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改革已從課堂結構的優(yōu)化向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邁進,教師的自我研修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怎樣發(fā)現課堂中的問題,分析原因,確定優(yōu)化策略,最終解決問題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必經之路。文章采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展開“課堂教學行動研究”,通過觀看網絡優(yōu)質課堂實錄的途徑發(fā)現課堂教學問題,通過靜態(tài)要素和動態(tài)活動目標兩種思路分析課堂影響因素,確定現實課堂與理想課堂之間存在差距的根源,從而增強教師課堂教學實際效果,進行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課堂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幫助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中職課堂教學;“三線索五活動”課堂優(yōu)化思路;英語學科素養(yǎng)
作者簡介:白曉東,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研究方向為學校教育管理和英語教學研究。(甘肅 民勤 733399)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三五”2018年度高校與職業(yè)院校課題“中職教學管理者課堂教學反饋的個案研究——以甘肅省民勤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為例”(編號:GS[2018]GHBZZ066)的研究成果 。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1-0091-04
課堂教學是一門不斷完善的藝術。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的過程是一個“漸悟”的過程,課堂教學的精彩效果不是自然萌發(fā)的,而是需要教師自我不斷學習借鑒與靈感激發(fā),并經過長期的研修醞釀出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化,各種教育教學平臺應運而生,教師通過網絡研修提升自我課堂教學水平的方式也已成為新的發(fā)展方向。本研究通過應用社會科學研究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依托于網絡平臺改進課堂教學的教師實踐活動展開行動研究。
每一位教師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都希望自己的課堂能吸引所有學生,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最大的幫助。但當我們熟悉了課堂的基本規(guī)律后卻發(fā)現自己的專業(yè)成長成了課堂教學的“瓶頸”,課堂教學很難再有質的飛躍。挖掘合適的資源,并應用正確的方法來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已成為許多教師同仁為之苦惱的問題。網絡上的優(yōu)質課堂教學視頻對于大部分的教師來說是非常理想的課堂,但只有目睹了這樣的課堂實際情況,才有可能將理念在自己的課堂應用。通過對比,我們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軟件和理想教學活動設計的具體應用。同時我們也可以輕松地找出現實課堂與理想課堂的差距和原因,進而改進現實課堂。
網絡上優(yōu)質課堂教學視頻中的每一個亮點都為教師以后的精彩課堂提供了參考思路,同時對網絡優(yōu)質課堂教學視頻的共同評議也是一種新式的教學研討形式,因為授課教師不是本校教師,所以每一位評課教師都可以暢所欲言,真正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觀點。
對比網絡優(yōu)質課堂和本校課堂實際情況,我們發(fā)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的情感、認知和思維參與學習過程,體驗英語的語言魅力成為英語課堂取得理想效果的迫切難題。解決課堂教學問題就要對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進行深度分析。通過分析影響因素,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改進課堂教學?,F代課堂教學設計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學生、教材、教師的教學思想、個人專業(yè)水平和學校能夠提供的現代技術支持平臺等。
1.從靜態(tài)角度分析課堂教學目標。
(1)分析學情,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分析學情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確定課堂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基礎,確定課堂教學內容的心理認知順序。分析和了解了學生的心理認知順序,才能找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了解學生的認知類型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認知類型的差異決定了教學活動開展模式的有效性。針對中職學生,教師應該提高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操作性和互動性。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是:中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普遍不高,學生的參與度極低,沒有感受到英語的語言魅力,更不能在英語課堂上的長久保持注意力集中。課堂常是學生課前無興趣,上課不行動,課后無效果。通過專家與教師的共同探討,發(fā)現問題所在:課堂無法長時間吸引學生,學生與教師沒有進行有效互動,學生從課堂上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英語教師高估了學生的基礎,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
(2)分析教材,挖掘網絡資源,優(yōu)化學生的課堂體驗。分析教材是課堂教設計的基礎、除了對本節(jié)課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進行定位,確定課堂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之外,更重要的是確定課堂教學內容教授的邏輯順序,把握知識的重點。只有分析教材,才能引導學生建構起更加符合知識體系的知識結構。
