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沁怡
摘? 要:日常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教育內(nèi)容,需要教師去挖掘,去帶領幼兒在實踐中提高認知。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走近生活,讓幼兒在日常學習中,提高生活認知水平,習得各種生活技能。同時教師要加強隨機教育與引導,將生活和課程、游戲等認知結合起來,讓幼兒在自然狀態(tài)之下主動獲得發(fā)展。
關鍵詞:生活;課程;游戲;實踐
【中圖分類號】G 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9-0052-01
幼兒離開熟知的家庭來到人生中第一個社會群體幼兒園,他們原有的生活習慣被打破,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了集體生活。在集體中,孩子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孩子在集體中的地位取決于自己在集體中的表現(xiàn)。幼兒園孩子的學習活動離不開日常生活,他們在生活中與環(huán)境互動,獲得認知,提高動腦動手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個人生活衛(wèi)生習慣和愛護公共衛(wèi)生的習慣。指導幼兒學習自我服務技能,培養(yǎng)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碧招兄舱J為“生活即教育”,他認為對幼兒的教育,應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教育,獲得成長。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該如何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應用于實踐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將生活融于課程之中,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合一”。日常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教育內(nèi)容,需要教師去挖掘,去帶領幼兒在實踐中提高認知。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差,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各種知識與生活的本領。教師可以將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融于課程之中,讓幼兒系統(tǒng)的學習,便于幼兒更快更好的掌握生活的技能技巧。
(1)將生活的技巧融于兒歌故事,增長幼兒見識
比如,小班幼兒不會洗手,有的只是將手浸濕,洗的很不干凈。教師可以將洗手的方法與步驟編進兒歌里,便于幼兒邊說兒歌,邊根據(jù)兒歌內(nèi)容,掌握洗手的技巧。例如,在故事《三只小豬》中,孩子們通過欣賞故事懂得了磚瓦房比木頭房子和稻草房子更結實的道理。在故事《沒有牙齒的大老虎》中,孩子們掌握了糖吃多了會蛀牙這一知識,從而約束自己少吃糖,堅持刷牙才能讓自己更健康。
(2)直接傳授生活知識,便于幼兒提高認知
生活中常常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對于這些教師要明明白白告知幼兒,哪里危險,地震時應該躲在哪里更安全;打雷時,不能躲在大樹下面,容易觸電;校園里哪里有安全隱患,玩耍時需要注意,上下樓梯要小心,玩滑梯不能推人等等。
生活中的知識還需要教師的隨機教育與引導。比如,天氣熱了,教師要提醒幼兒脫衣服,太陽暴曬時,提醒幼兒及時躲到陰涼處,避免曬傷。玩沙后需要及時拍打衣服上的沙子,及時洗手。戶外游戲結束時,要及時整理好游戲材料,不落下任何一件玩具。幼兒的對生活常識的了解源于教師的日常引導,重在生活中的點滴教育、隨機教育與系統(tǒng)性教育內(nèi)容,相互融合、相輔相成。
2.將生活融于游戲之中,有利于豐富幼兒的直接經(jīng)驗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將生活中難以掌握的內(nèi)容,融于幼兒喜愛的游戲之中,讓幼兒自然而然的接受教育。
(1)游戲中學習生活技巧
有的幼兒不會系鞋帶,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將制作的系鞋帶示意圖和模擬的鞋子樣板,放置在操作區(qū)域,便于幼兒隨時隨地學習系鞋帶。系鞋帶是一項很重要的入園訓練活動,目的是讓幼兒更快更好的掌握自理能力,體驗自己動手的快樂。其他像在游戲區(qū)“串珠子”,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游戲“娃娃家”,“理發(fā)店”讓幼兒在角色體驗中,學習做飯、招待客人,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交往的技能。
(2)生活經(jīng)驗小競賽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發(fā)展有快慢,能力有差異。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生活小競賽,讓幼兒在自己擅長的方面,感受成功,增強自信。比如,組織穿衣服比賽,類似的衣服,看誰穿得又快又整齊。開展吃飯比賽,看誰吃的又快又好,碗里最干凈。開展穿鞋子比賽,看誰能正確分清鞋子的左右,穿得快又正確。孩子們好勝心強,他們會努力找差距,向著目標不斷努力。
3.將生活融入社會實踐之中,有利于幼兒體驗社會規(guī)則
陶行知認為,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人最終要走向社會,幼兒是社會的一份子,教師要帶領幼兒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感受人們職業(yè)的不同,感受社區(qū)文化的豐富,體驗生活中的交通規(guī)則、禮儀教育等。
(1)自主進餐中體驗規(guī)則
集體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的約束,由于幼兒人數(shù)較多,在自主進餐環(huán)節(jié),中大班的幼兒都要按照順序排好隊伍,依次拿取碗筷,任何的插隊,都會引起大家的反感。幼兒在這樣的集體生活中,不斷感受規(guī)則,體驗規(guī)則,從而進一步認識規(guī)則的重要性。
(2)社會實踐中遵守規(guī)則
比如,幼兒要過馬路,必須要走人行橫道線,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法規(guī)。任何的逾越規(guī)則都會給自己帶來危險。在社區(qū)文化館、圖書館中,幼兒要遵守安靜看書的規(guī)則,不吵鬧,任何的喧嘩都可能使自己被趕出文化館、圖書館。在參與社區(qū)美景時,要遵守不亂扔垃圾、不亂拔樹木花草的規(guī)則,任何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都會受到社區(qū)人們的譴責。
總之,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根據(jù)陶行知思想理論,積極引導幼兒走近生活,讓幼兒在日常學習中,提高生活認知水平,習得各種生活技能。同時教師要加強隨機教育與引導, 將生活和課程、游戲等認知結合起來,讓幼兒在自然狀態(tài)之下主動獲得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靜靜.“教學做合一”視角下兒童游戲質量提升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8
[2]靳開聰.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 數(shù)學中體味生活[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15):351-352
[3]龍玫.實施生活化教學,讓幼兒快樂學數(shù)學[J].華夏教師,2018(1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