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有句話說得好:“溝通從心開始。”確實,人與人的和諧相處需要真誠的溝通。那么老師跟年幼的孩子相處也更是如此。作為幼兒教師,要想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和個性、捕捉到來自幼兒的信息,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讓幼兒產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
關鍵詞:傾聽;觸動;興趣;成功感;碰撞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015-01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未曾下筆染墨的生宣,怎樣讓這張生宣充滿詩情畫意,讓它充實飽滿,又怎樣才能更好地伴隨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傾聽,不僅要做一個仁者,擁有寬廣的胸襟,撒播愛的種子;做一個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將孩子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更要做一個詩人,傾聽花開的聲音,走進孩子的心田。最終也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善于傾聽孩子心聲的“有心人”。
在平時的幼兒園教學課堂中,教師問、幼兒答已經成為天經地義的常規(guī),然而幼兒對提出的各種問題作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與教師預先估計的完全一致。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于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傾聽是人類的本能,我們要想從根本上徹底的了解幼兒,傾聽就成了一個必要的前提。正如魏書生所說”走人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所以只有通過傾聽,才能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真實想法、才能捕捉到來自幼兒的信息,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讓幼兒產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在幼兒園教學中,是否學會傾聽,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幼兒的情緒,就成了我們幼兒教師能否組織好動態(tài)生成中的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
那么我們要如何去傾聽孩子呢,作為一個年輕幼兒教師的我,我自知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足,我就自己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粗略地淺談下我的看法。
1.傾聽——觸動孩子的心
傾聽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yǎng),甚至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心靈碰撞、靈魂交融的過程。傾聽作為溝通過程中最有效的武器,在教師日常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怎樣輔助孩子、引導孩子,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呢?我們必須要學會傾聽,去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孩子的心聲,用傾聽開啟他們心靈的窗戶,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2.傾聽孩子——“耐心式”教學
我上語言活動《小鳥飛》時,當我問到:“寶貝們想一想什么會在天上飛”時,我的話還沒說完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知道是人在天上飛?!焙茱@然他答錯了,但我不能直接說他錯了,我還是鼓勵他“再想一想,再說一次”,用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多想多說,而不能打斷、制止孩子的話語,并且靜靜地、認真地看著他,聽他說,讓他感受到你的眼神在默默地鼓勵他。事實上,有時感情交流是師生交往的基礎和動力。在聽的時候,老師的一個體態(tài)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姿勢都會對幼兒產生巨大的鼓勵。當他們說的時候,老師要邊聽邊猜,邊聽邊幫助他們放松情緒,使他們產生想說的愿望,說出心里想說的。
3.傾聽孩子——培養(yǎng)其興趣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會做做小動作,思維不能一直跟著老師走,站起來回答問題風牛馬不相及,不能夠有耐心傾聽到老師講故事或別的小朋友回答問題等等。孩子一出生便具有一種玩的天性,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得好,”游戲就是兒童的工作”,所以我努力用游戲進行教學,這與我們成人不同,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學習得最好的時候,常常是靜靜地坐著傾聽的時候,比如聽老師講課或者自己看一本書。孩子卻不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心智活動或思維。他們只能通過對事物進行實際操作來學習,不管這些活動是搭積木、玩洋娃娃還是過家家等等。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本性,培養(yǎng)其興趣,吸引其注意力,順其所想,因材施教。
4.傾聽孩子——給予其成功感
有一天,我任教班里的幼兒還在進行幼兒想象畫幼兒園活動時,有一位孩子的媽媽來接他了,只見他拿著自己畫好的作品向媽媽炫耀:“媽媽,快看!這是我設計的娃娃!”可孩子媽媽并沒有表示認可或者表揚,而是說:“你設計的什么東西呀?看其他小朋友設計得多好!”孩子的臉一下子就變得不高興了。
有時候幼兒所完成的一次成果或許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他那個年齡,他那個層次去看待,當我們這樣做了,便會從內心深處也和他一樣的感到一種成功后的激動與喜悅。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那份盼望得到表揚的急切心情。當孩子在我們老師面前展示他的成果時,我們要豎起大指拇給他肯定,給他贊揚,這樣就會給孩子一種潛在的動力。
5.傾聽——碰撞孩子的心
5.1做個“知心朋友”,傾吐心聲
我現(xiàn)在任教的是中班的孩子,是他們的班主任。班級上有部分性格開朗活潑的孩子和我的溝通并不存在問題,經常會把自己的事情和我分享,但是班級中還有部分孩子還是存在不愿意與人分享他的內心世界,因此我就采取每隔一段時間讓孩子把自己對老師、班級、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用“寫寫心里話”的方式寫或畫出來,根據(jù)了解到的情況,我能更有針對性地改正和引導。
5.2做個忠實的“聽眾”,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隨著集體教學的不斷改革,孩子自主性的增強,孩子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大大增多,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學會傾聽,成為孩子的忠實“聽眾”。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平時的交流中;不管是好孩子還是能力弱或常規(guī)不好的孩子;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教師要專注地傾聽,不能有半點不耐煩,更不能打斷他們的話,應讓他感到自己語言的魅力,并在傾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困惑的焦點、理解力的偏差、觀點的創(chuàng)意、批評的價值。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個孩子有一個孩子的成長變化,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他們的每一點滴都傾注著我們幼兒教師的心血。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想這正是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孩子的心靈是簡單的、純潔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們,要學會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傾聽孩子們最深處的心聲,用一片真愛去呵護著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