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古詩的一個關鍵時期,語文教學的古詩教學如果想要達到教學目標,就需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將教學方式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與改革,提升整體教學的效率。本文是針對小學古詩教學的重要性、優(yōu)化小學古詩教學的策略進行概括。
關鍵詞:小學;古詩;教學;策略
古詩屬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篇章,古詩是中國國粹,詩歌的形式短小精悍,詩歌內容意境深遠,詞句凝練精美,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古詩文化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通過古詩可以拉近我們與古代人的距離,讓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在教學中增加古詩可以讓小學生了解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傳承民族文化,吸收先輩的文學精華,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文化品位。古詩教學對于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要,可以豐富其精神世界,發(fā)展學生的獨特個性,加強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教師也需要教導學生將古詩文化發(fā)揚光大。隨著新課改,人教版教材中對古詩詞的比重加大,如何優(yōu)化古詩教學,是值得大家探討的話題,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徐州市的“學講方式課堂”實踐,不斷探索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力求找到古詩教學的有益策略。
1 自主先學“學進去”
自主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于事物的認識,自己進行獨立分析、探索與實踐的過程。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自主先學的具體內涵,明確文章與古詩的意圖,自主先學不是盲目的去學習,而是以教師的要求為基礎,可以讓學生在獨立的完成知識學習的同時,融入整個古詩學習氛圍中來。如在對古詩《山行》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古詩提前預習,教師要設置預習內容,讓學生尋找古詩中出現的疑難詞語或者是句子,了解古詩作者的所有信息,明確作者寫作的背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做好這方面的功課。在這首古詩的預習中,學生可以了解作者杜牧的生活背景,杜牧,晚唐著名偉大詩人與散文家,與李商隱合稱為“小李杜”,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是在唐代末期,作者杜牧壯志未酬,之前曾經做過小官,之后就隱居山林,寄情于自然之間。這首古詩對深秋山林進行贊美的一首七言絕句,主要描繪的是深秋景色,從詩歌中的“霜葉紅于二月花”,可以看到,作者寫詩之前的細心觀察和對生活的感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預習時,學習作者寫詩的基本方法和遣詞造句的特點。古詩中的作者人生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往往都會在詩句中有所體現,古詩的主題往往也是凸顯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學生進行簡要的資料查閱之后,對其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正式學習起來就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2 合作助學“講出來”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共同交流自己的學習的心得,提升對古詩的學習效果。學生之間通過互動交流學會取長補短,一起進步。合作助學不僅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也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耐心的指導。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中,需要精心設計討論話題,讓小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自己的思維空間,用自己的思維角度談對故事的獨特感悟,例如學習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時,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作者寫詩時所面對的畫面,然后用自己語言給同學們描述出來,然后合作討論,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胸襟?進而給同學們引導到浪漫主義手法的初步滲透,讓學生勇于發(fā)言,敢于說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合作助學“講出來”。
3 質疑問學“會提問”
質疑問學是指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提出問題。這些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給學生學習大方向上的引導。質疑的問題,可以是老師提出,也可以是讓學生提出來自己學習古詩時的疑惑或感興趣的問題。再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學生對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有的學生就生出質疑認為瀑布真的有那么高嗎?作者是不是寫錯了?學生提出質疑,這就表明學生已經融入教學中來了,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去解答,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大家覺得瀑布三千尺太高了,那么,你們覺得多高才是合適的呢?”經過學生的探索與質疑,了解文章背景與內容,才了解原來飛流直下三千尺只是一種夸張的修辭手法,主要就是為了突出瀑布的壯觀。通過對古詩的質疑提問,加深了學生對望廬山瀑布這篇古詩內容的理解,大部分學生也為作者對廬山瀑布的夸張描寫所震撼,也就加深理解了浪漫主義手法的特點。
4 檢測促學“做得出”
檢測促學指學生學完古詩之后,教師通過背誦、習題或是試卷等形式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檢測與考核,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同時也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布置檢測題時,教師需要從不同方面來檢測學生,不再只是檢查學生對于古詩的中心內容以及情感的檢測,需要優(yōu)化古詩教學策略,從古詩的修辭、寫法、語言、主題等方面來設計檢測習題,如在進行《登鸛雀樓》的教學后,教師可以根據本首古詩的重點來設計需要檢測的題目:可以讓學生在古詩中尋找詩歌的點題句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表現出來什么意境?這句話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然后,讓學生嘗試仿寫這樣的詩句,來加強學生對于這種寫法的認知。課后的檢測促學可以查漏補缺,掌控小學生的學習接受情況,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復習計劃,對于整個教學的過程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總之,在小學階段,古詩的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也對小學生心智啟蒙有一定作用。對于小學古詩教學,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教會學生鑒賞古詩的基本技能,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詩歌的含義與潛在的修辭手法及寫作手法??梢宰寣W生對詩歌進行獨立學習與探索,大膽提出自己的質疑,理解作者所要表現出的中心內容。教師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古詩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對于古詩的鑒賞能力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靜怡.淺談小學低年級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 教育觀察(下半月), 2017, 6(5).21-22.
[2] 張麗娟. 淺談優(yōu)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J]. 學周刊, 2018, No.367(19):59-60.
[3] 羅虹妮. 小學古詩文教學現狀及優(yōu)化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中), 2017(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