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斌 吳剛 崔志良
【摘要】 目的 探討雙腔心臟起搏器對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響。方法 110例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 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單腔心臟起搏器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雙腔心臟起搏器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LVEF)、心臟指數、5 min步行距離。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心臟指數、LVEF以及5 min步行距離分別為(3.36±0.56)L/(min·m2)、(39.22±5.11)%、(518.56±41.34)m,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3.10±
0.55)L/(min·m2)、(35.26±5.06)%、(500.56±40.67)m,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18%, 高于對照組的85.4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緩慢性心律失?;颊邞秒p腔心臟起搏器治療對患者心功能影響小, 整體治療效果符合臨床需求, 安全性高,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緩慢性心律失常;雙腔心臟起搏器;心功能;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15
多數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幾率越高, 特別是心律失常, 此疾病是導致我國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目前, 醫(yī)學研究者致力于解決心律失常情況, 使患者恢復正常心律。心律失??煞譃楹筇煨纬梢约斑z傳因素[1], 通過臨床數據可發(fā)現導致心律失常疾病多為心臟器質性病變, 其中緩慢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最高, 此類患者的心率低于正常標準值, 對此類患者治療方式多采用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而人工心臟起搏器可分為雙腔與單腔。因此, 本文針對緩慢性心律失?;颊叻謩e應用單腔與雙腔心臟起搏器開展治療, 觀察并比較患者心功能指標情況,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10例緩慢性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5例。對照組患者中女25例, 男30例;平均年齡(55.68±1.09)歲。觀察組患者中女24例, 男 31例;平均年齡(55.71±1.1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通過檢查, 確診為緩慢性心律失常疾病;②患者自愿簽訂同意書;③患者出現不同程度失眠、乏力、頭暈等情況。排除標準:①存在惡性腫瘤;②嚴重高血壓、糖尿病;③精神系統(tǒng)疾病;④長期喝酒、吸煙;⑤中途退出;⑥語言障礙;⑦行為異常。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腔心臟起搏器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雙腔心臟起搏器治療, 操作步驟如下。麻醉成功后, 在患者右鎖骨下靜脈穿刺心房、心室, 并在右心房與右心室植入電極, 把雙腔心臟起搏器放在右側胸大肌筋膜和皮下組織間囊袋, 在右心房引出心室電極, 把心室電極固定在間隔位置, 心房與另一根電極連接, 并在右心耳部固定, 根據相關標準調整起搏器參數。
1. 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后LVEF、心臟指數、5 min步行距離。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生活可完全自理, 活動后機體不會出現氣喘、心悸等不適癥狀, 心功能明顯改善;有效:患者簡單生活行為可自理, 活動后機體會出現輕度的氣喘、心悸等不適癥狀, 心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生活無法自理, 機體氣喘、心悸等不適癥狀無任何好改善, 心功能無好轉??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LVEF、心臟指數、5 min步行距離比較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LVEF為(35.26±5.06)%, 心臟指數為(3.10±0.55)L/(min·m2), 5 min步行距離為(500.56±40.67)m;觀察組患者LVEF為(39.22±5.11)%, 心臟指數為(3.36±0.56)L/(min·m2), 5 min步行距離為(518.56±41.34)m。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心臟指數、LVEF以及5 min步行距離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顯效14例(25.45%), 有效33例(60.00%), 無效8例(14.55%), 總有效率為85.45%;觀察組患者顯效20例(36.36%), 有效34例(61.82%), 無效1例(1.82%), 總有效率為98.18%。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發(fā)生肢體僵硬3例(5.45%), 囊袋血腫2例(3.64%),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09%;觀察組患者發(fā)生肢體僵硬1例(1.82%), 囊袋血腫1例(1.8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6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心律失常發(fā)病因素主要為機體心臟傳導束支異常, 此疾病屬于心血管疾病, 患者機體會出現不同程度機體乏力、失眠、頭暈等癥狀, 心臟器質病變持續(xù)加重, 導致緩慢性心律失常疾病嚴重, 極易誘發(fā)阿斯綜合征, 對重度緩慢性心律失?;颊邌为殤盟幬镏委煵⒉焕硐隱2]。由于老齡化問題、工作壓力大以及運動量過低等其他因素綜合影響下, 使緩慢性心律失常疾病發(fā)生率遞增。所以, 對此類患者開展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有著重要意義[3]。
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主要針對重度緩慢性心律失?;颊?, 其實就是將電子治療儀放置到機體中, 電池所提供的脈沖根據脈沖反射器經導線電極傳到心肌, 從而刺激心臟收縮與激動, 進而達到改善心律失常疾病的目的。近年來, 我國醫(yī)療技術持續(xù)性進步與發(fā)展, 心臟起搏器也逐漸完善, 對心力衰竭等重癥患者治療效果理想[4]。心臟起搏器可分為單腔與雙腔, 通過此次研究中可發(fā)現: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心臟指數、LVEF以及5 min步行距離分別為(3.36±0.56)L/(min·m2)、(39.22±5.11)%、(518.56±41.34)m,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3.10±0.55)L/(min·m2)、(35.26±5.06)%、(500.56±40.67)m,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18%, 高于對照組的85.4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證明了雙腔心臟起搏器的優(yōu)勢性。雙腔心臟起搏器針對性更強, 可更好的調節(jié)機體與神經負荷, 穩(wěn)定性與適應性優(yōu)于單腔起搏器[5-7]。
綜上所述, 對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應用雙腔心臟起搏器治療對患者心功能影響小, 整體治療效果符合臨床需求, 安全性高,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莎莎. 連續(xù)性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颊咧萌胄呐K起搏器后的影響研究. 醫(yī)學信息, 2018, 31(1):177-178.
[2] 馬郡鴻. 雙腔心臟起搏器治療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7例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7, 23(4):20-21.
[3] 劉卓, 陶英歌, 汪晶, 等. 雙腔心臟起搏器對緩慢性心律失?;颊叩呐R床療效及心臟功能的影響研究.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7, 23(8):66-67.
[4] 葉志高, 鄒蓉, 潘慧娟, 等. 股靜脈漂浮電極導管臨時心臟起搏器植入在緩慢型心律失常合并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6, 23(22):18-20, 24.
[5] 何永銘, 李平, 胡建波, 等. 雙腔心臟起搏器對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及對心功能的影響研究.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7, 22(A01):186-187.
[6] 范曉瑩. 雙腔心臟起搏器對緩慢性心律失?;颊咝墓δ艿挠绊?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6, 22(8):1-2.
[7] 武琦. 雙腔心臟起搏器改善緩慢性心律失?;颊咝墓δ艿淖饔醚芯?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7, 21(16):2052-2053.
[收稿日期: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