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瑞 張娜娜
摘要:在生活語文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智障兒童的觀察、思維、記憶等特點,選取生活性、趣味性較強的繪本開展培智學生的閱讀訓練與引導,在特定的語言實踐情境中,拓寬培智學生的生活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實現(xiàn)繪本閱讀與生活語文課程的整合。
關(guān)鍵詞:培智 ?繪本 ?課程標準 ?策略 ?運用
引言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以下簡稱《培智語文標準》)指出,培智學校的生活語文課是學習語言文字并學以致用,具有綜合實踐性的課程。教學中,把繪本作為一種媒介,融合到生活語文課程中,更符合智障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與語言發(fā)展的需求。本文以《實用語文》(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九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甜甜的手掌》教學實踐為例,略談基于生活語文課程標準,對智障學生進行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與運用。
一、繪本閱讀與生活語文的關(guān)聯(lián)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是以圖文相結(jié)合來表達一個主題。繪本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主旨簡明扼要,情節(jié)內(nèi)容簡短,主題豐富。其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不斷積累知識,運用語言文字正確表達,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使孩子建構(gòu)精神世界,培養(yǎng)多元智能。
智障學生智力水平低下,多數(shù)存在語言理解與表達障礙,語言文字積累極少,理解能力較差,抽象思維較弱,不能夠閱讀與理解較長的課文。為此,《培智語文標準》提出在生活語文課程中,要注重鍛煉學生傾聽與說話的能力,并練習書面語言的表達。繪本依據(jù)兒童的個性心理特征和思維發(fā)展水平設計,在生活語文教學中根據(jù)智障兒童的觀察、思維、記憶等特點,選取生活性、趣味性較強的繪本對智障學生開展閱讀訓練與引導,創(chuàng)設特定的語言實踐情境,拓寬智障學生語言學習與運用的途徑,能實現(xiàn)繪本閱讀與生活語文課程的整合。
二、借助于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突出體驗實踐式的學習方法
《培智語文標準》倡導體驗式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思考領悟,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針對智障學生的特點,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營造生活中的常見情境,運用表演、引導、互動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繪本內(nèi)容。
《甜甜的手掌》講述的是一個溫馨的故事,充滿童真童趣。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對課文進行了刪選與改編,使繪本內(nèi)容更適合學生學習。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把實物“蘋果”和“草莓”帶進課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細細品讀“兩只小熊是怎么把手掌變得甜甜的”。學生看到水果很興奮,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也很高。教師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注意引導學生一邊朗讀繪本中兩只小熊的對話,一邊模仿它們的動作,體悟“捏碎”“揉啊揉”“聞一聞”這番動手操作之后的結(jié)果,從而理解“手掌是如何變得甜甜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模擬仿說繪本情節(jié),提供口語交際平臺
培智生先天智力受損、語言發(fā)育遲緩,受詞匯量匱乏等因素的影響,他們沒有可以正常交際的平臺,無法運用準確無誤的詞語描述內(nèi)心感受或者所見所聞,在與人溝通交往中常常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狀況。因此,在繪本教學中,注重對培智生開展情景對話式訓練,指導學生學習日常用語、積累詞匯、掌握簡單句式,從而提高培智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甜甜的手掌》極具表演性,也有可操作的空間。繪本教學中,以故事中角色鮮明的對話為突破口,立足學生實際,根據(jù)每個學生特點采用分層教學,開展針對性的語言訓練。
對于思維清晰、理解能力較強、語言表達清楚并能迅速“消化”故事情節(jié)的A組學生,教師選擇“自主式”閱讀教學,把課堂交給學生,拋出層級分明的問題——“誰的手掌變得甜甜的”“兩只小熊的手掌是怎么變得甜甜的”,讓學生自主閱讀,尋找答案。最后,對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完整地表達。對于需要在教師的提示與詳細講解下才能理解繪本主旨的B組學生,教師采用“聽讀式”閱讀教學,引導學生一邊欣賞插圖,一邊聽教師朗讀來品味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感受繪本主旨,讓學生反復跟讀對話,完整地表達。對于思維綜合能力差、不能朗讀句子或詞語甚至理解不了繪本內(nèi)容的C組學生,教師采取“體驗式”閱讀教學,借助于視頻、音頻、插圖,模擬故事情境,將實物帶入課堂,通過角色扮演、游戲的形式引導他們模仿口語對話,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短鹛鸬氖终啤吠卣寡由飙h(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戴上小熊的頭飾,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練習。
【教學片段】
師:兩只小熊相互分享,都嘗到了蘋果味和草莓味,下面請小朋友們戴上頭飾,分角色對話,表演一下他們是如何分享的。誰先來?
師:兩只小熊都在想,是蘋果味的好呢?還是草莓味好?
生1:我的蘋果味給你嘗嘗。
生2:我的草莓味給你嘗嘗。
師:什么味道?。?/p>
生1:甜甜的。
生2:好香啊。
師:吃到又香又甜的兩種水果,你們開心嗎?
生1、生2:開心!
師:感謝這兩只可愛的小熊。那請你們帶著大家一起讀一讀對話,感受分享的快樂吧。
四、著眼于繪本情感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素養(yǎng)
《培智語文標準》著重強調(diào)培智語文教育要滿足培智學生的生活需要,注重在實踐中培養(yǎng)培智生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而繪本教學則恰恰關(guān)注到課程的整合性。繪本也是生活語文課程的一個載體,其自身的人文內(nèi)涵在對學生認知、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取向引領方面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對增強智障生的自我認同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甜甜的手掌》站在學生的視角,結(jié)合培智生與同伴分享的生活經(jīng)驗,給他們以溫馨的情感體驗。在繪本教學中,立足情感主體,提高培智生繪本閱讀的參與度,建構(gòu)培智生“模仿—積累—內(nèi)化”的心理模式,以生為本,讓兒童的感受來源于體驗,再回歸現(xiàn)實世界,以適應社會生活。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師將實物帶進課堂,幫助學生理解“小熊的手掌為什么是甜甜的”。在學生模仿小熊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關(guān)注每個孩子,看到學生A 在品嘗學生B的手掌時,及時給予課堂評價,反饋給全班學生,加強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懂得兩只小熊相互分享之后都收獲了快樂,讓味覺倍增,幸福感也倍增,從而進行分享教育,使培智生學會分享、樂于分享。
結(jié)語
繪本閱讀教學逐步在生活語文課程中得到實踐,也需要繼續(xù)實踐。它是使培智學校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繪本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培智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培智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其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也切實體現(xiàn)了生活語文課程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