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明 劉萬義 王謙 宋星 李正映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疆屯墾部隊反恐行動裝備保障的任務和特點,論述了裝備保障機構的構建原則和要求,并對其未來建設發(fā)展提出了對策建議:研究完善保障指揮預案體系,提升應急準備能力;優(yōu)化裝備保障指揮內容、靈活運用準備保障指揮方式;注重軍地合作,提高指揮通聯和保障協調能力。
【關鍵詞】 任務;特點;構建;對策
一、引言
新疆地區(qū)的恐怖活動帶有強烈的政治目的性,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民族團結,阻礙了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根據《全球恐怖主義指數(2018)》顯示,在滿分10分,得分越高面對的恐怖主義形勢越嚴峻的情況下,我國2018年恐怖主義指數為5.108,比2017年降低了0.435,排名下降了5位,為36,[1]連續(xù)兩年處于下降趨勢,這得益于黨和政府的不懈努力,雖然恐怖主義指數有所下降,但我國反恐形勢仍不容樂觀。裝備保障建設作為屯墾部隊遂行反恐維穩(wěn)任務的重要物質基礎,其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到反恐維穩(wěn)行動的有效展開,而合理高效的裝備保障指揮是目前解決裝備保障問題的最有效途徑。當前新疆地區(qū)反恐維穩(wěn)形勢現狀不容樂觀,屯墾部隊遂行反恐怖行動裝備保障指揮的任務和特點具有其一定特殊性。
二、裝備保障指揮任務概述
從暴恐事件的發(fā)生到屯墾部隊接到行動命令,再到任務下達,應急分隊趕往現場,留給保障力量的準備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屯墾部隊反恐行動的裝備保障一般都是伴隨反恐任務同步進行的。這就要求裝備保障指揮必須做到對轄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民社情情況以及自身裝備情況做到充分了解,還要積極與地方相關部門和友鄰單位做好溝通,相互了解情況,共享信息。其指揮流程如圖1所示。
首先,當屯墾部隊接到反恐任務后,裝備保障指揮應采取各種手段迅速了解相關情況。主要包括:暴恐襲擊的位置,恐怖分子的數量,采取的恐怖手段及裝備,襲擊的主要目標,襲擊所要達到的目的等。其次,將了解掌握的情況通報給所屬人員,研究確定具體的保障實施方案,定下決心。再次,當到達恐怖活動地域后,裝備指揮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各種情況。主要內容通常包括恐怖活動的發(fā)展情況及對裝備保障行動的影響,部隊反恐怖軍事行動的任務變化情況及對裝備保障工作的要求,上級的裝備保障指示要求,各類裝備使用與需求情況以及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等。最后,裝備保障指揮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把握重點,統籌兼顧。在組織保障的同時,及時查明部隊保障急需解決的問題和武器裝備情況,提前派出有關人員向地方詳細提供部隊所缺保障要素以及相關物資的品種和數量,與地方協商共同建立固定保障點,采取劃片或分區(qū)部署的形式,合理配置保障力量,實施定點保障。
三、裝備保障指揮特點分析
1、突發(fā)性強,裝備保障指揮具有時效性、滯后性[2]
恐怖襲擊的突發(fā)性和難以預測性,決定了反恐行動的突然性和難以預測性, [3]屯墾部隊通常是在緊急情況下突然受領任務,與常規(guī)作戰(zhàn)部隊受領緊急任務相比,作戰(zhàn)環(huán)節(jié)一般不能掌握,而是受恐怖事件發(fā)展情況影響制約。由于恐怖活動是由恐怖分子精心策劃的,事前很難捕捉信息,而且其方法、手段、規(guī)模、時間等還會隨事態(tài)發(fā)展有所變化,因此,裝備保障指揮也要根據情況發(fā)展變化隨時對裝備保障計劃做出調整。
2、力量多元、關系復雜、協同困難
屯墾部隊遂行反恐怖行動通常是與公安、武警、民兵預備役以及有關專業(yè)力量進行的聯合反恐行動。各種力量使用的武器裝備不同,參與保障的人員成分也不同,既有軍隊人員參加,又有地方力量參加。裝備保障指揮要根據不同力量不同裝備的特點做好協調指揮,保證各行動力量協調一致,需要協調的對象多,任務重。不僅如此,針對不同的裝備,所需的保障器材也多種多樣,保障指揮員要根據具體不同的行動需求,在反恐維穩(wěn)行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統一協調控制,工作多,難度大。
3、可利用的民用資源豐富高效
恐怖事件發(fā)生地多在于人口聚集區(qū),各種設施設備完善,尤其是交通和通信方面,裝備保障指揮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和通信網絡及時獲取和傳遞各種保障物資、信息,指揮所屬人員完成保障任務。利用透明的交通視頻監(jiān)控系統實時掌握恐怖分子動向,還可通過通信和信息網絡對恐怖分子實施通信監(jiān)聽和干擾,阻止或控制恐怖分子之間的信息傳輸,掌握信息權,使裝備保障指揮更加及時、準確、高效。
四、裝備保障指揮機構構建
