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吃蟲草》一課向?qū)W生介紹了自然界中一種奇妙的植物,圍繞吃蟲草為什么吃蟲子—吃蟲草怎樣捕食蟲子—吃蟲草靠什么吸引蟲子的線索展開教學,新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但在分組方式和課堂氣氛的營造上還需多學習、多實踐。
關鍵詞:吃蟲草;教學案例;反思
案例背景:
我是一名入職三年的新教師,這是我在學校講的一節(jié)公開課。我深知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fā)、引導孩子們的想象創(chuàng)造力,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也在于幻想和創(chuàng)造,每一個孩子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師應著眼于童心的釋放,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不僅要努力地傳播美術文化,而且同樣要時刻注意在自己平時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應當給予每一個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其自由發(fā)揮。
本課《吃蟲草》是人民美術出版社二年級下冊第2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向?qū)W生介紹了自然界中一種奇妙的植物——吃蟲草。二年級的學生對于植物有很大的興趣,但對吃蟲草不是很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nèi)既要傳授吃蟲草的相關知識,又要完成對吃蟲草的創(chuàng)作,難度很大。為了讓本課上得更有趣一些,我沒有選用平時的繪畫創(chuàng)作,而是采用二人一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同時圍繞“吃蟲草為什么吃蟲子—吃蟲草怎樣捕食蟲子—吃蟲草靠什么吸引蟲子”的線索展開教學,通過觀看視頻、欣賞圖片、教師示范、解答疑問、小組合作、展示評價、課外拓展等環(huán)節(jié),學生了解了吃蟲草的外形、色彩特點,以及如何運用繪畫與剪貼相結合的方式制作吃蟲草。
課前準備:
為了上好《吃蟲草》這課,我收集了大量有關吃蟲草的圖片、視頻,并制作了平面和立體兩種形式的手工作品。同時,讓孩子們也提前預習了本課,并讓學生帶上了彩色卡紙、軟紙、剪刀、雙面膠等材料,以便制作。
課堂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吃蟲草的外形、色彩特征和捕蟲的特點。會用學過的方法細致地表現(xiàn)吃蟲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表現(xiàn)能力。
2.過程與方法:設計圖片觀察、小組討論和感官體驗的過程,用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探究、小組合作以及師生交往式的學習方式,解決教學重難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了解吃蟲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科學的情感,通過大膽想象、積極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大自然的美妙。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吃蟲草的種類和外形、色彩特征和捕蟲的特點,用學過的方法表現(xiàn)吃蟲草。
難點:吃蟲草的特點和畫面主體物與底色的處理。
案例描述:
一、導入
師:天熱了,蚊子蒼蠅各種各樣的蟲子都來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你是用什么方法驅(qū)趕這些討厭的蟲子的?有沒有完全無污染、綠色環(huán)保的方法呢?
生:紛紛舉手,介紹自己的好方法。
師:有一種神奇的“草”能幫我們的忙,大家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樣幫忙的?(播放視頻)
生:想。
生:觀看視頻。
師:這種植物叫作捕蠅草,它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食蟲植物,在葉的頂端長有一個酷似“貝殼”的捕蟲夾,而且能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住,并消化吸收。捕蠅草只是吃蟲草的一種,你們想看更多的吃蟲草嗎?
生:想。
師:今天就跟老師一起來學習《吃蟲草》。
師: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吃蟲草
師:吃蟲草可稱得上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世界上的吃蟲草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今天,老師從網(wǎng)上搜索到了一些吃蟲草的圖片,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生:欣賞吃蟲草的圖片。
師:介紹吃蟲草的名稱。
2.重點介紹豬籠草、瓶子草
師:這么漂亮的吃蟲草是怎么吃掉小蟲子的?(播放豬籠草捕蟲的視頻)
生:看過視頻后總結。
師:介紹豬籠草的結構以及捕蟲的原理。豬籠草,一種神奇的熱帶食蟲植物,在葉的頂端有一個帶蓋的捕蟲袋,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當經(jīng)不起袋口蜜汁誘惑的昆蟲失足掉進捕蟲袋后,袋內(nèi)的消化液可以把昆蟲消化吸收。
師:播放瓶子草捕蟲的視頻。
師:瓶子草氣質(zhì)高雅的食蟲植物,葉子成瓶狀直立或側臥,大多顏色鮮艷有絢麗的斑點或網(wǎng)紋,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受蜜汁引誘的昆蟲失足掉落瓶中,瓶內(nèi)的消化液會把昆蟲消化吸收!
3.總結:吃蟲草的特征
師:吃蟲草既不會跑也不會跳,這些吃蟲的植物是怎樣吸引小蟲子上當?shù)哪兀?/p>
生:靠蜜汁吸引小蟲子。
師板書:氣味香甜。
師:還有呢?吃蟲草的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吃蟲草的造型很奇特。
師板書:造型奇特。
師:老師這有兩幅圖片,你們看看小蟲子會跑向哪張圖中的吃蟲草呢?
生:第二幅。
師:為什么?
