多帶有情感的文本解析教學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課文中的情感,建立起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從切身體會出發(fā)帶有情感地朗讀課文。三是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傳統的朗讀教學方式以傳授朗讀方法為主,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加之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導致部分學生很難掌握教師教授的朗讀技巧。而將趣味性朗讀運用到語文課堂上,能夠讓學生主動探尋朗讀方法,自主建構知識體系,達到寓教于樂的朗讀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建趣味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情感
小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易融入到情境中喚起情感體驗。所以,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領會課文意境,并融入到意境中感知課文的思想情感,進而讓學生帶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如在教學《怎么都快樂》時,由于這篇課文內容帶有童真童趣,且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朗讀之前,教師將教材中的插圖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投放到屏幕上,讓學生觀看一個小朋友玩游戲、兩個小朋友玩游戲、三個小朋友玩游戲以及多個小朋友一起玩游戲的圖畫。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圖畫中的人物,融入到情境中去,讓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自己還會玩哪些游戲。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指導學生讀出課文中的情感。
二、運用趣味朗讀形式,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趣味性的朗讀形式調動起學生參與朗讀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動口與動腦協調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應將朗讀技巧融入到趣味性的朗讀教學中,讓學生在朗讀操練中掌握正確發(fā)音,初步感知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如在《動物兒歌》一課中,整篇課文的節(jié)奏感較強,課文語句都以“誰在哪里做什么”的形式呈現,所以教師可采用趣味性問答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語感,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將語句結構劃分為“什么”(猜動物)+“在哪”(猜地點)+“做什么”(猜活動),向學生提出三大類問答題。具體包括:第一類問答題“猜動物”,教師提問“什么半空展翅飛?什么花間捉迷藏?什么土里造宮殿?……”;第二類問答題“猜地點”,教師提問“蜻蜓在哪展翅飛?蝴蝶在哪捉迷藏?蚯蚓在哪造宮殿?……”;第三類問答題“猜活動”,教師提問:“蜻蜓半空做什么?蝴蝶花間做什么?蚯蚓土里做什么?螞蟻地上做什么?……”在教師的牽引下,讓學生一邊回答問題一邊領悟句式格式,為朗讀好這篇課文打下基礎。通過語文課堂中運用趣味化的競猜方式開展朗讀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語感,有助于學生逐步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能力。
三、組織趣味演繹朗讀,營造愉悅朗讀氛圍
在朗讀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直接指導學生用什么樣的語氣、情感、語速去朗讀課文,這種教學方式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過于生硬、枯燥,并且小學生也很難掌握朗讀技巧的運用方法。為此,教師應組織趣味性的朗讀活動,將表演與朗讀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課文,進而將自己的理解帶入到朗讀,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在《烏鴉喝水》一課中,講述的是烏鴉找水喝的故事,描述了烏鴉找到水卻無法喝到水的焦急心理,以及烏鴉想辦法喝到水的高興心理。為了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烏鴉的心理和情緒變化,教師可先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烈日當頭,當你非??诳实臅r候卻找不到水,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當你找到一瓶礦泉水之后,卻無法打開瓶蓋,又會是什么心情呢?”在學生深有體會之后,選擇幾名學生伴隨著教師的范讀表演烏鴉喝水的動作、心理和情感變化,讓其他學生評一評哪名學生表演得最惟妙惟肖。之后,教師再讓學生一起朗讀這篇課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在朗讀教學中組織趣味化的角色扮演活動,能夠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文本中的角色情感變化,并將這種情感感悟融入到朗讀中,增強學生朗讀的感染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總而言之,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在深入挖掘部編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善于運用趣味性朗讀教學方法改善朗讀教學現狀,營造愉悅的朗讀氛圍。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趣味教學情境、運用趣味朗讀形式和組織趣味演繹朗讀,達到以趣激讀、以讀促情的目的,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朗讀情感,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立新.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有效途徑探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0):62-64
[2]周玲.論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9):105-106
[3]謝艷軍.管窺低年級“語文園地”中的朗讀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8(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