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萍,毛徳西
(河南省西華縣中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卵巢囊腫為婦科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是一種高發(fā)于孕齡期女性的良性腫瘤疾病。卵巢囊腫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月經(jīng)紊亂、小腹隱痛等癥狀,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帶下量增多、色黃質稠或尿頻尿急、婚后不孕,或無任何明顯癥狀,屬于中醫(yī)學“癥瘕”范疇。當前臨床對于卵巢囊腫的治療主張以外科手術為主。隨著臨床對中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在卵巢囊腫治療中的優(yōu)勢作用逐漸凸顯。我院對非手術指征卵巢囊腫患者采用桂枝茯苓丸合血府逐瘀湯實施治療獲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3月至2016年6月西華縣中醫(yī)院、周口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河南省中醫(yī)院毛徳西名醫(yī)工作室門診患者93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8例和對照組45例患者。其中對照組45例患者,年齡19~48歲,平均年齡(35.65±4.26)歲,病程3個月到5年,平均病程(1.28±0.33)年,包括42例單側囊腫和3例雙側囊腫患者。研究組48例患者,其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34.89±4.18)歲,病程2個月到5年,平均病程(1.05±0.75)年,包括44例單側囊腫和4例雙側囊腫患者。2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根據(jù)《新編實用婦科學》[2]中卵巢囊腫相關標準作為診斷標準,中醫(yī)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相關標準擬定。主癥:少腹一側或雙側有腫塊;次癥:小腹隱痛,月經(jīng)紊亂,量或多或少,帶下量多、色黃,可伴有陰部瘙癢;舌質紅或暗紅,可伴有瘀點、瘀斑,苔白厚,脈弦澀或弦細澀數(shù)。
臨床診斷之后,同時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且經(jīng)影像學檢查最終證實為卵巢囊腫的患者;20歲≤年齡≤50歲;能夠獨立閱讀并理解本研究全部內容,且對研究內容無異議并自愿參與。
同時存在其他卵巢疾病和子宮肌瘤患者;具備手術指征需行手術治療患者;入組前3個月應用過相關治療藥物患者;心、腎、肝等臟器功能發(fā)生嚴重病變患者;處在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對本次研究開展配合度較低患者。
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療,桂枝茯苓丸(江西康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4周為1個療程,共服用3個療程。
采用桂枝茯苓丸合血府逐瘀湯治療。藥物組成:桂枝、茯苓、炒桃仁、牡丹皮、赤芍、生地各12 g,當歸12 g,紅花20 g,枳殼12 g,柴胡12 g,川芎8 g,桔梗12 g,懷牛膝15 g,生甘草9 g。瘀血偏重者合失笑散(生蒲黃10 g,五靈脂10 g);氣滯明顯、腹痛較重者加金鈴子散(川楝子10 g,元胡10 g);宮寒偏重者加艾葉12 g、香附10 g、炮姜8 g;屬頑固性難消的囊腫,彩超顯示囊腫內有網(wǎng)隔、縱隔的加水蛭、文術等破血藥;合并盆腔積液者加魚腥草15 g、敗醬草15 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4周為1個療程,共服用3個療程。
患者卵巢囊腫體積變化分別在患者治療前后實施彩超檢查,并記錄其卵巢囊腫直徑。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皮膚反應、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胃腸道反應及其他反應等發(fā)生率進行評估。觀察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進行療效評定。
參照2010年7月1日豐有吉、沈鏗主編的《婦產(chǎn)科學》[4]擬定。治愈:卵巢囊腫完全消失,伴隨癥狀亦消失;有效:卵巢囊腫體積變小,伴隨癥狀改善,但囊腫尚未達到完全消失;無效:卵巢囊腫體積無變小或增大,伴隨癥狀未改善。
表1顯示,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研究組91.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表2顯示,治療前2組卵巢囊腫直徑水平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研究組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卵巢囊腫直徑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表3顯示,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趙某,女,37歲,已婚,無過敏史,周口市川匯區(qū)人,2014年6月24日初診:主訴陣發(fā)性小腹疼痛半年余,伴月經(jīng)不調3個月。患者近半年不明原因出現(xiàn)陣發(fā)性小腹隱痛,隨情緒波動加重。3個月前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每月來潮2次,經(jīng)色暗、量多,有少量血塊,經(jīng)間期少量出血。曾在當?shù)蒯t(yī)院口服中西藥物治療(具體用藥及量不詳),癥狀減輕不明顯。經(jīng)人介紹來我院門診就診。子宮附件彩超檢查示左側卵巢囊腫,最大46×38 mm,另一個囊腫34 mm×26 mm。除上訴癥狀外,面色晦暗,肌膚少澤,納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舌質紫黯,苔白稍厚,脈弦沉澀。診斷癥瘕,辨證屬氣滯血瘀,治宜活血祛瘀、散結消癥。方藥:桂枝茯苓丸合血府逐瘀湯加味:桂枝12 g,炒桃仁 8 g,牡丹皮12 g,當歸12 g,茯苓15 g,生地12 g,紅花15 g,枳殼10 g,赤芍10 g,柴胡 6 g,川芎 8 g,懷牛膝15 g,生麥芽15 g,蒲黃(包)10 g五靈脂10 g,三棱10 g,莪術10 g,甘草 6 g,5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并囑經(jīng)期暫停服藥,忌食辛辣。2014年6月30日二診:患者服藥后小腹疼痛略有減輕,無其他不適,仍眠差。上方去蒲黃、五靈脂,加炒酸棗仁20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2014年7月8日三診:患者正值經(jīng)期,腹部疼痛較前次經(jīng)期減輕,經(jīng)量一般,色略黯,血塊減少,睡眠好轉。囑其停服藥物,口服生姜紅糖水,經(jīng)期過后繼續(xù)服藥。
患者在前方基礎上加減應用服藥2月余,腹痛癥狀完全消失,已無經(jīng)間期出血癥狀,月經(jīng)量、色、質基本正常?;颊咭笮袐D科彩超檢查,子宮附件未見異常,囊腫已消失。繼續(xù)服藥3個月經(jīng)周期,月經(jīng)規(guī)律,病告痊愈。分別于3個月、6個月后進行跟蹤隨訪,患者一般狀況良好,無腹痛及月經(jīng)不調等不適癥狀。
卵巢囊腫屬于中醫(yī)學“癥瘕”范疇,其主要致病機制為氣機不暢、氣血失調、氣滯血瘀引起水液代謝失常,聚濕生痰生瘀而結于小腹,與氣血相互搏結而形成癥瘕包塊而致病。因此,對于卵巢囊腫的治療宜從疏肝理氣、活血祛瘀、散結消癥、化痰祛濕入手。
此次研究中,通過對卵巢囊腫患者應用桂枝茯苓丸合血府逐瘀湯進行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1.7%,且治療后患者的卵巢囊腫直徑縮小程度明顯,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這一結果充分表明,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湯治療卵巢囊腫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臨床參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