生:色彩很鮮艷。
師板書:色彩鮮艷
三、教師示范
1.出示教師作品,總結制作方法
師:吃蟲草靠奇特的外形、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不僅吸引了小蟲子,還吸引了我們,大家想不想把吃蟲草捕食蟲子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呢?
生:齊聲回答“想”。
師:老師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做了兩個作品,請同學們幫老師看看,老師的作品中用了哪些做手工的方法呢?
生:剪、貼、畫、卷、撕、折……
2.教師展示制作技巧
師:你們對老師的作品還有什么疑問嗎?或是有不會做的地方,都可以說出來,老師和同學們可以幫你們解答。
生1:立體的捕蠅草怎么做?
生2:如何快速地剪出很多的葉子?
生3:豬籠草怎么畫?
......
師:實物投影儀下現(xiàn)場示范。
3.欣賞學生作品,開拓思維
師:解決了大家的疑問,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
生:欣賞學生作品。
師:你們想制作吃蟲草嗎?
生:想!
四、藝術創(chuàng)作
師:自然界的吃蟲草千奇百怪,老師相信同學們的設計能力,你們一定能夠想象出更新奇的吃蟲草來,并能夠把它們最生動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
1.作業(yè)
請同學們兩人一組,運用剪貼和繪畫相結合的形式表現(xiàn)吃蟲草捕食蟲子時的情景。
2.要求
設計新穎、造型奇特、顏色鮮艷。
3.注意
畫面大小安排。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遮擋關系。
顏色的巧妙搭配。
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輔導。出現(xiàn)問題,集中解決。
五、展示評價
1.將學生合作制作的作品貼于黑板“吃蟲草樂園”板塊上,進行作品展示
2.學生評價
①請小組派代表介紹自己的作品。
②請同學們說一說哪幅作品表現(xiàn)出吃蟲草捕蟲時的情景了?哪一幅作品造型奇特、色彩鮮艷?
③相互提出改進意見,取長補短。
3.教師點評
同學們合作設計的吃蟲草非常有新意,無論是顏色還是造型都別具一格。這些漂亮的吃蟲草為我們的大自然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六、拓展延伸
教師介紹其他的吃蟲草(圖片、視頻展示):
①捕蟲堇,是有著柔美氣質(zhì)的小型食蟲植物,葉片就像是一朵永遠盛開的花朵,很美麗,葉片上面布滿能分泌粘液的腺體,當有小昆蟲靠近,能像粘紙一樣把昆蟲粘住,并消化吸收。
②貍藻,是具有可活動囊狀捕蟲結構的小型食蟲植物,能將小生物吸入囊中,并消化吸收。品種眾多,形態(tài)各異,多數(shù)有漫長的花期,會開出成片可愛的小花。
七、教師總結
吃蟲草的種類多樣,造型各異,老師看到你們已經(jīng)對吃蟲草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大家課后多多觀察,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要設計出更多更神奇的草來:吃魚的草、吃垃圾的草、吃病毒的草等等,為了我們的理想,就從今天開始努力吧!
八、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
課后反思:
本課圍繞“吃蟲草為什么吃蟲子—吃蟲草怎樣捕食蟲子—吃蟲草靠什么吸引蟲子”展開教學,通過觀看視頻、欣賞圖片、教師示范、解答疑問、小組合作、展示評價、課外拓展等環(huán)節(jié),學生了解了吃蟲草的外形、色彩特點,以及如何運用繪畫與剪貼相結合的方式制作吃蟲草。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完整,進行順利。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熱情高,對吃蟲草的學習、制作有很大的興趣。
在作業(yè)的設計制作上,本課采用的是兩人一組合作完成的方式,通過效果看,這種方式既迎合了當前倡導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理念,也解決了四人或六人合作容易產(chǎn)生意見不統(tǒng)一、分工不明確的問題。兩個人合作完成在速度上略微慢一些,但是一個人制作環(huán)境背景,一個人制作吃蟲草,雙方的想法都能得到最大化的體現(xiàn)。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下,經(jīng)過全班的齊心協(xié)力,一大幅“吃蟲草樂園”又快又好地完成了,效果很好。這樣做,既可以凝聚全班同學,同時,作品的效果也能夠很快地呈現(xiàn)出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本課也存在一些問題:
1.在分組形式上,教師可以再斟酌。例如在黑板騰出一塊展示區(qū),全班分成幾個大組,一組做樹葉、二組做豬籠草、三組做瓶子草、四組做捕蠅草,每個同學做一樣,做完教師拿到展示板上進行統(tǒng)一的布置,這樣呈現(xiàn)效果可能會更快一些,也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2.教師的評價沒有及時跟上。學生回答完問題,應該及時地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說明在平時沒有形成良好的評價模式,學生也沒有從評價中獲得肯定,學習的興趣因此會減分。
3.課堂氛圍的營造上,課堂管理上,教師還需多學習,多汲取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來充實自己。
本課對于自己來說只是一個開始,美術教學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教師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多積累,多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同時收獲美術素養(yǎng)和動手能力!
作者簡介:王敏(1987.07—),女,河南新鄉(xiāng),碩士研究生,漢族,太原市小店區(qū)北營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