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平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由于小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良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的重要課程,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本文將通過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索小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
兒童安全教育是當前教育界非常關注的話題,也是保障兒童能夠健康快樂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是在兒童安全事故發(fā)生后,人們對于兒童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需要真正發(fā)揮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基本的安全意識。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需要教師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但是,在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限制了課程價值的發(fā)揮。因此,教育者必須不斷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宏觀性太強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宏觀性太強,導致教學操作性較差。教師沒有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這就會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不利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
(二)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原因。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注重教師講課的連貫性,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此外,這種方式也忽視了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將道德與法治課堂知識與生活結合,學生在理解時不夠深入。
(三)教學資源匱乏
首先,很多學校由于師資力量的匱乏,導致沒有專門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這門課程多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但是教師由于缺乏專業(yè)的法律常識,只能是依照教材內容進行講授,不能夠深入分析相關案例并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導致學生的法治觀念薄弱,不利于其綜合發(fā)展。其次,很多學校的教材內容過于陳舊,案例不夠典型,很難真正起到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作用,導致學生的成長受阻。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沒有與學生搭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該積極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將有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學生也更加愿意將內心想法告知教師,有利于教師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對學生的態(tài)度,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梢詫W生分成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針對某一案例進行討論,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越多,就越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二)優(yōu)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普遍采用語言講解、黑板板書這種蒼白單調的形式來為學生呈現(xiàn)和講解知識,不利于學生的感知和理解,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優(yōu)化教學手段,學會巧妙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以圖像、動畫或者視頻等形式來為學生呈現(xiàn)知識,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的課堂教學情境,帶給學生多樣化感官刺激,豐富學生感知認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強化社會實踐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很多案例都與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此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意識。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過程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在智育、體育和美育以及勞動教育中不斷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促進其健康成長。因此,除了應該不斷強化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之外,還應該注重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有效結合,將枯燥的知識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不斷擴展,能夠在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同時,不斷加強課程的豐富性和現(xiàn)實性。
(四)開展生活化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注重知識內容與生活的結合,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不斷優(yōu)化。生活指導式教學和生活實踐式教學,是生活化教學的主要方式。生活指導式教學,就是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將生活中的小常識或者生活道理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基本的道德與法治意識。生活實踐式教學,則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引導學生通過直接參與生活的方式,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五)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
層次性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可以根據(jù)反饋信息進行教學模式的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等,都是比較先進的教學評價體系。診斷性教學評價,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師制訂教學計劃。小組互評的方式,能夠在學生之間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氛圍。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魏軍輝.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轉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視角[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11):24-26.
[2]李小海,馮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189.
[3]冉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195.
[4]魏軍輝.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轉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視角[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