(3)開拓教學平臺,增加課堂教學的可操作性。傳統(tǒng)課堂缺乏可操作性是因為教師受限于現有的教學設備,而現代課堂中添加了多媒體,但大部分課堂只是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展示方式,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卻依舊靠問答模式進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開拓新的教學平臺。例如,西沃5.0教學軟件中,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清晰地羅列重點、難點,幫助學生輕松梳理教學知識點。教師也可以選擇合適的課堂活動,輕松創(chuàng)建互動課堂,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4)更新教學理念,豐富課堂的內容。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的指導方針,中職教師要樹立四種基本的教學理念。樹立“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學生是語言活動的主體,也是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主體,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實質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確立“語言本位”的課程觀,英語課的本質是通過開展語言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語言能力);確立“基于實踐”的教學觀,英語教學必須以語言實踐為最基本的方法,英語教學必須強調學生的體驗性和實踐性;強調任務型學習(task-based)、語言的輸入量和真實語言實踐的機會,教學應更貼近生活,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課堂,從而實現課堂內與課堂外的溝通,變課堂為言語交際的場景和處所。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我們應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甚至幫助我們將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融合在一起,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如中職閱讀課就可以將情景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綜合運用,達到激發(fā)課堂活力、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對課堂靜態(tài)要素的分析幫助教師明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和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英語教學三維目標,這是課前的目標,也是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的標準。
2.從動態(tài)角度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需依據課堂教學三維目標從動態(tài)角度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才能讓教學設計真正成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觀看網絡優(yōu)質教學視頻,教師要分析理想課堂的階段性目標、目標之間的跨度及銜接方式等。教師可利用“三線索五活動”的動態(tài)教學框架,分析課堂教學視頻,同時也為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提供參考模式。
(1)橫向“三線索”。“三線索五活動”的動態(tài)教學框架的“三線索”其實是三維目標的橫向分解版,指知識的鋪墊、情感的引領和思維的引導。知識的引入和深化要有層次性,通常知識的階段性目標包括“引入概念、建構關聯、形成體系、融會貫通、體驗感悟”五個層次;情感的引導過程包括“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共鳴、保持動機、提升鑒賞能力、情智交融”五個步驟;思維的誘導包括“記憶與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與評價、創(chuàng)造”五個階段。通過對課堂教學的“三線索”分析,教師就可以把握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教師只有把握了三線索的連續(xù)性,才能保證水到渠成地實現總目標。
(2)縱向“五活動”?!拔寤顒印笔菍φn堂教學三維目標的縱向分解版。每節(jié)課都包含許多的課堂教學活動,而每一個課堂教學活動又承載著課堂教學的階段性目標。只有以無痕的方式展示課堂教學階段性目標的活動才是理想的活動。通常的課堂教學可分為“情景導入、建構鏈接、合作探究、內化應用、拓展升華”五個環(huán)節(jié),而五個環(huán)節(jié)就是五個活動。
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中職英語課堂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現實課堂中教師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隨著手機、網絡和教學一體機的普遍使用,中職學生接觸的內容遠多于從前,學生的眼界開闊了,普通的圖片、歌曲已經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②現實課堂中學生的體驗度低。簡單的幻燈片展示,學生接受的依然是被動的教育,學生無法體驗到教師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思維過程;③現實課堂中的操作性差。課件都是預先設定好的,忽視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④現實課堂拓展知識少。中職學生的基礎薄弱,課堂教學主要以詞匯教學為主,教師忽略了帶領學生感受語言美,這增加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忽略了對學生英語基本能力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網絡研修的核心在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時內化為自己的技能,縮小或消除現實課堂與理想課堂之間的差距,最終優(yōu)化自己的現實課堂。教師要學會用“三線索五活動”的系統(tǒng)課堂設計思路提升課堂教學設計方案,這樣才能從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邁進”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設計。
