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芬
摘? 要:每一位幼兒都是獨立、被尊重的個體。我們擔任幼兒園教師,作為孩子在幼兒園最大的依靠和最信任的人,應關注幼兒的表征、態(tài)度、情感需求及行為差異等多個維度,在觀察中反思問題,從而建構(gòu)新的理解,發(fā)展關鍵經(jīng)驗,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身心健康;心理支持;鼓勵
【中圖分類號】G 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8-0034-02
1.研究對象及方法
研究對象是小班的一名新生小鴻(化名),3歲,選擇他是因為3歲的幼兒在如廁方面的自覺性和自控性都有待加強,小鴻明顯比班上的其他幼兒更容易尿褲子,極少表現(xiàn)出主動如廁行為。
研究方法個案研究。主要在幼兒園環(huán)境中以事件抽樣的方式觀察記錄研究對象的行為,即只要是小鴻尿褲子的行為,我就將這些行為記錄下來。
2.個案行為表現(xiàn)分析
小鴻作為幼兒園的新生,在入園一個月后情緒基本穩(wěn)定下來,也逐漸進入各項常規(guī)活動中。在相處的一個月里,我發(fā)現(xiàn)小鴻是一位靦腆、不愛說話的孩子,和他講話的時候,常常睜大眼睛望著老師,什么也不說。在剛?cè)雸@分離的焦慮期,其突出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哭鬧,此外還會出現(xiàn)憋大便、喝水少、吃飯難、拒絕玩幼兒園玩具、不參與教師組織活動等種種不適應行為。小鴻表現(xiàn)出多次在園內(nèi)尿褲子的行為:
第一次尿褲子
“老師,有小朋友拉尿了?!币晃缓⒆幼哌^來對我說。
我一看,是小鴻在教室是尿褲子了,我走過去,幫助小鴻替換了干凈的褲子后,拉著小鴻的手說:“沒關系的,孩子!下次如果想要尿尿的時候,記得早點上廁所,好嗎?”
小鴻鴻只是望著我,什么話也沒有說,如常地進區(qū)活動。
鑒于是新小班幼兒入園期間,孩子們在生活習慣、活動方式和同伴交往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一些孩子在入園之初會出現(xiàn)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
對于小鴻尿褲子,我們采取包容、安慰的態(tài)度,輕聲安慰孩子,照顧他的情緒,理解孩子尿褲子的行為,鼓勵孩子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去上廁所。一天下來,小鴻還真的是沒有再尿褲子了。
又尿褲子
“老師,小鴻又尿褲子了!”幾位小朋友走過來告訴我說。
我看過去,小鴻站在那兒,褲子、鞋子都尿濕了,無聲地望著我。
“小鴻,你是來不及去上廁所嗎?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可以早點去,好嗎?”小鴻仍是看著我。我接著說:“天氣開始冷了,你這樣容易著涼的,如果你確實尿急,不需要告訴老師就可以直接去上廁所的,知道嗎?”小鴻還是不說話。
類似以上的情形隔三岔五地出現(xiàn),我想,孩子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大概小鴻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吧?我試著將小鴻的情況和接送的爺爺奶奶說,企圖通過家人幫助孩子渡過適應期。
奶奶告訴我:“老師,他在家里玩喜歡的玩具時會沉迷,忘了去上廁所的,需要大人的提醒。”我連連點頭,表示我們老師會注意的。提醒后的尿褲子
有了奶奶的提醒,我們?nèi)焕蠋煂π▲櫶貏e留了一個心眼,就是隔斷時間就會提醒他去上廁所,小鴻每次去上廁所,有段時間,還真沒再出現(xiàn)尿褲子的情況,我們都以為事情就此結(jié)束了。
一天,我們準備戶外活動,活動前我們都會提醒孩子們上廁所、洗手、喝水、換運動鞋等注意事項。我剛從洗手間走出來,就看見小鴻站著,地板上濕了一淌水。
“這孩子不是剛?cè)ド狭藥鶈??我看見他和別的孩子一起去的呀?”我心里納悶了。
“小鴻,你剛剛有去上廁所嗎?”我問道。
“去啦。”小鴻小聲說。
“那你上廁所的時候有尿尿嗎?”我繼續(xù)問。
小鴻搖搖頭。
“去到廁所的時候為什么不拉尿?”
小鴻望著我不說話了。
我意識到:“談話法”不太奏效,這孩子心里有想法,這尿褲子的行為可能不光是生理的原因。我讓小鴻換好褲子后,他又像往常一樣投入到區(qū)域活動當中。
小鴻是爺爺奶奶接送的,于是,我給小鴻媽媽打了個電話,和她聊聊小鴻這段時間的表現(xiàn),聊起了關于尿褲子的事情,也向她闡述了爺爺奶奶對于我們老師的叮囑,及這段時間我們針對這個情況采取的措施。小鴻媽媽告訴我:孩子在家比較受寵,由于是最小的,又是男孩的原因,無論遇到什么姐弟間的糾紛,爺爺奶奶都是讓姐姐讓著弟弟的,姐姐懂事乖巧的,一般也會主動讓著弟弟,導致小鴻在家里的脾氣是有點倔,會在生氣的時候扔東西、故意做大人不喜歡的事情,今天他要求媽媽送他去上學,媽媽因為要早起做生意,婉言拒絕了他,可能是導致在幼兒園尿褲子的原因。小鴻媽媽表示:今后會和他多談心,也告訴我們,如果發(fā)現(xiàn)他要發(fā)脾氣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去畫畫,繪畫可以讓他平靜下來。
我仿佛明白了什么,走到小鴻的面前:“小鴻,你今天原來想要媽媽送你上學的,對嗎?”
