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龍,李躍文,劉志強,秦后響,楊釋岑
(宜春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肺部疾病,位列全球死因排名第3位。COPD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包括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痙平喘等措施,能減輕癥狀,降低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和并發(fā)癥,但患者肺功能仍處于下降狀態(tài)。研究[1]表明,COPD患者肺內血流-通氣比例失調且血液黏稠,部分患者呈血栓前狀態(tài),血液流變學呈現(xiàn)濃、黏、聚等特點[2]。因此降低血液黏度,預防微血栓形成,對COPD患者有著確切的治療價值。丹紅注射液能夠抑制微血栓形成,改善患者血栓前狀態(tài),提高肺組織換氣能力[3-4],廣泛用于COPD的治療,但缺乏系統(tǒng)性評價,本文應用Meta分析為其臨床應用提供證據(jù)。
1.1.1 研究資料 中英文RCT文獻。
1.1.2 研究對象 符合《2016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5]診斷標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1.1.3 干預措施 對照組患者給予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痙平喘、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常規(guī)治療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
1.1.4 結局指標 采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D-二聚體、PaO2、PaCO2、FEV1 /FVC??傆行剩猴@效、好轉、無效判定依據(jù)《2016年GOLD 慢性阻性肺疾病指南》,總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
1.1.5 排除標準:重復發(fā)表的研究;非RCT研究;研究對象合并嚴重并發(fā)癥或其他疾??;原始資料無法提取的文獻。
以“丹紅注射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隨機對照試驗”為檢索詞檢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等中文數(shù)據(jù)庫,以“Danhong inject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pulmonary”、RCT等檢索詞檢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外文數(shù)據(jù)庫,收集丹紅注射液治療COPD的RCT,時限從建庫至2017年12月。
資料提取包括基本信息如作者、單位、時間、樣本數(shù)等;干預措施即藥物名稱、劑量、療程、用法和給藥途徑;觀察指標;不良反應。
評價指標包括隨機方法、分配隱藏、患者/研究者盲法、結果評價盲法、數(shù)據(jù)完整性、選擇性報告、其他偏倚7項。由2位研究者分別進行質量評價,遇分歧由第3名研究者決定。
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為效應量,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mean difference,MD)及 95% CI 為效應分析統(tǒng)計量,P≤0. 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研究間異質性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1),研究間無異質性 (P≥0. 10,I2≤50%), 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倒漏斗圖用來判斷文獻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
依據(jù)Cochrane檢索流程,最初檢索到相關文獻128篇,刪重后得到45篇,通過閱讀全文排除非RCT、資料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最終篩得23篇文獻。
表1顯示,23個RCT共2059例患者,平均年齡(64.99±5.26)歲。對照組1022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1037例采用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各研究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基線基本一致?;颊咭阅行跃佣?,各研究數(shù)據(jù)是按照試驗組和對照組給出,沒有年齡亞組、性別亞組具體數(shù)據(jù),故后文無法分亞組研究性別、年齡等因素對丹紅注射液的影響。
圖1、2顯示,10篇文獻[6-10,16-18,24-25]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1篇[12]采用不正確的隨機(入院順序),余下文獻采用隨機但具體方法不清楚。所有文獻均未采用分配隱藏和盲法,未提及選擇性報告及其他偏倚。
2.4.1 總有效率 圖3顯示,19個研究[7-8,10-22,24,26-28]報道了臨床總有效率。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98,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治療[OR=5.53,95% CI (3.91,7.81),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2 全血高切黏度 6個研究[7,9,15-16,22,25]報道了全血高切黏度。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23,I2=28%),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圖4顯示,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能顯著降低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MD=-0.82,95% CI (-0.86,-0.77),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3 全血低切黏度 圖5顯示,6個研究[7,9,15-16,22,25]報道了全血低切黏度。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29,I2=19%),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能顯著降低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MD=-1.54,95% CI (-1.72,-1.36),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4 血漿黏度 圖6顯示,8個研究[7-9,16-17,22,25-26]報道了血漿黏度。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12,I2=39%),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能顯著降低患者的血漿黏度[MD=-0.21,95% CI (-0.24,-0.18),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5 D-二聚體 圖7顯示,2個研究[6,9]報道了D-二聚體。