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曉莉
摘 要:應用文寫作涉及的知識面較為廣泛,寫作內(nèi)容又比較枯燥乏味,而且非常抽象化,于是筆者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本文簡要談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具體實施及成效、注意事項。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行動導向教學法;過程;成效
應用文寫作是大學語文必學板塊之一,在學生以后的求職以及工作中有極大的應用前景。但是,應用文寫作涉及的知識面較為廣泛,寫作內(nèi)容又比較枯燥乏味,而且非常抽象化,因此,造成了學生難以靜下心來學習應用文寫作,也導致應用文寫作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2016年筆者參加了學院舉辦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培訓,深受啟發(fā),最近幾年一直在實際教學過程采取了這一教學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接下來談談具體實施過程——
1.明確教學目的
學院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用應人才的應用型本科,而大學語文在人才培養(yǎng)中得訓練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思、辨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首要原則,利用行動導向法,為當?shù)丶捌髽I(yè)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zhì)、高技術(shù)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要將學生從“知識學習型”轉(zhuǎn)變?yōu)檫m應學生今后發(fā)展的“社會應用型”人才。
2.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根據(jù)行動導向法的基本要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科學地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促使小組成員收集并整理所需的信息資源。采用劃分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學習有利于形成個人與個人之間或者是團隊與團隊之間的良性競爭,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從而促使各成員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努力完成既定目標。
3.設計貼合實際崗位的任務情境
由于行動導向法是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作為根本目標,將職業(yè)行動作為教學導向,以此來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本專業(yè)的職業(yè)情境中,通過實踐的方式來體驗該專業(yè)對應工作崗位的一個過程,因此,為了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實用知識,掌握必備技能,教師在設計任務情境的時候就要綜合考慮到多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熟練掌握教學知識。其次,要走訪調(diào)研企業(yè),明確當前職場中對于應用寫作技能的要求,然后再將理論內(nèi)容與企業(yè)的實際需求相結(jié)合,以此來設置任務情境。
4.細化目標任務
設置任務情境是實施行動導向法的主要驅(qū)動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只要設置好任務情境就可以旁觀了,教師應當以學生應用文寫作基礎和能力為出發(fā)點,對于設計的任務情境中所需的一些文種進行詳細的講解,使學生對于不同情況應當運用的文種有一個相應的了解,幫助他們細化任務的支架,使其明確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5.部署寫作方案
在進行應用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的基礎上為每一位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使其明確分工,這樣能夠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小組的工作效率。比如說,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情境為“招聘啟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按照教師構(gòu)建的寫作框架來收集并整合寫作所需的材料,比如說與“招聘啟事”有關的不同崗位招聘信息等。完成收集信息這一項工作后,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分門別類地將信息整理好,分析信息哪些可以運用到寫作中,并研究部署寫作方案。
6.實施應用文的寫作
確定寫作方案后,各個小組的成員就可以根據(jù)既定的寫作方案開始應用文的寫作了。
7.作品展示,互動點評
小組寫作完成后,首先要將作品在小組內(nèi)進行展示,使學生與學生間進行交流,并提出意見,然后將眾人認可的作品再班級展示,通過全員點評的方式增加課堂的互動性,最后由教師點評總結(jié)。作品展示與互動點評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nèi)交流學習,取長補短。
8.建立反饋修改機制
已經(jīng)成型的文章并不代表其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因此,不論是應用文寫作,還是其他寫作,反饋修改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大有裨益。教師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也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反饋修改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通過從小組成員、全班學生以及教師處反饋回來的意見和建議來了解自身的不足,并通過借鑒其他優(yōu)秀的作品來取長補短。
這樣,行動導向法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實施成效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1.學習氛圍濃厚,寫作質(zhì)量提高
教師將任務情境布置給學生,使其根據(jù)任務要求在創(chuàng)設的職業(yè)情景中親自參與實踐、團隊協(xié)作共同探究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應用文寫作的教學中,現(xiàn)在的課堂學習氛圍非常濃厚,通過小組間的良性競爭,使得各個小組你追我趕,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學會了應用文的寫作,而且質(zhì)量也較以往有很大提高。
2.寫作水平得到提升,綜合素質(zhì)得到鍛煉
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到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能力,因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而且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采取行動導向教學法也應注意:
采用行動導向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扮演的是引路人、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這也是行動導向法的精髓所在。與此同時,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對整個課堂的設計、收放、掌控等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要求教師在小組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注重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組織能力。
另外,行動導向教學看似在課堂上解放了老師,將更多的時間交給了學生,但是對課堂外要求老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論是課前準備還是課后評價。
[參考文獻]
[1] 趙越英 對大學語文教學理念的反思[J] 中國教育學刊,2015 (S1):81-82.
[2] 潘美明. 基于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 (11):79-81.
[3] 尹鳳芝. 基于應用型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索[J]. 語文教學通訊·D 刊 (學術(shù)刊),2012 (11):5-8.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公共基礎部, 廣東 東莞 52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