“是的,”小鴻望著我說。
“你是因為心里不高興,就尿了褲子,還是有其它的原因呢?”我問,
“不高興?!毙▲櫟椭^。
“我們打電話給媽媽,告訴她,找一天的早上送我們上學吧?”我笑著說。
小鴻點點頭。
由于我一開始把小鴻當成了班級中的一個整體,認為所有孩子行為的成因都是千篇一律的,忽略了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出現(xiàn)了沒有針對性的做法。原來,孩子都是唯一的個體存在的,相同的做法可能會有眾多的成因。就這件事,我和班上另外兩名老師開了個小會,商討關于小鴻帶有情緒尿褲子的原因以及我們應該采用何種適合的策略。
往后的每一天晨接時,我們都會給每位孩子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孩子和我們老師的距離更親近了。對于小鴻,我會在他作完畫以后跟他聊天,說說關于他的畫,聊聊正在讀大班姐姐的事情,也會提到爸爸媽媽在做什么……孩子有時候回應我,有時候不愿意搭理我,沒有關系,我一如既往地熱情和他親近。小鴻尿褲子的事件逐漸在減少,我也會定期用微信和媽媽聊聊小鴻在幼兒園的進步,請媽媽也給孩子表揚,鼓勵孩子加油。
一個雨天的下午,小鴻在一次午睡起床后尿褲子了,他有點緊張地望著我—原來是尿褲子了。我給他一個溫暖的微笑:“下雨天,是午飯時的湯喝多了吧?沒關系,下次雨天可以少喝點湯?!毙▲櫢吲d地點點頭,自己去拿書包換褲子。
3.分析與反思
(1)給予心理的支持,從被動到主動
新的環(huán)境對于大多數(shù)幼兒都會有焦慮心情,既要給予溫暖,更要給予當事幼兒支持和鼓勵,引導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了解心情宣泄的正確途徑,嘗試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使幼兒在引導中漸漸從被動控制到主動控制。
小鴻對班上的老師和小朋友有陌生感,當情緒波動的時候不能找到傾訴和安慰的對象,出現(xiàn)了尿褲子的行為。老師從行為、言語、神情中表現(xiàn)出的關愛,讓小鴻喜歡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愿意與人交往、傾訴,緩解負面情緒。
(2)關注幼兒個體考慮其行為的真正原因
一個班有25名孩子,就有25個個體的存在。老師關注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群的整體,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獨特存在,因此,當幼兒發(fā)生了某些情況的時候,我們老師不能一概而論,一定要找到事情的根源,才能用最恰當?shù)姆椒ㄊ鑼в變骸?/p>
起初我們老師以為小鴻是由于對新環(huán)境的焦慮而產(chǎn)生的尿褲子行為,通過多次了解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家也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通常是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出現(xiàn)尿褲子的行為,是故意的行為。找到行為發(fā)生的原因,我們對號入座,問題迎刃而解。
(3)結(jié)合家庭教育,實施家園共育
幼兒良好的教育需要我們做到家園共育。和家長們多溝通,了解幼兒在家中的表現(xiàn),有的孩子因為某些原因尿褲子,或許和孩子的體質(zhì)也有關。如果僅靠幼兒園的引導顯然是不夠的,作為教師也應該通過科學的方式向家長宣傳正確的育兒方式。也要向家長學習在家里采用的事宜的方法。
小鴻的媽媽建議老師:在孩子不高興的時候讓他畫畫,緩解情緒。這個方法我們采用了,也嘗試了和孩子聊天、手工、散步等多種途徑,將奏效的方法和媽媽分享,更好地做到家園共育。
(4)利用鼓勵等正面的方式引導
接受幼兒的現(xiàn)狀,無論對錯與否。小鴻多次出現(xiàn)尿褲子的現(xiàn)象,家長常感到不好意思,給老師添麻煩,也會提出請老師嚴厲批評孩子的情況。越是“特殊”的孩子,越需要老師的提示和幫助,教師要多加關注,抓住契機引導幼兒,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有進步的時候及時鼓勵與肯定,正面引導幼兒用健康的方式宣泄。
當幼兒出現(xiàn)尿褲子的行為時,教師如果不只采用“一刀切”方法,一味地給予安慰和鼓勵,而是多留一個心眼,從具體情況出發(fā),多方面了解和溝通,會更快地找到其尿褲子行為的根源,避免幼兒用“負面”的行為表達自身的情感。每一位幼兒都是獨立、被尊重的個體。我們擔任幼兒園教師,作為孩子在幼兒園最大的依靠和最信任的人,應關注幼兒的表征、態(tài)度、情感需求及行為差異等多個維度,在觀察中反思問題,從而建構(gòu)新的理解,發(fā)展關鍵經(jīng)驗,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2001.07-02,2018.04-18
[3]路麗麗.幼兒園小班幼兒入園適應問題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03)
[4]劉杰.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J].新課程·上旬,2014.17(02)
[5]宋文娟.關于小班生活習慣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家園合力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J].神州,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