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恩冬 譚施北 習金根 阮耀禮 方石桂 陳祿 易克賢
摘 要:為探索適宜丘陵地劍麻的施肥技術,以廣西農墾東方農場為研究對象,從麻園土壤肥力狀況、劍麻營養(yǎng)狀況、劍麻施肥技術及土壤改良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總結和探討。認為丘陵地麻園土壤肥力總體偏低,可通過培土、松土和麻莖深埋還田、麻渣覆蓋進行改良。改良后,劍麻氮、磷、鉀營養(yǎng)狀況良好。認為劍麻丘陵地施肥現狀存在肥料運輸道路差、施肥機械缺乏、新型肥料研發(fā)和應用不足的問題,建議加大麻園道路修建投入、加大力度研發(fā)和改造適用于丘陵地麻園的小型機械、試用和研發(fā)適用于丘陵地麻園的新型肥料。
關鍵詞:劍麻 丘陵地 施肥 土壤 改良
Abstract: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in the hilly-land sisal garden in Dongfang Farm of Guangxi to study the soil fertility, sisal nutritional status, sisal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 soil improvement measures, aiming to get the adaptable fertilization technique for sisal planted in hilly area. Results show that soil fertility of hilly land is generally low, and should be improved by ridging and loosening soil, burying sisal stalk deep underground and covering with sisal residu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n sisal leaves is well after improvement. Some problems such as poor haulage road,lack of fertilizing machinery and new fertilizer exist in sisal garden.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oa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 small machinery and new fertilizer for sisal garden in hilly area.
Key words:Sisal;hilly area;fertilization;soil;improvement
劍麻(Agave sisalana Perrine.)是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重要的硬質纖維作物,主要分布在巴西、坦桑尼亞、肯尼亞、馬達加斯加、墨西哥、中國等國家,中國劍麻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和云南等?。ㄗ灾螀^(qū))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1]。劍麻纖維具有拉力強、耐磨擦、耐酸堿、耐腐蝕等特性,廣泛用于制作纜繩、鋼絲繩芯、高級紙張、地毯等 [2]。廣西農墾東方農場有限公司成立于1952年,地處欽州市浦北縣南部,場部駐址為張黃鎮(zhèn) (N 22°0′37.79″,E 109°27′20.93″)。農場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溫22.5℃,年均降雨量1700~1800 mm,地形地貌以丘陵為主。東方農場現有劍麻面積約534 hm2,劍麻高產田鮮葉單產為16.1 t/ hm2,干纖維單位面積產量高達7.9 ?t/ hm2 。
