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從當前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整體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將其貫穿到班級管理的全過程。本文在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級管理;滲透策略
小學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除了重視知識性教育之外,還應該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足夠重視,通過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小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樣的教育發(fā)展趨勢下,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滲透策略,對于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整體質量,都具有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滲透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足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實踐中,受到傳統(tǒng)教育機制的影響,考試成績成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和班主任管理效果的主要參照指標,如果學生在考試中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不僅意味著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班主任的工作不到位,這是當前教育實踐中普遍存在的教育評價觀念。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教師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就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對學生的學習管理上,而對于其他方面的內容,關注程度明顯不夠,其中就包含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因此在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么是運用傳統(tǒng)的教育工作形式,要么干脆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生的文化課教育之上,可以說,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視,是影響小學班級管理質量的主要原因。
(二)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深度不夠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十分系統(tǒng)和復雜的過程,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終質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其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學生的整體情況等,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有很多小學教師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沒有任何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并且班級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相互孤立的,二者之間沒有建立起聯(lián)系。但是由于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小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情況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很多小學教師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滯后性,根本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因此,當前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實效性較低,也滿足不了小學教育的發(fā)展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滲透策略
(一)建立良好溝通機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
在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師生關系的建立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和小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關系,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會積極配合教師工作。但是如果教師和小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較遠,學生對教師一直處于一種敬畏的狀態(tài),有什么問題也不會及時向教師反映,不愿意主動溝通,這將對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效果造成較大的阻礙。因此為了有效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首先就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關系,拉近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學生才能敞開心扉,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會非常理想。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做到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在學生心中建立信任感。同時,積極組織并參加學生活動,在活動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真正了解學生,服務學生,從而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奠定堅實基礎。
(二)積極更新管理理念,增強心理健康教育關聯(lián)性
傳統(tǒng)班級管理觀念是影響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形勢下,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墨守成規(guī)的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許多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采用的都是嚴格的管理模式,學生學習的被動性較強,這顯然不能滿足當前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也是不符合時代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所以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更新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完善教育工作機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時效性
在以往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實踐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通常都是依靠以往的經驗開展教育,沒有規(guī)定的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顯得較為隨意,教育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切實提升小學班級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則建立完善的教育工作機制,規(guī)范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在此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突出問題,進行綜合考慮和分析,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但是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開展班級管理的時候,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和行為舉止,對心理健康教育機制進行動態(tài)調整,使其能夠滿足學生思想發(fā)展的實際要求,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不斷提升。
三、結語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管理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管理工作進行有機融合,強化二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小學生實現(xiàn)更好發(fā)展。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 李步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學周刊,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