1.靜態(tài)角度確定課堂要素,保證課堂教學的適切性。首先從靜態(tài)方法入手分析教材、學情、教學平臺,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知識的邏輯結構等,才能夠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所“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如中職英語基礎模塊(上)Unit 6 Is Money So Important的閱讀教學目標就可以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根據閱讀上下文猜測單詞和短語意思的技能,理解并掌握重點短語,形成語塊意識;學會依據文章體裁知識掌握議論文大意的閱讀技巧;學會用議論文的邏輯思路表達自己的觀點,掌握其基本句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游戲創(chuàng)設情景,喚醒學生對自己對身邊人和物的真實情感;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體驗和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方法;任務型的閱讀三階段幫助學生提高了閱讀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學會用對比的方法認識自我,建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2.動態(tài)角度設計活動,增加課堂教學活動情感體驗性和可操作性??捎玫慕虒W平臺常常制約著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師教學水平的展示。分析現有教學硬件平臺及其軟件平臺的優(yōu)勢和不足,然后確定教學策略、學生的組織形式、教學內容的展示方式等,才能提升課堂的吸引力和最終效果。如西沃白板的課堂活動和桌面允許操作者可以將桌面上的對象移動到任意的地方,這一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上臺操作,而且讓他們能夠真實地展現自己的想法;西沃授課助手幫助教師快速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快速的展示到屏幕上,這既提升了課堂指導的針對性,又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
從動態(tài)角度設計教學活動要注意三點:線索的連續(xù)性、活動的體驗性、活動的可操作性。在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時,要分解課堂的三維總目標,然后在每一個課堂活動中要分步實現階段性的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課堂的教學設計要符合知識的邏輯結構,更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讓學生在一個螺旋上升的學習過程中實現課堂教學總目標。中職學生的認知方式決定了中職課堂教學設計要注重學生的體驗性,要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切身的自我情感體驗。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真實性才會保留相應的記憶,再次應用時這一記憶也就自動“跳到”眼前。提升課堂活動的可操作性是提升課堂氣氛的最有效法寶。
3.動靜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靜態(tài)角度所確定的課堂要素與動態(tài)角度設計的教學活動就如同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他們相輔相成。靜態(tài)角度確定的課堂要素為動態(tài)角度設計的教學活動設定了目標和規(guī)范,動態(tài)角度設計的教學活動為靜態(tài)角度確定的課堂要素檢驗實踐效果。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在他們應用的過程中形成的,教師要在課堂實踐過程中不斷修整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中職英語基礎模塊(上)Unit 6 Is Money So Important的議論文閱讀教學中,筆者原將課堂分成導入、初步感知、把握原文、能力提升和布置作業(yè)五部分。在隨后的課前詢問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對議論文結構并不熟悉,所以筆者又將課堂再次細化,分成了七個小的活動:首先從教學思路通過心理學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變化(觀看視頻),掌握閱讀方法(快速閱讀),了解議論文大意(仔細閱讀),掌握文章細節(jié)(梳理文章),推演論證過程,拓展訓練,布置作業(yè)。課堂教學活動的跨度小了,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更加緊密了,課堂教學效果有了質的飛躍。
通過網絡進行教師研修是一個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教師在工作之余點播獲獎的課堂實錄,既是對現行課堂教學改革前沿的了解和學習,也是對自我課堂教學的鞭策。教師要善于挖掘資源,充分利用省市級教學平臺和慕課平臺資源。敢于嘗試、追求卓越是網絡自修的動力源泉,對比學習是教師網絡學習的最重要的法寶。
雖然網絡和多媒體被許多教育學者和教師所詬病,但其明顯的優(yōu)越性和實效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已不再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而是一個引領學生不斷探尋、論證,然后“明辨是非”的啟蒙者。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充電”、自我提升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啟蒙者。如今,網上學習成為互聯網信息時代所有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這一工具,將其變成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法寶。
責任編輯? 胡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