我國長期以來對麻田土壤肥力[3]、劍麻營養(yǎng)特性[4]、肥料效應[5]、施肥時間和方法[6]等方面都進行了廣泛研究,創(chuàng)建和開發(fā)了劍麻施肥量參考指標[7]、劍麻營養(yǎng)診斷和平衡施肥方法[8]、劍麻專用復合肥[9]等實用技術和產品,為我國劍麻高產穩(wěn)產作出了重要貢獻,使我國劍麻單產和品質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有力保證了我國劍麻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近年來我國在劍麻營養(yǎng)與施肥方面,主要進行了劍麻產區(qū)土壤肥力狀況調查[10-12]、劍麻營養(yǎng)特性[13-14]、劍麻專用生物配方肥[15]、機械化施肥[16]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我國對劍麻營養(yǎng)與施肥技術的研究多以平地麻園為對象,研究成果主要適用于平地劍麻產區(qū),而對丘陵地麻園施肥技術的研究較少。由于丘陵地麻園在土壤肥力水平和交通運輸狀況方面均與平地有所不同,所以各項施肥技術措施也與平地有所差異。本文以廣西農墾東方農場有限公司為例,從麻園土壤肥力狀況及改良措施、劍麻營養(yǎng)狀況、肥料種類、肥料配制及用量、施肥方式、施肥時間等方面總結和探討了丘陵地劍麻的施肥技術,以期為我國丘陵地劍麻種植提供參考。
1 麻園土壤肥力及劍麻營養(yǎng)狀況
1.1 麻園土壤肥力
2011年,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guī)程》進行土壤采樣和分析,通過采集0~20 cm土壤樣品,調查了全場各個分隊的耕地土壤肥力水平。按土壤養(yǎng)分分級標準[17],所調查的東方農場26個分隊中,有15個分隊土壤pH為微酸性,11個分隊為酸性,平均為5.4。土壤有機質含量有16個分隊處于中等水平,平均為23.9 g/kg。土壤全氮含量也有16個分隊處于中等水平,平均為1.2 g/kg。土壤速效磷含量有13個分隊處于較豐富水平,有7個分隊處于中等水平,平均為23.6 mg/kg。土壤速效鉀含量分別有11個分隊處于缺乏水平和較缺水平,平均為60.8 mg/kg(表1)??傮w來看,東方農場耕地土壤肥力處于中等水平。但土壤速效鉀含量較低,應結合作物的需鉀規(guī)律注重鉀肥的施用。2018年調查了主要劍麻生產分隊黃安隊、符竹沖隊、勞機塘隊土壤養(yǎng)分含量情況,結果顯示(表2),3個分隊土壤pH平均為5.5,屬酸性土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1.8 g/kg,屬較缺水平。土壤堿解氮含量平均為51.1 mg/kg,屬于缺乏水平。速效磷含量為6.1 mg/kg,屬較缺水平。速效鉀含量為33.7 mg/kg,屬缺乏水平。由劍麻園土壤養(yǎng)分含量調查結果可見,東方農場麻園土壤氮、磷、鉀含量均較低。可能是因為劍麻園多開建于丘陵地,土壤肥力較為貧瘠,養(yǎng)分含量較低。雖然劍麻是相對耐貧瘠的作物,但礦質營養(yǎng)供應不足也會導致嚴重減產。因此,在這些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劍麻,施肥顯得更為重要。只有施足了肥料,給劍麻供應充足的養(yǎng)分,才能獲得高產。但由于人工成本較高、交通不便、肥料成本升高、施肥方式落后等原因,部分產區(qū)劍麻肥料供應還不夠充足,造成產量偏低。
1.2 農場劍麻營養(yǎng)狀況
20世紀80年代末,通過調查全國大部分劍麻產區(qū)葉片養(yǎng)分含量,并結合大田肥料試驗和缺素試驗結果,總結出了我國劍麻葉片全氮、全磷、全鉀含量適宜含量分別為8.5~11.0、1.0~1.8、13.0~18.0 g/kg,并以此作為制定施肥方案的依據。如果葉片養(yǎng)分含量處于適宜值范圍內,說明劍麻植株營養(yǎng)狀況良好,有利于獲得高產;如果葉片養(yǎng)分含量低于適宜值,說明劍麻植株營養(yǎng)狀況較差,需要補充肥料,以提高產量水平。葉片營養(yǎng)診斷是我國劍麻生產重要的栽培技術措施,為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劍麻的高產穩(wěn)產提供了有效途徑,使我國劍麻單產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因此,劍麻葉片營養(yǎng)狀況對劍麻肥料的合理施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應用價值。調查結果顯示(表3),東方農場黃安、符竹沖、勞機塘3個分隊劍麻葉片全氮含量平均為9.4 g/kg,3個分隊均處在劍麻葉片營養(yǎng)診斷指標適宜值范圍。全磷含量平均為2.0 g/kg,其中黃安隊和符竹沖隊葉片全磷含量高于適宜上限。3個分隊全鉀含量平均為17.0 g/kg,處在適宜值范圍內??梢姡瑬|方農場劍麻氮、磷、鉀營養(yǎng)狀況良好,其中磷素營養(yǎng)還存在過剩的趨勢。在麻田土壤肥力偏低的條件下,說明東方農場施肥管理措施到位,保證了劍麻營養(yǎng)供應充足。