屯墾部隊在遂行反恐怖行動裝備保障過程中裝備保障指揮機構是影響和制約其裝備保障指揮效能發(fā)揮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一個組織結構嚴密合理、內部運轉順暢高效的裝備保障指揮機構是順利完成反恐怖行動裝備保障任務的必要條件。因此,構建裝備保障指揮機構應當從其自身效能著手,主要體現在信息活動,謀劃決策活動,組織計劃活動,指揮控制活動。如圖2所示。
1、基本原則
屯墾部隊遂行反恐怖行動裝備保障指揮機構的構建要從裝備保障的實際出發(fā),以完成裝備保障任務為目的,既能與保障力量相匹配,又能適應保障任務的需要。構建裝備保障指揮機構,應以反恐怖作戰(zhàn)指揮機構為核心,按照反恐怖指揮機構的部署,以現行裝備保障體系為基礎,按照下列原則構建。
(1)多方聯合、注重協調、集中統一。在反恐怖行動指揮統一領導下,建立科學合理的裝備保障指揮機構,既有利于實現對裝備保障力量的集中統一指揮,又可充分發(fā)揮裝備保障指揮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是完成反恐怖裝備保障任務的基礎。屯墾部隊在處置突發(fā)事件時通常是與公安、武警、特警、民兵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協調配合行動,裝備保障也是統一協調互相配合完成。因此,必須建立一個一體化的聯合統一的裝備保障指揮機構來統一指揮各種保障力量協同保障,在行動開始時,各種保障力量才能在一體化裝備保障指揮機構的指揮下,層次分明,有條不紊,按照預定保障計劃保障到各個戰(zhàn)斗單元。
(2)精干高效、靈活運轉、[4]注重防護。從近些年爆發(fā)的恐怖事件來看,暴恐襲擊呈現出有組織有預謀,突發(fā)性強,多點襲擊,分散目標同時襲擊等特點,活動地域廣泛,不再限于城市重要目標,轉而向鄉(xiāng)鎮(zhèn)、城村結合部等防范薄弱地區(qū)。這就決定了屯墾部隊必須建立覆蓋地域廣、機動性強、精干輕便的裝備保障指揮機構。另一方面,精干輕便的保障指揮機構也是其在反恐怖行動中自身防護與有效指揮的需要。在反恐怖行動任務中,包括裝備保障指揮機構在內的所有指揮機構必然成為恐怖份子襲擊的首選目標。[5]隨著恐怖分子武器裝備和手段的提高,恐怖襲擊方式不斷升級,指揮機構面臨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因此,裝備保障指揮機構必須精干輕便,以利于自身防護,這樣才能及時有效地實施裝備保障,保持裝備保障指揮的連續(xù)性和可靠性。
(3)預先籌劃、反應迅速、科學高效。恐怖襲擊事件突發(fā)性強,連續(xù)性強,危害性大,不確定因素多,情況瞬息萬變,反恐怖軍事行動情況緊急,預警時間短,[6]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總結經驗,制定全方位的應急預案,不斷提高信息獲取與處理的能力,情況快速判斷與決策的能力,全面籌劃與組織協調的能力。以便在暴恐事件發(fā)生時,能夠迅速判明情況,高效快捷地進行指揮,并根據客觀實際精簡程序環(huán)節(jié),縮短準備時間。
2、基本要求
反恐怖主義行動的樣式多,裝備構成復雜多樣,技術含量高,裝備保障綜合性強,可靠性要求高。[7]隨著恐怖襲擊方式手段的不斷升級,我軍反恐武器裝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核能、電子、激光、航天等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大量運用,用于反恐裝備的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進一步加大了保障難度,這無疑對構建裝備指揮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統攬全局,強化聯合意識。當前反恐維穩(wěn)行動參戰(zhàn)力量多元,保障力量復雜,沒有高度集中統一的指揮,很難達成任務目標,因此必須樹立并強化聯合意識統攬全局。裝備保障指揮員必須根據作戰(zhàn)全局來統一籌劃,組織實施裝備保障。要具有高度的全局意識和整體觀念,統籌兼顧、整體籌劃,全面安排并關注重點,充分了解和認清各局部的保障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對黨、對國家、對部隊高度負責的立場,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通盤運籌,慎重權衡,綜合決策,使應急保障行動堅決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和部隊全局利益。
(2)統分結合,靈活指揮。[7]處置暴恐事件,政治性、政策性強,[8]一旦處置不當其社會影響無法估量。因此,部隊既要堅決執(zhí)行命令,又要保證不越界,為確保裝備保障任務順利完成,各級裝備指揮員必須及時準確的掌握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指揮方式,提高指揮的實效性。例如,對于發(fā)生在鬧市區(qū)的暴恐事件,因環(huán)境復雜,造成統一指揮協同困難,這是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將保障指揮權限下放,發(fā)揮各保障單元獨立自主能力,確保裝備保障能夠實施高效的進行。由于反恐維穩(wěn)行動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想要更好地發(fā)揮裝備保障指揮的作用,就必須針對復雜多變的戰(zhàn)場情況靈活處置,做到統分結合,靈活指揮,確保裝備保障活動順利進行。