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85,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能顯著降低患者的D-二聚體[MD=-0.20,95% CI (-0.25,-0.15),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6 PaO2 圖8顯示,6個研究[7,13-15,24-25]報道了PaO2。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12,I2=42%),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能顯著提高患者的PaO2[MD=7.39,95% CI (6.60,8.19),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7 PaCO2 圖9顯示,4個研究[7,13,15,25]報道了PaCO2。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P=0.08,I2=5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能顯著降低患者的PaCO2[MD=-4.07,95% CI (-6.13,-2.01),P=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納入研究基本特征
研究及研究者單位組別例數(shù)(男/女)平均年齡/歲干預措施廠家規(guī)格療程/d結局指標不良反應王燕麗2013[25]北京豐臺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C42(24/18)65.50±15.06常規(guī)(吸氧、抗生素、擴支氣管,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失衡等)T43(24/19)65.50±15.06常規(guī)+丹紅注射液40 ml,qd—14②③④⑥⑦無左昔清2010[26]杭州市余杭區(qū)中醫(yī)院C30(25/5)70.85±4.04常規(guī)(抗生素、茶堿類藥物、祛痰劑等)T30(23/7)70.35±5.12常規(guī)+丹紅注射液30 ml,qdB14①④——時以營2009[27]山東省濟寧市中醫(yī)院C23(13/10)57.00常規(guī)(抗感染、化痰平喘、氧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T23(14/9)58.00常規(guī)+丹紅注射液20~30 ml,qdB14①——張莉2013[28]郫縣中醫(yī)醫(yī)院C60(28/32)70.60±3.30常規(guī)(吸氧、祛痰、解痙及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T60(28/32)70.60±3.30常規(guī)+丹紅注射液20 ml,qdB14①—
注:丹紅注射液廠家及規(guī)格均為10 ml/支;A:表示山東丹紅制藥有限公司;B:表示濟南步長制藥公司;—表示未提及結局指標①總有效率;②全血高切黏度;③全血低切黏度;④血漿黏度;⑤D-二聚體;⑥PaO2;⑦PaCO2;⑧FEV1/FVC
圖1 偏倚風險點狀圖
圖2 偏倚風險條形圖
圖3 2組治療COPD臨床總有效率森林圖
圖4 2組治療COPD全血高切黏度森林圖
圖5 2組治療COPD全血低切黏度森林圖
圖6 2組治療COPD血漿黏度森林圖
圖7 2組治療COPD D-二聚體森林圖
圖8 2組治療COPD PaO2森林圖
圖9 2組治療COPD PaCO2 森林圖
圖10 2組治療COPD FEV1/FVC森林圖
圖11 不同劑量丹紅注射液治療COPD總有效率森林圖
2.4.8 FEV1 /FVC 圖10顯示,4個研究[12,14,23,25]報道了FEV1 /FVC。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33,I2=12%),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能顯著提高患者的FEV1 /FVC[MD=9.06,95% CI (6.94,11.19),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9 不同劑量分析 圖11顯示,納入研究的丹紅注射液用量在20~40 ml/d,符合說明書中靜滴常規(guī)用量,未有大劑量、超劑量使用情況。常規(guī)劑量范圍內20 ml[OR=5.81,95% CI (3.58,9.43),P<0.00001]、30 ml[OR=5.58,95% CI (2.50,12.36),P<0.0001]、40 ml[OR=4.89,95% CI (2.17,10.99),P<0.0001],各聯(lián)用劑量均能顯著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出于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的考量,建議使用20 ml/d的小劑量。
2.4.10 安全性評價 5篇[8,14-15,22,24]報道無不良反應,1篇文獻[10]報道了2例患者輕度頭昏、面色潮紅,減慢輸液速度后癥狀自行緩解,余未提及。
2.4.11 發(fā)表偏倚 圖12顯示,漏斗圖不完全對稱,說明納入研究存在發(fā)表偏倚,可能與納入的文獻質量不高、樣本量太少等因素的影響有關。
圖12 總有效率漏斗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中醫(yī)學“咳嗽”“喘病”“肺脹”等范疇,血瘀證是COPD患者的常見證候,主要表現(xiàn)為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和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等血流、血凝指標增高。丹紅注射液由丹參和紅花提取物萃取而成,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參酮、丹參素、紅花黃色素及紅花多糖等。研究[29-30]發(fā)現(xiàn),丹參酮能降低核轉錄因子κB產(chǎn)生抗炎作用,丹酚酸B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葛永潮[31]發(fā)現(xiàn),紅花黃色素與黃花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微血栓形成。Meta分析表明,丹紅注射液可糾正異常血流和血凝指標,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PaO2和PaCO2是評價肺換氣功能的重要指標。COPD患者氣道阻力增加,肺組織換氣功能下降,導致PaO2降低,PaCO2升高。研究[15]發(fā)現(xiàn),丹紅注射液能擴張動靜脈和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其所含丹參素還可減輕炎性反應及內皮細胞損傷,降低肺動脈高壓,改善心肺功能,提高PaO2,降低PaCO2。
COPD患者氣道黏膜上皮損傷,纖毛及氣道清除能力下降,氣道堵塞甚至重塑,肺功能(FEV1/FVC)進行性下降。臨床研究[12,14]表明,丹紅注射液除改善肺組織微循環(huán)外,還可以減少肺血管內皮損傷,增強肺內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抑制杯狀細胞增生,調節(jié)黏液分泌,改善肺通氣功能。其中丹參酮及水溶性酚酸類物質可擴張動脈,抗血小板聚集,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顯著改善微循環(huán)[32]。
由于納入的RCT數(shù)量有限,且全部為中文文獻,未提及分配隱藏和盲法使用情況,質量普遍不高。英文檢索未見國內外學者有關丹紅注射液治療COPD的報道。因此,本研究結論仍需更多大樣本、高質量的RCT補充驗證,也希望臨床工作者能開展更多隨機雙盲研究,為客觀評價丹紅注射液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