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
摘要:中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一方面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因發(fā)展過快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其中之一即為高校師生關系的異化。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進行教育改革的必要條件,道德規(guī)范是調節(jié)師生關系的客觀需要。本文分析了道德規(guī)范對調節(jié)師生關系的重要作用,當前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構建新型師生關系,踐行道德規(guī)范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師生關系;道德規(guī)范;新型
一、道德規(guī)范對調節(jié)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高校新型師生關系道德規(guī)范,應具有民主平等、互尊互愛、教學相長等要素。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道德規(guī)范對師生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調節(jié)師生關系,促進師生關系的和睦密切,保證教學效果。
(一)有利于教學相長
道德規(guī)范可以引導師生共同提高自我要求,建立良好的教學關系。教師良好的思想作風、品德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做人準則乃至行為舉止,可使學生在交往中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學生道德鼓勵;學生尊師重道,教師感受到學生的溫度,才會關懷熱愛學生,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使教與學達到統(tǒng)一。
(二)有利于促進師生的交流
師生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依賴于彼此的道德品質,依靠師生間的互相交流。教師面對學生的殷切渴望,也會熱心解答,為學生解疑答惑。
(三)有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
教師需要以平等的身份關心理解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學生尊重教師,師生間互尊互愛,互相寬容理解,消除心理防衛(wèi),師生之間才易于溝通思想,情感保持一致,拉近心理距離,進行密切持久的師生交流。
二、當前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一種關系,既是教與學的關系,也是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是師生之間以情感、認知和行為交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心理關系。當前,大部分高校教師與學生相處和諧,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諧之處。
(一)教學關系不和諧
教師認為部分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高,學習鉆研的熱情低,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互動缺乏回應,對教師缺乏尊敬,甚至感嘆“一屆不如一屆”,間接影響了其教學積極性和與學生交往的熱情;部分學生對教師的能力、責任心、為人師表幾個方面的評價較低,覺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敬業(yè)精神一般,對學生缺乏關愛和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低,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
(二)人際關系不和諧
當前高等教育中教師之于學生有明顯的優(yōu)勢,教師把持著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學生處于受支配的地位,部分學生認為師生地位不太平等,師生之間不能平等對話,不敢親近教師。師生之間溝通次數少,溝通形式單一,課堂上偶爾以回答問題的形式進行短暫的知識交流,課堂外師生見面交流機會有限,雙方溝通的意愿不強烈,彼此關乎思想、生活、價值觀等方面的溝通少之又少,師生間關系逐漸疏遠。
(三)心理關系不和諧
師生之間應保持一種真誠密切的心理關系,而現在的師生關系僅僅是一種冷冰冰的知識傳授關系和冷漠的職業(yè)關系。當教師批評指責學生的錯誤行為時,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對教師缺乏應有的尊重,抵觸情緒嚴重,頂撞甚至暴力攻擊教師,嚴重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和諧。
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踐行道德規(guī)范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社會轉型時期面臨的挑戰(zhàn),高校、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努力,從理念、道德等角度改變,建構一種師生民主平等、互尊互愛、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
(一)落實以人為本,師生互尊互愛
高校教育的目標是充分發(fā)展學生的一切能力和個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以人為本是科學高等教育發(fā)展觀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教育領域包含三層含義:尊重人才,滿足人才的合理要求;發(fā)現使用人才,為其成長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激發(fā)人才的創(chuàng)造力。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最廣泛調動人的積極性,最充分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二者同為“人”存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不管是以往重師輕生的做法,還是如今教育以學生為本的提法,都忽視了學生和教師作為“人”的需求。
(二)提升師生素質,踐行道德規(guī)范
鑒于當前教師師德滑坡和學生素質整體下降的雙重問題,急需在道德層面提升師生整體素質,和諧師生關系。
加強師德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通過定期教師培訓,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認識,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因材施教;二是通過組織教師模范分享會、學習會、最美教師評選等形式陶冶教師職業(yè)道德情感,增加職業(yè)認同,堅定教師職業(yè)道德信念;三是培養(yǎng)教師道德品質,將教師內心堅定的道德信念轉化為道德行為,在實踐中身體力行,逐漸形成教師穩(wěn)定而持久的道德品質。
(三)促進師生交往,和諧師生關系
師生交往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實際效果。師生交往應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應在師生平等、主動對話、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師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二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教師應放下身段和架子與學生平等對話,并積極主動溝通,教師關心學生的成長,學生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師生交往才能長久有效。
(四)建立監(jiān)督機制,提升師德水平
教師在師生關系中起著主要的作用,教師的行為和形象影響著學生對教師的看法,教師行為需要得到規(guī)范。部分高校教師不重視教學活動,或把教書育人分裂開,違規(guī)收禮、違反學術道德和職業(yè)操守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給教師的整體形象造成極大的損害。
結語
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美德正在淡化,重拾傳統(tǒng)對于師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學生素質,踐行道德規(guī)范,可以讓教育回歸本位,讓教師回歸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傳統(tǒng)角色,讓學生回到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正確軌道上,對于優(yōu)化高校師生關系和高等教育質量大有裨益。師生也應積極主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做好教書育人工作,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學生尊師重道,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質,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日趨異化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才能實現共贏。
參考文獻:
[1] 李政.高校師生關系新問題的反思和對策[D].西南大學,2008
[2] 林卉.談新型師生關系的道德規(guī)范[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4(10)
[3] 趙偉.我國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J].現代教育管理,2010(5)
(作者單位:武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