(3)反應迅速,高效指揮。暴恐事件一般事發(fā)突然,必須貫徹以快治突的思想,迅速穩(wěn)定事態(tài)、掌握主動、減少損失。為確保保障行動的快速反應,應第一時間優(yōu)先將行動任務傳達給應急部隊。部隊在受領任務后,在短暫的時間內,裝備保障系統既要保障任務部隊快速準備、快速開進,自身也要快速完成準備,還要快速應對出現的突發(fā)情況,這都要求裝備保障指揮機構和人員反應迅速,決策果斷,及時確定保障重點和相應對策措施,快速高效地開展保障行動。
五、裝備保障指揮對策建議
1、研究完善保障指揮預案體系,提升應急準備能力
預案的制定要做到一種預案多種情況、一種情況多種方法、一種方法多種手段。要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滿足各類突發(fā)事件對裝備保障的需求。要與地方相關部門保持經常性合作聯系,實時獲取最新消息,完善補充應急預案內容,確保在事件發(fā)生時能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指揮所屬人員迅速完成保障任務。
2、優(yōu)化裝備保障指揮內容、靈活運用準備保障指揮方式[9]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信息傳遞更加快捷高效,裝備保障指揮也要順應時代發(fā)展,做出相應變化,通過減少指揮通信鏈路上的中間節(jié)點,來優(yōu)化裝備保障指揮的層次結構,使指揮網絡趨于扁平化。指揮信息在這種扁平化的指揮網絡中運行暢通、快捷,有利于在多種指揮方式之間轉換,進而可以依據現場情況發(fā)展適時采取有效的指揮方式,保證裝備保障的有效進行。
3、注重軍地合作,提高指揮通聯和保障協調能力
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建設是我軍軍民裝備保障指揮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中央軍委關于以發(fā)展為理念走軍民融合式發(fā)展道路戰(zhàn)略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10]總結以往反恐行動經驗,軍民一體化保障在反恐行動中的作用愈加明顯,尤其是在信息與網絡通信方面。我們應該更加緊密地加大與地方的溝通合作,擴大信息共享、網絡共享,在保障方式、保障力量的運用和保障服務方式等方面做出變革,通過組織軍地雙方保障力量進行相關實戰(zhàn)化訓練演練,確保裝備保障力量在戰(zhàn)時發(fā)揮出應有的能力,更好地為軍事行動服務。[11]
六、結束語
總之,屯墾部隊遂行反恐行動裝備保障指揮應根據反恐行動任務要求、環(huán)境特點,結合自身裝備實際和事態(tài)發(fā)展變化靈活使用指揮手段和指揮方式,適時調整保障方案,使裝備保障任務實施高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全球恐怖主義指數 (Global Terrorism Index) (2018) [EB/OL]. (2019-1-16) [2019-2-26].https://www.belfercenter.org/publication/global-terrorism-index-2018-0.
[2] 魏好勇.基于城市反恐行動的裝備保障指揮探究[J].科教導刊,2015(3)184.
[3] 陳二曦,孫慎靈,李智慧.反恐保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
[4] 鄔德華.裝備保障指揮學[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59.
[5] 殷惟艷.我國人質危機處置指揮體制初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6] 王印來,鐘常綠.印度處置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的教訓及啟示[J].武警學院學報,2010(5)96.
[7] 蘭迪.反恐怖主義保障措施研究[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6(2)52.
[8] 蔡洋,潘麗君.《人民武裝警察法》對武警部隊處置突發(fā)事件的主要作用探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10)327.
[9] 邵玉平,劉欣,黃順勇.信息化條件下裝備保障指揮問題研究[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1(4)24.
[10] 路旭,米東,古平等.建立我國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力量體系探討[J].火力指揮與控制,2014(3)177-180.
[11] 韓朝帥,王坤,潘恩超等.軍民融合下防化裝備保障模式探索[J].兵工自動化,2017(1)17-21.
【作者簡介】
李興明(1988—)男,遼寧葫蘆島人,碩士,主要從事軍事裝備保障和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