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摘要】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1~6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3~4年級: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于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關鍵詞】小學語文;農村教學;閱讀能力
語文在小學學習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語文的培養(yǎng)其實就是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從小開始。小學階段的語文積累對以后的語文學習有極其重要的鋪墊作用,如何才能讓小學生把語文學好呢?重要的突破口,就是我們指導學生廣泛的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習語文不能僅限于語文課本,課本上的文章畢竟是有限的,還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百家典籍、天文地理等在我們的教材上是無法涉獵到的。只有廣泛的課外閱讀才能了解到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把語文學好,才能把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提高。
一、豐富課外閱讀有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
學英語時,英語老師常說多讀能培養(yǎng)語感。語感好了,在做閱讀題時速度就會快,準確率就高。其實學習語文也是這樣,只有廣泛的閱讀,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培養(yǎng)語文語感。所謂“語感”就是我們常說的閱讀能力,廣泛地閱讀讓我們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識。自然當你遇到問題時,就能運用閱讀積累的知識來解決;人的思維開闊了,解決問題就會快、準。我在鄉(xiāng)村學校教書時,遇到過一個學生,由于他的語文閱讀能力較差,不但影響到語文成績,連數(shù)學、英語也連累了。那個學期筆者剛接手他所在的班,但看到的情況遠比我想象的糟糕——全班不止他一個人語文閱讀能力差,而是大部分學生的語文都偏差。
因此,筆者就開始計劃讓全班同學每周要有兩節(jié)課,全部到閱覽室閱讀課外書籍,并要求他們在課余每天花半小時進行課外閱讀。每節(jié)語文課剛開始的五分鐘,叫部分同學來分享讀書筆記,有序輪流進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這個活動。這個活動剛開始時,很多同學聽話照做的,也有應付了事的,還有干脆不閱讀。為了打破這個僵局,筆者唯有把在大學時候所有的讀書筆記分享出來。然后每次的閱讀課也親自參與其中,前幾個星期每次的分享活動都帶頭分享。
一個月下來,他們的態(tài)度開始有所轉變了,能說好幾句了。當看到他們每次都有所收獲、進步,筆者都會從心里替他們感到高興,并給予他們精神的鼓勵。一個學期后,班級的語文成績從全鎮(zhèn)的倒數(shù)第二上升到全鎮(zhèn)的前五名內,而且數(shù)學、英語的成績也有所提高,語文尤其在閱讀跟作文上都有明顯的進步。上面提到的那個學生,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中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廣泛閱讀。閱讀能力大大的提高,看他做閱讀題就知道,如果有關于抽象、概括、想象的題,原來都是空白或寫了都是錯的?,F(xiàn)在每次考試遇到這樣的題,他都能寫完了,而且寫的都是對的。閱讀題占10分的話,他一般都能拿到6、7分以上;讓一個曾經(jīng)在這樣帶有抽象、概括、想象的閱讀題中望而卻步的學生有這樣長足的進步,廣泛的課外閱讀可謂是赫赫的“功臣”?,F(xiàn)在筆者已不在原來的學校教書了,這個學生還會時常發(fā)信息來,說他現(xiàn)在開始讀四大名著了;而且他覺得閱讀越來越有趣了,也許是每次的進步給了他這么大的信心吧。這個學生的前后變化給了筆者莫大的信心,也讓筆者越來越覺得閱讀的重要性,必須讓學生把閱讀這個口號變成行動。
二、廣泛的課外閱讀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
古人云:“文無他術,惟勤讀而多為之,自工?!碧拼娙硕鸥Φ脑娋涓菋D孺皆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睙o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近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曾號召青少年要讀各家名著,博采眾長。這些足以說明課外閱讀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培養(yǎng)自學能力。推動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成長,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等。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內心的共識。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寫作中的很多好的語句都來自課外閱讀的感悟。我們要想自己的寫作水平更好,那就多讀書,讀好書,而課外閱讀就是最佳的選擇。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對課內閱讀會起到強化和促進的作用;而且還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知識,從而對我們的寫作起到很大的幫助。
現(xiàn)在農村的小學生視野不夠寬大,很多的知識需要從書上去汲取、積累,他們的習作之所以都無從下手。無非是因為平時不觀察、不閱讀、不做筆記,而且在閱讀有時只是看看圖畫根本沒有認真看,草草了事;故而在作文章時廢話連篇,不知所措。由于課外閱讀的自由性強,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認真地指導。有目的有計劃地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讀物。如果是低年級的盡量要簡單一點的能看的明白的讀物,中高年級的就讓他們看完做讀書筆記,如抄寫一些美妙的句子、好的故事、文章段落等。這樣不斷地積累,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曾經(jīng)教過的六年級的一個學生,她平時很愛看一些青年文摘小說之類的書,所以在改她的作文中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優(yōu)美的段落或句子,有些跟別的同學不同的見解、觀點,這些都有賴于她家人從小就培養(yǎng)她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要想提高我們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筆者覺得應該從廣泛的閱讀開始抓起。所謂看多了,自然就會寫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實并不是沒道理的。這些都是前人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我們應該借鑒并付之行動。
三、豐富的課外閱讀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惫湃嗽疲骸案褂性姇鴼庾匀A?!遍喿x是一種積累,更是知識和情感的一種豐富。
口語交際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訓練得來的,也不是我們老師一兩節(jié)課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能有助于我們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大量的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充實了學生的情感世界。當他們與人交流時能暢所欲言。閱讀本身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學生閱讀后,思考才能深入地想清楚問題,思考后交流才能用自己的理解跟同伴交流,才能愉快地跟同伴們交流。這樣的交流是真實的、有效的。
在教四年級時,有一節(jié)課讓筆者記憶猶新。就是有一次的語文課,筆者在講到關于魯迅先生,記得筆者當時問了他們一個問題。筆者說:“如果能重來一次,魯迅先生還會棄醫(yī)從文嗎?”當時一個平時并不出眾的男生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是這樣回答說:“魯迅先生從來就沒有后悔過自己的選擇,因為他覺得當醫(yī)生只能治好人身體上的病,而不能治精神上深入骨髓的‘病’。而當作家不同,能把現(xiàn)實的狀況寫出來教育人們,讓人們從思想上改變觀念。把‘病’治好,這是治本?!币粋€四年級的學生能說出這樣的話確實有點讓筆者驚訝,更何況是在較落后的農村學校。課后,筆者還跟那個男生聊了聊,他告訴筆者,他三年級時就開始大量閱讀了關于魯迅寫的書籍,原來他剛才的那番那么有理的話語得益于他的大量閱讀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北M管當前社會傳媒的形式多樣且發(fā)展十分迅猛,但有人統(tǒng)計,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各種信息約有85%以上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圖書文獻,可見閱讀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能力有具體的描述:“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p>
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多數(shù)語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看書?!遍喿x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還能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意義更加重大。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指引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會給學生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作為教師,應充分地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想方設法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提供展示的機會與平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不僅提高了農村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在于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對學生終身受用的,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必將在此基礎上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