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蓉,杜 麗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貴陽 550000)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不僅發(fā)病急促而且轉歸難度偏高,極易使患兒身體指標、健康水平及其發(fā)育質量等受損,施予專業(yè)性、綜合性、及時性的治療是確保其轉歸質量的重要前提[1]。兒科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展開專業(yè)治療時多將西醫(yī)方案視作首選,且以布地奈德為主要藥品,然而患兒用藥效果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部分醫(yī)師將研究工作的重點集中于中西醫(yī)聯治方面[2]。射干麻黃湯加減療法已在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得到應用,為了解射干麻黃湯加減療法與布地奈德聯治在本院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的應用情況,本研究選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間進入本院兒科的確診患兒施予分組治療,旨在控制患兒疾病程度與癥狀,促使其轉歸。
選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143例患毛細支氣管炎確診進入本院兒科的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73例,年齡0.2~2歲,平均年齡(1.0±0.16)歲;性別40例(54.79%),男性/33例(45.21%)女性;病程1~7 d,平均病程(3.55±0.15)d。對照組70例,年齡0.3~2歲,平均年齡(1.1±0.20)歲;性別38例(54.29%)男性/32例(45.71%)女性;病程1~8 d,平均病程(3.59±0.13)d。2組以上信息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所有患兒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3]中相關標準診斷確診:起病急,存在高熱、痰鳴及氣促等癥狀;發(fā)病時有面色灰白、喘促不安等癥狀出現;X線檢查示肺紋理異常增加且呈紊亂狀,有斑點陰影伴隨出現;細菌所致白細胞計數異常增加者;病毒感染所致白細胞計數異常降低者。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所有患兒均根據《中醫(yī)兒科學》[4]中相關診斷標準:有痰鳴、咳嗽及氣喘等主癥出現,辨證符合中醫(yī)診斷中寒痰郁肺證;部分患者有高熱、痰白清稀以及惡汗怕風等次癥出現;舌質淡紅且舌苔薄白。
疾病已獲確診;滿足布地奈德用藥適應癥;監(jiān)護人同意配合研究且簽訂知情同意書;獲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認可。
先心病患兒;心衰患兒;呼吸衰竭患兒;肺結核患兒;布地奈德用藥過敏患兒;監(jiān)護人拒絕配合此次研究。
入選患兒均施予常規(guī)鎮(zhèn)靜、抗病毒、祛痰、抗感染治療以及吸氧等對癥療法。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布地奈德單治:于氯化鈉注射液(濃度標準0.9%,劑量標準2 ml,四川科倫藥業(yè),H20056626)中加入布地奈德(每次0.5 mg,上海信誼藥廠,H20010552),給予患兒用藥霧化吸入,時長為1個療程,每次10 min,每日2次,7 d為1個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射干麻黃湯加減療法:大棗4枚,射干10 g,五味子2 g,麻黃8 g,紫菀5 g,生姜10 g,款冬花5 g,細辛2 g,半夏10 g。若患兒存在高熱現象,需加用蘇葉和防風各2 g;若患兒肺部存在“郁熱”現象,需加用生石膏和桂枝各6 g;若患兒同時存在“舌苔厚膩”征象和“食積納差”癥狀,需聯合用藥炒蘇子2 g。給予上述藥材煎服,以“少量”“頻服”為給藥原則,每日1劑,7 d為1個療程。
1.6.1 恢復情況 詳細記錄2組患兒心率指數達到健康水平所用時間、氣促現象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及其濕羅音消失時間。
1.6.2 血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用藥前后作時間節(jié)點,分別抽取2組患兒空腹靜脈血約5 ml,3000 r/min×15 min離心后以免疫熒光法進行測定。免疫熒光檢測設備購自廣州萬孚(型號FS-201),選用其配套試劑,參考設備及試劑說明展開檢測。
1.6.3 炎癥相關分子 以用藥前后作為時間節(jié)點,分別抽取2組患兒空腹靜脈血約5 ml,3000 r/min×15 min離心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技術[5]對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進行測定。試劑購自廈門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標儀購自奧地利Anthos(型號2010),測定參考設備與試劑說明書進行。其中,TNF-α正常范圍5~100 ng/L,IL-6為15.6~1000ng/L,IL-8為8.1-21.3 μg/L[5-7]。
1.6.4 T淋巴細胞亞群 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8+T細胞亞群,以用藥前后作為時間節(jié)點,分別抽取2組患兒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15 min離心后,采用單克隆抗體CD4-FITC/CD8-PE進行標記,檢測過程參考抗體說明書。
1.6.5 中醫(yī)癥狀積分[8]以用藥前后作為時間節(jié)點,分別評定2組患兒中醫(yī)主要癥狀積分,包括發(fā)熱、氣喘、痰鳴以及咳嗽。采取三級計分標準,2分代表癥狀較輕,4分代表癥狀中等,6分代表癥狀較重。
患兒用藥2 d內,其咳嗽和氣喘現象已顯著緩解,同時其憋喘現象消失屬顯效;患兒用藥3 d內,其咳嗽、氣喘現象已相對緩解,同時其憋喘現象改善屬好轉;患兒用藥3 d后,其咳嗽氣喘現象仍然存在加重征象屬無效[9]。
表1顯示,治療組73例患兒有效率97.26%(71/73),較對照組70例患兒的84.29%(59/70)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顯示,治療組患兒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表3顯示,用藥前2組患兒PCT、hs-CRP、TNF-α、IL-6及IL-8測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治療組PCT、hs-CRP、TNF-α、IL-6及IL-8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用藥效果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5