2 劍麻施肥技術及土壤改良措施
2.1 劍麻施肥技術
2.1.1 肥料種類及用量
東方農場參考《劍麻栽培技術規(guī)程》推薦施肥量并結合本場實際,制定了劍麻施肥措施。東方農場劍麻生產所施氮肥以碳酸氫銨和尿素為主,磷肥和鉀肥以鈣鎂磷肥、氯化鉀為主,復混肥通常使用劍麻專用肥,有益復合微生物菌劑則結合麻渣還田配合施用(表4)。其中,劍麻基施肥料按行業(yè)標準給定的用量施用,而追肥用量通常有兩種方法,方法一為場部推薦和采用,方法二為部分分隊采用。其中,方法一氮肥選用碳酸氫銨,用量為0.17 kg/株·年(按300株/667 m2折算),并配施劍麻專用復合肥,用量為0.33 kg/株·年。隔年施用石灰,用量為0.4 kg/株·年。缺硼的麻田添加硼砂配合施用,用量為4 g/株·年。麻渣用量為16.7 kg/株·年,但由于缺乏麻渣還田機械,人工成本又較高,麻渣還田只有在距離加工廠較近的麻田才有條件施用。方法二氮肥選用尿素,用量為0.17 kg/株·年。不選用劍麻專用復合肥,但配施磷肥和鉀肥。磷肥選用鈣鎂磷肥,鉀肥選用氯化鉀,用量均為0.17 kg/株·年。石灰和硼砂用量同方法一。以上為成年麻園的施肥用量,而對未開割的幼年麻園,則減少30 %用量施用。
在按上述施肥方法和用量施用的基礎上,每1-2年還需進行葉片營養(yǎng)診斷,并結合診斷結果對肥料配比和用量進行調整。如果葉片營養(yǎng)診斷結果顯示某養(yǎng)分含量處在營養(yǎng)診斷指標適宜值范圍內,則當年相應肥料配比和用量只需按照農場制定的施肥方案進行配比和施用;如果診斷結果顯示某養(yǎng)分含量高于指標適宜值上限,則當年相應肥料應少施或停施;如果診斷結果某養(yǎng)分含量低于指標適宜值下限,則當年相應肥料用量應增加。肥料增施量按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某養(yǎng)分適宜值和實測值單位為g/kg,鮮葉產量單位為t/667 m2,氮、磷、鉀的C值分別為1.0、0.92、0.54,尿素、碳酸氫銨含氮量為46 %、18 %,鈣鎂磷肥含磷量為5 %,氯化鉀含加量為52 %,氮肥、磷肥、鉀肥利用率分別為50 %、16 %、50 %。例如,根據2018年劍麻營養(yǎng)診斷結果(表3),東方農場黃安、符竹沖、勞機塘3個分隊劍麻葉片全氮含量均在劍麻氮素在營養(yǎng)診斷指標適宜值范圍內,則當年劍麻氮肥按照農場制定的施用量施用。黃安隊和符竹沖隊劍麻葉片全磷含量均超過了營養(yǎng)診斷指標適宜值上限,再加上考慮到磷肥由于釋放緩慢而在麻田中殘留較多,因此,當年磷肥用量可以適當減少。3個分隊葉片全鉀含量均在指標適宜值范圍內,所以當年劍麻鉀肥應按農場制定的方案施用。
2.1.2 施肥方式和時間
東方農場劍麻田多為丘陵地,在采用方法一施肥時,氮、磷、鉀、硼肥以穴施為主,石灰則撒施在施肥穴周圍,施放位置也應每年更換,麻渣通常采用小行覆蓋的方式施放。采用方法二時,氮、磷、鉀、硼肥和石灰均采用撒施的方式均勻施放在小行間,并覆蓋麻渣,然后覆土。這種方式可以一次性把所有肥料全部施入,大大減少了勞動投入。具體做法為:先用拖拉機將新鮮麻渣運往田間,按一定距離放置在大行間,以便后期施肥時進行小行覆蓋。施肥時,先將配制好的化肥均勻撒施于劍麻小行間,再用小鏟進行麻渣小行覆蓋,覆蓋厚度為5 cm以上。覆蓋麻渣后,撒上一定量石灰,再覆一層薄土,厚約3 cm。但這種方法由于施肥時間在秋冬季節(jié),正值劍麻生長緩慢時期,所施化肥未能及時被劍麻吸收,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肥的損失,尤其是尿素的損失。
