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
摘 ?要:歷史是初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不僅在中考分數(shù)中占有不小的比重,而且使學生們的知識面以及綜合素質(zhì)都得到顯著的提升。然而在實際當中,學習歷史文化知識、掌握歷史十分重要的媒介就是史料,通常來說,史料包括歷史文獻、出土的文物、歷史地理變遷圖等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歷史教材也經(jīng)歷了多次的改革,時至今日,歷史教材中大量引用出土文物的照片以及歷史文獻記載,在這種情況之下進行教學,不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歷史相關(guān)知識,還能讓學生從歷史材料中受到啟發(fā),因此,歷史老師通過積極引導(dǎo)能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得到有效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初中教育;歷史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3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5-0158-01
在今天,我們做對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工作,并且把這項工作充分地將其融入歷史課堂的教育實踐中,不但能夠讓我們所教育的“人才”應(yīng)具備的精神風貌,而且與今天社會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做法殊途同歸。而德育教育滲透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但需要老師自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zhì)以及德育教育意識,還需要老師能夠深入了解班級實際情況,從而找出有效的教學方法。
1.積極轉(zhuǎn)變老師觀念,提升歷史老師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初中歷史老師積極轉(zhuǎn)變教學思想,提升老師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這是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礎(chǔ)。從本質(zhì)上來說,德育教育不僅僅是一種說理性教育,同時也是一種老師言傳身教的教育,更是一個學生耳濡目染、接受熏陶的過程。毫無疑問,歷史老師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主要設(shè)計者與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路者,老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想要在初中歷史課中滲透德育教育,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打好歷史老師個人素質(zhì)的基礎(chǔ)。
(1)進一步加強學習,提升歷史老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
就實際來說,初中歷史老師不僅僅要具有比較扎實的專業(yè)水平還應(yīng)該具有堅實的知識基礎(chǔ),也就是說初中歷史老師所掌握的知識不僅僅要“廣”還應(yīng)該“博”。在平常中,歷史老師一定要認真細致的鉆研教材,把初中課本“吃透、嚼爛”對于教材整體有一個系統(tǒng)的把握,進而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現(xiàn)階段,我國已經(jīng)全面進入到了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當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和以往相比較,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呈現(xiàn)多樣化的狀態(tài),而學生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針對于學生向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老師如果在上課的時候都給予解答,這很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然而老師雖不能回答,但是一定要有了解,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一無所知,這樣不僅會打擊學生的求知欲,甚至還會降低學生對于老師的好感程度。因此,只有老師具備比較廣的知識,才能夠獲得學生的尊重,從而有利于更好的把德育教育滲透在初中歷史課堂實踐過程當中。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過程當中,初中歷史老師一定要注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歷史學習當中,還能使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效率顯著提升。就實際而言,初中歷史課堂是比較豐富的,因此老師可以應(yīng)用“故事導(dǎo)入法”、“詩詞導(dǎo)入法”以及“游戲教學法”甚至“情境模擬法”展開教學,通過靈活應(yīng)用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在初中歷史中滲透德育教育。
2.整合教材資源,滲透德育教育
(1)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我們?nèi)缃竦拿篮蒙钍莵碇灰椎?,是靠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熱血換來的,正所謂“居安才能思危”。通過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歷史材料、歷史事件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因此歷史老師一定要抓住機會。就拿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九課《辛亥革命》來說,《辛亥革命》一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比較繁多的,而教材中對整個辛亥革命爆發(fā)的背景、進程、影響等因素不過是輕描淡寫,即使學生瀏覽幾遍也只留下粗略印象。而多數(shù)學生對于辛亥革命的認知大多只停留在孫中山先生的個人影響力以及辛亥革命確實締造出的偉大功績—推翻了舊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通過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為學生播放一些革命圖片甚至相關(guān)電影短片,讓學生們了解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歷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培養(yǎng)學生維護民族統(tǒng)一、國家統(tǒng)一的責任感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廣地域國家。在我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國各個民族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以及遷徙過程推進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維護民族團結(jié)、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英雄以及偉大的歷史事件,比如,“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以及“康熙平準格爾叛亂”等等。在上課過程中,老師可以著重講這些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故事,培養(yǎng)學生積極維護民族團結(jié)以及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責任感。
總之,初中歷史課是一門十分豐富的課程,在這門課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很多的歷史事件還能認識很多歷史人物,這也為滲透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chǔ)?;诖?,初中歷史老師一定要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同時還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思路,巧妙地把德育教育滲透于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玉蘭.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S1)
[2]胡青.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J].快樂閱讀,2013(15):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