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蘭霞
學校是由教師、學生及家長等不同思想、情感和利益的人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這決定了學校管理一定是繁雜而又具體的、細致而又靈活的的一項工作。因此,校長既不宜大刀闊斧,更不能碌碌無為,要在不斷變化中尋求動態(tài)的平衡。
科學上所謂動態(tài)平衡是物質系統(tǒng)在不斷運動和變化情況下的宏觀平衡,在學校管理中,是指校長在細微復雜的校園環(huán)境中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平衡好各種關系。下面把我在近年來學校管理中感觸最深的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選擇管理方法與增強校長自身素養(yǎng)的動態(tài)平衡
有家長打電話問我:前幾年流行虎爸狼媽教育,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又有專家說尊重、平等、開明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推崇“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到底哪一種方法更好?我回答他:訓練有素的士兵用燒火棍都能打敗敵人,沒有經(jīng)驗的人拿最先進的武器卻只能傷害自己,家庭教育沒有絕對的好方法,關鍵在于家長自身的素養(yǎng)。
同理,學校管理的關鍵在于校長自身的素養(yǎng)。有的學校熱衷于學習名校的經(jīng)驗。從當年的杜郎口洋思,到今天的十一學校清華附中,每天去參觀學習的人排成長隊,最終學成的卻沒幾個。別人能夠成功,說明方法本身沒問題,但不一定適合每一所學校,生搬硬套,只會適得其反。校長的一個重要素養(yǎng)就是對自己學校校情的準確判斷,并針對不同的管理對象和不同的時間場合,靈活選擇最恰當?shù)姆椒?。最適合校情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堅持下去,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樹立自己的品牌。
二、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的動態(tài)平衡
制度在任何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抓手,但在學校管理中,人性化管理顯得尤其重要,原因有:
1.教育工作是一項評價多元化的職業(yè),不像企業(yè)那樣要求工人幾點鐘上下班、要完成多少產(chǎn)品那么簡單。通過制定規(guī)章制度,可以要求教師按時進教室上課,卻很難對課堂質量進行有效的監(jiān)測,更無法硬性要求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全身心投入,確保教學質量。學校的發(fā)展首先是人的發(fā)展,只有每位老師都發(fā)自內心的想干事,都想把工作做好,學校才有發(fā)展。而做到這一點,僅靠制度管理強制性要求是遠不夠的。
2.學校的工作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完成的。不僅教師,連保潔、門衛(wèi)都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學校的各項工作才能有序開展,但制度的局限性決定了永遠只能符合部分人的利益,不可能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如最重要的績效工資制度),而公辦學校校長的管理權非常有限,僅依靠制度也無法對所有人形成有效約束力。是制度多一點,還是人性化多一點,因校情不同,側重點也不一樣。近年來,在不斷健全制度的前提下,推進人性化管理,我的主要做法有:(1)引領。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要求教師們做到的,校長和行政人員必須帶頭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2)尊重。教師職業(yè)清貧且辛苦,教師們最需要得到是尊重-------不僅來自學生、家長,來自學校領導的尊重更容易讓教師們感動。(3)信任。中小學的教學工作難度不大,只要肯學肯干,所有教師都能做好。只有每個人都充分發(fā)揮特長,學校才能全面發(fā)展。(4)服務。學校的管理者同時也是服務者,必須要有服務意識,努力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讓教師有歸屬感,愿意為學校為學生多付出多奉獻。(5)交流。多渠道與教師溝通,了解想法征求意見,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誤會隔閡。學會傾聽,就算教師說得不一定正確,至少能給自己一些啟發(fā)和思考。(6)引導老師們關注學校命運,讓全體教師感受到學校發(fā)展的成果,并從學校發(fā)展中受益。
三、“帶頭”與“放手”的動態(tài)平衡
有人認為學校的工作頭緒多,事情雜,而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一方面都能做好,校長應該不參與具體的事情,做好宏觀管理就可以。從管理學上來說,這種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學校與一般企事業(yè)單位不同,學校的教師都是知識分子,"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僅僅依靠行政命令很難讓教師們信服,有的事校長必須要帶頭去做,而且必須要做得很好,如:
1.自己份內的工作必須出色。大多數(shù)學校管理者兼有教學任務,不管行政工作多忙碌,都不能讓自己的教學比其他教師遜色;其他份內工作也盡全力做到最好,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著自己的形象。
2.自己擅長的事情積極去做,既給其他人樹立樣板,也為自己樹立威信。學校的薄弱項目需要自己帶頭彌補。既然成為弱項,極可能是其他人很難做好,或者干脆被認為做不好的事情,如果能克服困難帶頭做好,校長也許能成為教師們眼中的英雄。
3.前瞻性的工作必須自己來做。中層一般都忙于眼前事,學校的下一步的工作和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需要校長勤于思考謀劃并及時布置。忙時做緊急事,不忙時做重要事。評價與反饋工作必須親自參與,才能對學校的人和事有比較準確的了解。
4.注重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就是在管理活動中要不斷發(fā)現(xiàn)與摸索管理的規(guī)律性,按照管理的規(guī)律來辦事,在科學的管理理論與原則的指導下,開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理論中著名的“二八原則”告訴我們:20%的因素往往決定事物80%的結果。舉例來說,80%的銷售額是源自20%的顧客;80%的電話是來自20%的朋友;80%的總產(chǎn)量來自20%的產(chǎn)品;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二八原則”給我們的啟發(fā)主要是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關鍵人員、關鍵環(huán)節(jié)、關鍵崗位。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從紛繁復雜的工作中理出頭緒,把資源用在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上。
5.精細化管理還要從小處入手,要把“小事做細,細事做精”。需要在整體目標確定的前提下,進一步細化學校內部各部門、組織的職責,需要健全管理網(wǎng)絡,明確責任到人。比如學校的水、電、衛(wèi)生,實驗室、功能室、電教室,校園網(wǎng)絡、后勤保管等都要落實到具體人頭,明確各自職責,而且有專門領導進行對口指導與監(jiān)管,定期檢查、考核,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解決。只有做到時時有人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責任到人,分工明確,才有可能產(chǎn)生巨大效應。
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如:過程管理與結果評價的動態(tài)平衡、理論學習與實踐的動態(tài)平衡、素質教育與應試的動態(tài)平衡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校長行使管理的主動權越來越大,校長的觀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決定著學校的發(fā)展和進程。因此,校長要站在時代發(fā)展的最前沿,大膽進行觀念創(chuàng)新,及時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了解課程改革信息,把握時代脈搏,經(jīng)常進行“加油充電”,真正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校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質量觀和評價觀,真正達到觀念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準確把握學校管理各個方面的尺度,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保持思路清晰,避免陷入疲于應付的尷尬。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qū)黎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