東方農場根據劍麻生長特點和用工安排,場部推薦劍麻施肥時間為每年3-4月,即春季施肥,按照方法一的肥料配制和用量進行施用。由于方法一中化肥采用大行穴施的方式,可以與麻渣還田分開施用,麻渣還田則在每年10月劍麻開割之后伴隨葉片加工同時進行。而方法二中,化肥采用小行撒施的方式施用,需與麻渣小行覆蓋同時進行。而劍麻通常在每年10月開割,并加工葉片產生麻渣。麻渣需要及時處理,需在葉片加工過程中源源不斷地運往田間當作有機肥還田。所以,方法二的施肥時間通常在每年10月產生麻渣之后勞動力充足時便開始進行,時間一般從每年10月開始至次年2月結束,即秋冬季施肥。有關劍麻施肥時間的研究較少,根據農場的生產經驗,采用方法一在每年3-4月施肥或采用方法二在每年10-12月至次年1-2月施肥均能獲得高產。
2.2 麻園土壤改良措施
針對土壤肥力較低的情況,東方農場主要采取培土、松土和麻莖、麻渣還田措施進行土壤改良。每年3-4月的培土一般結合施肥進行,若進行穴施或溝施,則可結合施肥穴或施肥溝覆蓋進行劍麻小行培土;若進行小行撒施,可結合小行覆蓋進行培土。5-8月,在劍麻施肥之后、割葉之前的這段時間,也正是多雨時節(jié)和劍麻生長旺盛期,可采用小型機械進行機耕松土,并將翻松的土壤培上劍麻畦面。麻渣還田的方式以覆蓋為主,即每年9-12月至次年1-2月,利用劍麻葉片加工產生的麻渣覆蓋于小行間并覆土,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多年生產發(fā)現,麻渣小行覆蓋對劍麻高產穩(wěn)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東方農場麻田多為丘陵地,交通不便,也缺少合適的麻渣還田機械,所以,隨著人工成本不斷增加,麻渣還田難以大面積實施,只有靠近加工廠且勞動力充足的少數麻田得以實行。
丘陵地麻園普遍推廣使用了“麻莖深埋+換行”的開墾方式,即在清理老麻園、開墾新麻園時,對于坡度較大的麻田,先用挖掘機將麻莖挖出,移到坡位較低的行邊上;而對于緩坡麻田,梯田較矮,行邊不足以埋入麻莖,則先用挖掘機挖出深1 m以上土坑,然后將麻莖埋入坑內,1個土坑約可埋入麻莖10個。埋入麻莖后覆土,將麻莖深埋50 cm以上。再將地面整平,重新開建新行,并將幼苗種于新種植行上。整個流程相當于將大部分麻莖埋于行間,再將行間開墾為新種植行,前茬的行間變成了種植行,而前茬種植行則變成了新植麻田的行間,前后茬種植行轉換了位置(圖1)。調查發(fā)現,埋于地下的麻莖逐漸腐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多年生產實踐表明,麻莖深埋還田對麻莖處理、麻田土壤改良和劍麻增產均具有積極作用,目前已在我國丘陵地麻園推廣應用。
3 結論與建議
3.1 現行劍麻施肥技術的優(yōu)點
現行2種施肥方法通過將不同化肥種類按一定用量混配后1次性施用,達到了省工省力的目的。其中方法一中化肥以穴施的方式在劍麻快速生長前期施用,減少了開挖施肥溝的勞動投入。麻渣還田不但可以補充已收割葉片所帶走的各種主要營養(yǎng)元素,同時還能減少劍麻加工對環(huán)境的污染。鈣是劍麻纖維素形成及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營養(yǎng)元素之一,適量合理施用鈣肥(石灰),可促進麻株生長,增強抗逆力(特別是抗寒力和抗病力),提高纖維產量和質量。方法二采用小行麻渣覆蓋施肥的方式,使表層土壤疏松透氣,促進了劍麻新根的增長,從而提高了劍麻的吸水吸肥能力,促進了劍麻的生長。麻莖深埋還田對麻莖處理、麻田土壤改良和劍麻增產均具有積極作用。
3.2 丘陵地劍麻施肥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丘陵地客觀存在著坡度較大、地勢不平、地塊分散等不利因素,麻園道路陡峭、狹窄、崎嶇不平,交通不方便。與平地相比,丘陵地麻園有3大施肥障礙:?譹?訛肥料運輸困難,成本高。由于山路狹窄崎嶇,交通不方便,難以大量運輸肥料至劍麻田間,導致丘陵地劍麻田肥料用量減少,嚴重影響了土壤改良和肥力提升。?譺?訛缺乏施肥機械。丘陵地不便于中耕施肥機器開展作業(yè),劍麻施肥仍以手工為主,施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譻?訛丘陵地劍麻園坡度較大,雨季造成肥水流失嚴重。