表2 2組患兒恢復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5
表3 2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相關分子與PCT及hs-CRP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 0.05;與對照組比較:bP< 0.05
表4圖1顯示,用藥前2組CD4+、CD4+/CD8+及CD8+測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治療組CD4+、CD4+/CD8+比對照組高,而CD8+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5顯示,用藥前2組患兒發(fā)熱、氣喘、痰鳴及咳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2組中醫(yī)癥狀積分均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患兒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 0.05;與對照組比較:bP< 0.05
注:A1、B1:對照組治療前;A2、B2:對照組治療后;C1、D1:治療組治療前;C2、D2:治療組治療后圖1 2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CD4+/CD8+比較
組別例數時間中醫(yī)癥狀積分發(fā)熱氣喘痰鳴咳嗽對照組70治療前3.29±1.123.51±1.293.51±1.453.50±1.19治療后1.95±1.08a2.01±1.31a1.81±1.16a1.86±0.68a治療組73治療前3.30±1.093.55±1.313.56±1.423.51±1.21治療后0.91±0.58ab0.81±0.59ab0.90±0.75ab1.03±0.65ab
注:與治療前比較:aP< 0.05;與對照組比較:bP< 0.05
當前,毛細支氣管炎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均表現出高發(fā)性特征,以小兒群體較為多發(fā),其發(fā)病機理是,小兒呼吸系統(tǒng)管腔尚未達到完整發(fā)育水平,在肌收縮因素、黏性分泌物質作用以及水腫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下,梗阻風險較大,以至于患兒肺臟系統(tǒng)出現肺不張或肺氣腫現象,進而引起毛細支氣管炎[10-11]。
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專業(yè)治療中,常用藥品即布地奈德,該藥屬于糖皮質激素類藥品范疇。有資料[12]顯示,布地奈德除對機體溶酶體膜組織及其內皮細胞組織產生作用外,同時還會對其平滑肌組織產生作用,使其穩(wěn)定性進一步提升。在對免疫反應產生抑制作用的基礎上,避免抗體物質大量合成,同時避免過敏性介質整體活性顯著降低,以控制其釋放量,進而改善機體癥狀。中醫(yī)學將“毛細支氣管炎”定義作肺炎喘嗽,其中醫(yī)發(fā)病機理是小兒脾臟較為虛弱,受“衛(wèi)外不固”“肺氣不足”等因素影響,風寒外襲進而誘發(fā)疾病,因此治療工作重點在于“下氣止咳”和“宣肺祛痰”[13]。
麻黃湯中,君藥選擇射干“散血消腫”和“清熱解毒”,其在“利咽消痰”方面作用突出;大棗不僅可以“益氣和中”,同時還有“益脾養(yǎng)胃”之效;麻黃在“宣肺平喘”的基礎上,還能“解表散寒”,且麻黃中含有豐富的麻黃素成分,具有激動腎上腺素受體,起到解痙鎮(zhèn)咳及潤肺止咳等功效;紫菀則能“納氣平喘”,細辛和生姜均能“溫肺化飲”;五味子在發(fā)揮“補肺固腎”功效的同時,還表現出“益氣活血”之效;半夏則能“和胃降逆”和“燥濕化痰”;而款冬花在“開達肺竅”以及“豁痰理氣”方面效果突出,多藥材合用共奏“降逆化痰”“下氣止咳”及“宣肺散寒”之效[14]。將射干麻黃湯加減療法與布地奈德聯治方案應用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西醫(yī)聯合施治,通過發(fā)揮聯動作用,再結合患兒病情程度及其臨床表現施予隨證加減,在促其心率順利恢復健康標準的基礎上,使其氣促、哮鳴音以及濕羅音現象及時消失[15]。
本次將不同治療法施予2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后,治療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同時治療組癥狀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短,提示聯合用藥療效更為顯著。此外,本次將射干麻黃湯加減療法與布地奈德聯用方案、布地奈德單治方案分別施予2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后,治療組患兒PCT、TNF-α、IL-6、IL-8及其hs-CRP值均比對照組低,且治療組患兒中醫(yī)癥狀積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聯合施治療法可促使患兒中醫(yī)證候、炎癥相關分子、PCT及hs-CRP得到充分改善。有資料[16-17]顯示,在全身性炎癥反應作用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PCT、TNF-α、IL-6、IL-8及其hs-CRP值多呈現異常狀態(tài)。作為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細胞組織,T淋巴細胞一旦出現免疫失衡問題,就可能使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病情加重。射干麻黃湯加減療法與布地奈德聯合施治,以霧化吸入為途徑用藥布地奈德,藥品可直接作用于患兒病變組織,且與其受體成分產生結合作用,再聯合服用麻黃湯,即可對患兒體內免疫細胞整體活性充分抑制,在避免炎性物質大量分泌的基礎上,使其支氣管系統(tǒng)中的痙攣現象加速緩解,并對其痰液產生稀釋作用。同時對患兒呼吸系統(tǒng)中的β2受體形成刺激作用,使其維持興奮狀態(tài),進而改善機體呼吸道生理功能,實現“下氣止咳”以及“宣肺祛痰”的目標,確?;純貉仔园Y狀加速消失,促使其PCT、TNF-α、IL-6、IL-8、hs-CRP及T淋巴細胞順利恢復,進而改善預后[18-19]。
綜上所述,給予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專業(yè)治療時,以射干麻黃湯加減療法與布地奈德聯治可提升療效,改善炎癥相關分子、PCT、hs-CRP,促進患兒中醫(yī)證候康復,因此具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