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元杰
摘要: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強,想象力較為豐富。為此,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依照初中生的年齡特點,通過一些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應用,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生活化教學方法,便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貼近,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對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學生學習能力及全面發(fā)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下文結合實踐,對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措施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生動有趣;學習興趣
現實生活中充分著豐富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源之于生活。然而,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初中語文教學一直受迫于這一思想影響,教學過程中學生多是死記硬背的被動接受知識,缺少語文知識的應用,實踐能力存在很大不足。開展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理念落地的體現。實現了語文課堂與顯示生活的充分融合,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提升教學效益,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一、轉變師生的角色
過去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老師講學生聽,學生一直處在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課堂參與明顯不足,嚴重影響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使傳統(tǒng)初中語文課堂的這種不良局面徹底被打破。改變了老師對學生的看法,將學生視作一個獨立的社會人來對待,充分尊重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與互動。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的層面,更不能讓學生簡單的消費老師的教學思想。所以,開展生活化教學,老師必須要準確定位,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給予更多的鼓勵與支持。為此,老師不妨將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進行改變,蹲下身來,以謙和的形象和學生進行交流與對話,和學生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實現教學相長。例如:進行語文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教師可以事先選擇一節(jié)內容通俗易懂、與學生生活比較貼近的內容,讓學生在備好課后自己講,教師在下面聽。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使語文課與生活密切聯系;另一方面通過角色互換,也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教師的辛苦,增進師生間的理解。
二、讓學生動手動腦學習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仔細研讀教材,深人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與生活聯系起來的因素。比如在學習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端午的鴨蛋》時,由于課文主要描述了熱氣騰騰的賽龍舟及鴨蛋絡子,不禁讓同學們聯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端午的風俗,進而娓娓道來對過往端午的美好回憶。這時一位同學向老師提問到:“鴨蛋絡子是什么樣的,”其他同學也紛紛表示自已沒有親眼見到過鴨蛋絡子,更別提親手去做了。這時教師可提供給學生模型,并鼓勵他們親自動手用漂亮的彩線學做鴨蛋絡子。相信此舉一定會大大激起學生們的熱情和積極性,尤其是當他們成功編織出一個個鴨蛋絡子時,這種感覺會更強烈,且自身會收獲很多,不僅領悟到編絡子所需要的細心和耐心,同時還從更深層次上體會到民間傳統(tǒng)活動的美好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可謂益處良多。
三、鼓勵學生擴展學習面
鼓勵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十分重要的。在語文課外閱讀的目錄中,要求學生盡量多讀,并且對優(yōu)秀的篇目精讀細讀;對一此經典著作或篇目,利用美文介紹時間進行介紹,讓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閱讀;在圖書角里學生們相互推薦的書目,更是增加了他們相互交流閱讀體驗的機會。這樣的閱讀,不僅能增擴他們的知識面、增加其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亦能豐富其情感、提高其情商,讓我們的學生充滿了人文情懷。
四、與家庭、社會生活聯系
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學生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皮鞋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皮鞋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倍加贊許。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人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針對當今社會上一些時髦的廣告詞,如“使用藍天六必治,讓您牙口無炎”等,這一類故意偷換同音字的不規(guī)范用字現象,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名文字小衛(wèi)士,走人社會去糾正這類現象。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yǎng)成寫規(guī)范字,說規(guī)范話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社交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
五、引入多媒體設備
在語文教學中以生活化標準解讀文章、品味文章的內涵,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思想的對話,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fā)學生思維,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奠定基礎。當然也有少數內容距離現實生活,受時空的限制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困難。為此,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通過借助資源渲染氛圍,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再現文章背景和生活畫面,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想象思維,幫助學生深人文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習效率。
六、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
作業(yè)是最令學生頭疼的事情,過多的作業(yè)會影響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但是作業(yè)也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從當前教學來看,作業(yè)的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和單調,主要以書面作業(yè)和鞏固基礎知識為主。這樣的作業(yè)形式為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學生,對作業(yè)有不良情緒,也會影響作業(yè)的效果。
在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增強責任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語文學習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諸如,在學習完《論語》后,讓學生談一下自己學過的感受和認識;學完《背影》后,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父親在生活中對自己的關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等。通過這樣的作業(yè)形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現實生活的溫暖,并且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俊斌.讓語文融入生活——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語文天地,2018,(5).
【2】王曉丹.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