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艷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歷程中的重要階段,教師對學生起重要的引導作用,尤其是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簡單介紹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包含的內容,分析了現(xiàn)階段開展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的情況,最后對加強和提高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的措施提出拙見,以期能夠為學生塑造正確的德育觀提供參考。
【關鍵詞】班級管理;德育工作;以身作則
小學時期是學生開啟人生教育的啟蒙階段,該階段的學生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并且始終處于一種懵懂的狀態(tài),因此該時期接受任何教育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由于小學生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較低,因此班主任的引導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德育教育方面,需要在班級管理中充分滲透,從而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內容
第一,思想道德教育。對于道德教育的內容來說,所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其中既包含了社會、家庭的道德教育,又包含了學校的道德教育。從總的來說,思想道德教育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基礎,在小學階段的小學生所接受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誠實、勇敢、孝順等高尚又必備的品德,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得到良好傳承和弘揚的根本。
第二,行為道德規(guī)范。行為道德規(guī)范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需要嚴格地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其他相應的行為規(guī)范。而在班級管理中所制定的班級規(guī)范和制度都對行為規(guī)范有明確的規(guī)定,從而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三,集體榮譽愛國思想。愛國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因此作為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工作,除了重視思想道德教育、行為道德規(guī)范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正確的政治理念、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對小學生德育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小學生正確理解集體榮譽感的深刻涵義,對集體具有深刻的認知,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同學的思想。
二、現(xiàn)階段開展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現(xiàn)狀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通過不同的信息渠道能夠讓人們獲取到更多的信息內容,而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受到年齡的限制,對周圍發(fā)生的事物難以辨別是非,因此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的時候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教學的時候,需要明確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地位,而現(xiàn)階段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大多數(shù)的班主任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只重視基礎知識的講解,從而制約了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另外,由于部分班主任本身的德育素質較低,因此影響了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yǎng),因此即便是開展德育教育,也只是從整體上講解四美、集體主義等基本概念,對于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關注較少,導致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無法得到順利的開展,影響了小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
三、加強和提高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措施
第一,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德育榜樣。作為小學班主任,一言一行都對小學生產(chǎn)生重要的榜樣作用,加上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中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德育思想和思想意識對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都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作用。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小學生由于思想不夠成熟,對任何事情的判斷能力比較弱,因此經(jīng)常會受到周圍所接觸到的人言行舉止的影響。班主任作為小學生在校園里經(jīng)常接觸到的班級管理者,其任何舉動都會對小學生產(chǎn)生影響作用,因此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在小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德育榜樣。首先,班主任需要不斷進行德育知識的學習,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提高自身德育素養(yǎng)的同時,引導和要求班干部要在班級里為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其次,班主任可以通過各種現(xiàn)代教育方式對小學生開展德育的教育。如在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利用多媒體通過圖文并茂、視頻等方式凸顯主題德育內容,從而充分引起小學生的共鳴,使小學生能夠通過主題班會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鼓勵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真正地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
第二,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要想讓學生的德育素質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讓小學生作為班級管理者進行班級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夠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為了能夠使學生管理班級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確保自主班級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須秉著公平、公正、民主、普遍的方式進行管理團隊的組建,讓班級內所有的小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為確保每一位小學生都有機會成為管理團隊的成員,可以讓學生進行輪流值日、紀律和清潔的管理工作中。另外,由于小學階段的教育關系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否能夠得到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需要充分尊重和愛護學生,與學生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
第三,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由于小學生受到年齡較小因素的影響,對周圍發(fā)生的事都產(chǎn)生濃厚的好奇心,但是卻無法感同身受,只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接觸后才會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中,務必要結合小學階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課堂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參與德育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使小學生的德育素質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如班主任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的教學,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充分融入到德育教育中,讓德育教育知識所含有的趣味性、藝術性得到充分的結合,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德育素養(yǎng)。
綜上所述,眾所周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直以來“教書育人”都是教師應承擔的責任。而小學階段正好是小學生三觀和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開展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作為班主任,更需要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促進班級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自東.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之道[J].甘肅教育,2018(04):48.
[2]魏麗雯.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探索[J].學子(理論版),201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