針對丘陵地劍麻園施肥存在的困難,建議加強做好以下幾點:?譹?訛加大麻園道路修建投入。道路多為公共資源,供集體使用,道路的規(guī)劃和修建多由行政管理部門統(tǒng)一實施。所以,劍麻生產單位應積極從公共資金中加大對麻園道路的投資力度,逐年修建并維護。?譺?訛加大力度研發(fā)和改造適用于丘陵地麻園的小型機械。?譻?訛試用和研發(fā)適合丘陵地麻園的新型肥料。由于目前丘陵地麻園施肥多采用1次性穴施,施用常規(guī)化肥很容易造成肥效期短、損失率高、施肥不均等問題,因此積極研發(fā)和推廣釋放緩慢、肥效期長、損失率較低的新型肥料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 ? ? ?胡盛紅,鄭金龍,易克賢,等.2013年中國劍麻產業(yè)形勢分析及發(fā)展趨勢[J].熱帶農業(yè)科學,2014,34(12): 111-117.
[2] ? ? ?熊和平.2014-2015國家麻類產業(yè)技術研究新進展[M].北京: 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43-157.
[3] ? ? ?許能琨,余讓水,林芯,等.我國劍麻植區(qū)的土壤及麻園營養(yǎng)狀況和施肥[J].熱帶農業(yè)科學,1988(3):31-37.
[4] ? ? ?余讓水,林苾,許能琨,等.H·11648麻主要礦質營養(yǎng)缺乏癥研究[J]. 熱帶農業(yè)科學,1989(4):24-30.
[5] ? ? ?許能琨,余讓水,孫光明,等.氮磷鉀鈣鎂肥不同用量對劍麻產量質量和礦質組分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1994(1):39-45.
[6] ? ? ?許能琨,余讓水.劍麻不同磷肥品種和施用方法的研究[J].中國麻作,1991(4):35-37.
[7] ?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NY/T 222-2004,劍麻栽培技術規(guī)程[S].
[8] ? ? ?農業(yè)部人事勞動司,農業(yè)職業(yè)技能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劍麻栽培工[M].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7: 135-138.
[9] ? ? ?王華寧,張小玲.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劍麻產量-山圩農場劍麻高產穩(wěn)產的探索[J].中國麻業(yè),2003(4):24-28,31.
[10] ? ?習金根,陳濤,張小玲,等.廣西山圩農場劍麻園土壤養(yǎng)分狀況研究[J].熱帶農業(yè)科學,2014,34(6):10-13.
[11] ? ?鄭超,廖宗文,劉可星,等.湛江地區(qū)劍麻種植基地土壤營養(yǎng)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麻業(yè)科學,2004,26(2):65-69.
[12] ? 習金根,鄭金龍,譚施北,等.海南劍麻土壤養(yǎng)分狀況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30):14804-14805.
[13] ? 習金根,鄭金龍,賀春萍,等.不同麻齡劍麻大中量營養(yǎng)元素分配及地上部養(yǎng)分累積特性的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4):596-?601.
[14] ? 習嘉民,譚施北,習金根,等.不同麻齡劍麻硫與微量元素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J].熱帶作物學報,2016,37(11):2056-2062.
[15] ? 黃標,楊榮,夏李虹,等.劍麻園專用生物配方肥的配制與試驗示范及推廣[J].熱帶農業(yè)工程,2017,41(3):16-19.
[16] ? 楊榮,黃標,梁明,等.劍麻種植生產專用機械的研制與應用推廣[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34):6-9.
[17] ? 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中國土壤[M].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8: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