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麗
【摘要】目前,中小學英語課堂上老師的提問通常缺乏認知思維導向,課堂提問缺乏難度梯度,故此老師應正確認識到認知思維導向對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并正確地進行認知思維導向。本文通過對老師在課堂提問時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探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提問;認知思維
課堂提問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手段,對學生的認知思維具有導向作用。課堂提問的認知思維導向是指教師將講課過程中的某個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進行思考并回答,幫助學生組織自己的思維情況,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思維。這種方式不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課堂,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更是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思維能力。
一、初中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第一,老師不夠重視課堂提問。受到中考的負面影響,許多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有時為了趕上課程進度便以自己為主體。老師有時在課下還運用“題海戰(zhàn)術”,在課后布置大量的習題。學生本來在復習階段就課業(yè)繁重,老師上課要是枯燥無味,只顧著自己講自己的,不與學生互動,則更加打擊了學生的學習激情。課堂提問多是為了考察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和對課文的背誦結果,教師根本不注重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對學生的認知思維導向。
第二,采用封閉式問題。一方面,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再加上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較多,故此,老師可能采用輪流回答的方法,可能會導致學生投機取巧,不會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認真思考。另一方面,如果課堂提問時,學生沒有回答上來,老師還要仔細地講解一遍或者請學習好的同學進行講解,這樣一來耽誤講課的時間會更多。所以,老師為了節(jié)省大家的時間,往往會采用封閉式的問題,學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或者只需要回答出關鍵詞即可,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
第三,學生已經習慣被動學習。學生上到初中的時候,受到小升初的負面影響,已經習慣上學的基本模式,習慣了被動學習。他們可能還會停留在小學時期的學習方法,按時完成作業(yè)即可,到了初中之后,他們學習英語的時候只是學會課本上生硬的英語對話,而不會靈活將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提問時,還有極大一部分學生喜歡聽老師說出問題的正確答案,他們在潛意識里認為老師說的什么都是對的,久而久之,就習慣了被動學習。
第四,學生對課堂提問不夠重視。有些老師在課堂提問時會問“yes or no”等問題,學生就會統(tǒng)一作答,時間久了,則會認為這是老師在看他們有沒有認真聽課,所以學生不重視課堂提問,他們會覺得自己都知道答案了,沒必要提問,還浪費了做筆記的時間,就出現(xiàn)了老師在講臺上提問,很少人回答的尷尬局面。
二、初中英語課堂提問認知思維導向的改進措施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初中英語課堂提問認知思維導向的改進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學生為主體
隨著新課改的要求,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被動學習。在每節(jié)只有四十分鐘的課上,可抽出最少十五分鐘的時間進行提問,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可以讓學生進行團體之間的交流,保證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學生說的不對,老師也不能直接否定,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另外,老師應控制每個問題都緊扣課文主題,且設置的問題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讓學生感覺很有吸引力,從而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打破常規(guī),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方式。
2.鼓勵不同形式的課堂提問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老師可采用不同的提問形式對學生進行認知思維導向。首先,老師可向全班學生進行提問。教師在找人回答的時候,可由全班同學一起大聲說出那個答案,或者找?guī)讉€人作為代表回答。如果出現(xiàn)不同的答案,可以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其次,個別提問。老師可即興找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等他站起來之后再說出問題。這種方式可以檢驗學生有沒有開小差,是否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也可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也是個別提問。不過與第二種提問方法不同的是,這個方法是先由老師提出問題,給同學們一定的思考時間,等大部分同學心中有一個答案的時候,再讓學生站起來回答。也可以通過小游戲的方式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老師可以讓每位同學自己取個英文名字,名字的首字母相同的同學可以回答問題,這種方式既可以激發(fā)同學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同學集中注意力。
3.采用開放性問題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所以在提問的時候,不能只讓學生回答對或錯,而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用英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時候,應采用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都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種開放性問題,老師事先也不會知道學生的答案是什么,學生則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思維來回答。再通過老師對學生的認知思維引導,更有利于學生認知思維的建立。
4.分成層次提問并且及時鼓勵
學生的基礎及記憶、理解、分析等學習能力不同,所以老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我們可以把問題的難、中、易,分別對應學習上、中、下的學生,對于學習特別困難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回答稍微簡單一點的問題,可以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對于那些回答錯了的同學,只要他們積極參與了,老師就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增強他們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和信心,鼓勵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英語課堂的氛圍,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取得進步。
5.課堂提問要抓住時機,看準火候
一節(jié)課大概是四十分鐘,而學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十幾分鐘,所以在提問時要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一是在學生學習情緒需要激發(fā)、調動的時候或者學生研究目標不明、思維受阻的時候;二是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隨意問”,更能“懲罰問”。隨意問會產生兩種不良的情況,問得過深,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得過淺,學生則無須思考就能回答,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懲罰問則是教育的一種失誤。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不僅在考試成績中占了極大的比重,在人們的人際交往中也有著極大的分量。老師在英語課堂上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思維。通過完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學會認知思維,這對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和將來的發(fā)展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夏巧玲.初中英語教師話語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
[2]周瑩瑩.大學英語課堂提問與學生認知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