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岑
摘 要: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一系列新挑戰(zhàn)。面對新挑戰(zhàn),高職院校作為高等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怎樣結合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改革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本文結合工作實踐進行了初步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職高專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探索
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職高專類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僅具有現(xiàn)代大學生的普遍特征,同時也具有一些有別于普通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可以說是一個具有一定復雜性與獨特性的團體,所以高職高專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遵循其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和成長規(guī)律,只有正確把握他們的思想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和長效。
一、高職高專類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一)思想道德素養(yǎng)層次不齊
高職類學生情感較為豐富,很多學生為人處事較圓滑,未意識到個人的思想道德觀念與素養(yǎng)在未來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價值,又對系統(tǒng)的政治理論學習不感興趣,輕視文化理論特別是“兩課”的學習,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較少,因此高職類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與政治理論修養(yǎng)比較欠缺。
(二)理想信念認識有待增強
懂得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但缺乏堅定的信念、 遠大的理想與持之以恒的行動。 有些學生認為人生需要理想,但理想信念在實際生活中起不到任何作用,這說明大學生重視理想信念, 但相當一部分學生信念薄弱或沒有信念。
(三)價值取向有待重塑
接受主流價值體系, 但是政治自覺性和堅定性有待加強。 高職高專大學生堅持主流價值取向, 重視個人價值。他們政治認同感較強, 趨向理性愛國,不認同舍棄個人正當權益從而維護集體利益的方式和做法, 同時又沒有堅持脫離社會脫離集體的極端主義,他們呈現(xiàn)出一種同時認同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兼容價值觀。他們又具有一定的政治責任意識,對國家大事與時事新聞的追求熱情依然很高漲, 并具有相當?shù)纳鐣熑胃小?/p>
(四)專業(yè)基礎相對薄弱
高職高專大學生中大部分由于中學文化基礎課相對薄弱,進入大學后,加之時間又相對充裕、要求也沒高中嚴格,進而更加忽視了文化專業(yè)課程學習,這就導致很多大學生沉迷網絡或者談情說愛,使得他們無心學習。
二、加強高職高專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索
(一)德才兼?zhèn)?,樹立遠大理想
《札記》上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做到“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每周班會里增加團課內容,增強同學們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yǎng);在宿舍,選取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或入黨積極分子作為層長,每周深入宿舍,和同學交流溝通,宣揚最新的國家時事和方針政策。
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明確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使高校政治基礎課程發(fā)揮應有的關鍵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實現(xiàn)自身價值、個人利益方面,未能很好的兼顧社會價值、 集體利益的實現(xiàn),從根本上看,是缺乏把二者結合發(fā)展的能力。進入新時代,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結合學生個人情況,從能力、知識、技能各方面的提升出發(fā),幫助高職高專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科學信仰; 從而從一味的進行空洞的教學和不斷講授理論的窠臼中走出來,結合學生們基本的生活環(huán)境和志向發(fā)展,把理想信念教育和運用多樣的載體與方式結合起來, 生動活潑的傳輸給學生,使學生在道德的點綴與理論的陶冶之中,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習總書記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沒有理性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所以從大一開始,就讓學生確定職業(yè)目標,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二)培養(yǎng)造就高職高專大學生兼容型價值觀。
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職高專院校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高職高專院校應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孕育各具特色的高職高專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新時代的高職高專大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正值于社會轉型時期,多數(shù)學生行為做事首先會以自己的個人需要及個人利益的得失為出發(fā)點與基本價值取向,同時也希望達到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平衡的共贏狀態(tài)。這與集體主義價值觀中國家利益、整體利益、集體利益分別優(yōu)先于個人利益、局部利益的價值觀存在一定的差距。針對這種無法忽視、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狀況,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正確認識這種存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下,在充分考慮學生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兼容性以及學生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共存、 并重的關系,積極引導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強化校園文化教育功能
利用文化平臺,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做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校所承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理論教學、教師講授,而是應當利用好校園文化的大環(huán)境作用, 營造良好的寢室文化氛圍、班級文化氛圍、乃至校園文化氛圍,使同學們能夠耳濡目染同代人的自身事跡,使自我教育潛移默化于心。高職高專院校一方面可以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自我教育知識宣傳、征文等活動,通過心理自助讓教育成果深入人心,起到以文化人的積極效果;另一方面,高職高專院??梢越⒁孕枨鬄閷虻膶I(yè)心理自助技能培訓,注重心理疏導方式的自主化、通俗化和生活化,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自主技能,以便更好的融入集體、融入社會。
(四)強化全媒體應用
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進行網絡應用引導,逐步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首先,學??梢越ㄔO自己的校園文化網站,對學生進行輿論引導,發(fā)布積極、正面的消息,展開正面的話題討論。其次,充分利用微信、 微博、 BBS、 網絡論壇、抖音、快手等, 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教師與學生可以互相添加微信好友,互相關注微博動態(tài),教師展示自己積極、上進、 樂觀的一面,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良性引導。學校還應鼓勵輔導員與教師學習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掌握溝通技巧,通過網上、網下對學生進行輔導與思想引導,最終建立起學校心理咨詢網站。 在全媒體時代,學校應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優(yōu)勢, 建立起一支熟悉網絡知識、熟練運用網絡技術、管控駕馭網絡輿情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綜上所述,對于高職高專學校來說,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進入新時代,要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精心培養(yǎng)和組織一支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隊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個人。
參考文獻
[1]郭一.自媒體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6):63-64,70.
[2]李朝可.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11,(5):185-186.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