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潤笑
摘 要:閱讀是學生成長的階梯,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使學生積累知識,增長見識,加深對生活的體驗。應該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
關鍵詞:閱讀;興趣;方法;習慣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都是對讀書經驗的總結。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使學生積累知識,增長見識,陶冶情操,身心愉悅。閱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我們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搭建一片天空,讓孩子插上閱讀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
一、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
孩子只有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才能在閱讀中獲取知識,提升自己。愛因斯坦說:“閱讀是最好的老師?!备信d趣,孩子才會喜歡閱讀,認真閱讀,愛上閱讀,而老師有效的引導能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
1. 精心設計情景
常言道:“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边@意味著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導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情景導入就像戲劇的前奏,也仿佛是優(yōu)美樂章的序曲,不僅能吸引學生,還能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研讀《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文時,我先讓學生享受傾聽韓紅演唱的《天路》,優(yōu)美的樂聲不知不自覺地把我們帶入了西藏:青青的牧場,蔚藍的天空,神鷹披著霞光飛過……人們期待著鐵路修到他們的家鄉(xiāng),建設者歷盡千辛萬苦,“巨龍”終于在青藏高原上延伸,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聽過這首歌曲后,學生對修筑青藏鐵路的重要性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進入文本:高寒缺氧,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一個個世界級的難題已成為工人們的障礙。再次閱讀課文,西部建設者的智慧、力量、拼搏奉獻精神,也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了。
2. 充分發(fā)揮想象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形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辈谎远鳎胂罅υ诩ぐl(fā)學生的閱讀潛能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再見了,親人》描述了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在車站上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全文都是志愿軍的話,在依依惜別之時,當志愿軍追述往事的時候,朝鮮人民也一定會回想起志愿軍的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在文中,志愿軍在戰(zhàn)場上流血犧牲的筆墨較少,這時就要發(fā)揮想象: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了什么?同學們可以模仿課文的表達方法,通過反復練習,體會中朝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
3.利用班級圖書角
圖書角藏書豐富,種類繁多,是滿足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在圖書角借書,閱讀形式上不同于課堂,是一種比較輕松愜意的閱讀方式——讀什么樣的書,用怎樣的方式閱讀,效果怎樣,不必拘泥,使閱讀成為自己休閑的一種方式。
二、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閱讀中,閱讀方法如同一盞明燈,指引前進的方向,有效的方法使閱讀的成效事半功倍。
1. 勾、畫、圈、點
單純的閱讀起不了很大的作用,都是水過鴨背,收不到良好效果。在閱讀過程中,應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優(yōu)美詞句進行圈畫。如《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文中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極為細致,作者用了“站、圍、蹦、轉、揪、推、拉、拽、頂、扳”等詞語,從不同的方面對小嘎子的摔跤動作進行了細致描繪。在這當中,還夾雜著對嘎子心理活動的描寫:“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這樣一圈、一畫、一讀,這些動作詞語的運用和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便塑造出了小嘎子頑皮機靈、爭強好性、富有心計的兒童形象。
2. 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可以鍛煉思維能力,積累有用材料,開闊視野,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讀書筆記分三步走:首先摘錄書中的好詞佳句、經典語句,為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而且這是一種復習的好方法;接著概括主要內容,加深對內容的了解;最后談體會,寫寫看完一本書或一個片段的想法和看法,對所閱讀過的內容作一個反饋。這樣做,使孩子學會了好詞佳句,領悟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方法。
3. 心得體會
通過閱讀,收集寫作素材,最后的步驟是寫心得體會??赐暌槐緯⒁黄炎?,甚至一個段落后,應鼓勵學生寫寫自己的心得??梢岳谩昂脮扑]會”“讀書交流會”交流閱讀的心得,去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和碰撞,從而提高閱讀水平。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1. 養(yǎng)成熟讀、背誦的習慣
從不熟練到朗朗上口,這個閱讀要求有點難度。這就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眼、手并用。眼、口、手等感官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想象片段中的情景,感受作品的精彩。如《楊氏之子》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教師首先應讓學生嘗試閱讀文本,根據(jù)注釋、插圖理解意思,并用表演的形式反饋誦讀,讀出文味,讀出韻味,文中人物語言風趣、機智聰明的形象便躍然腦中。
2. 養(yǎng)成批注式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時做批注也是一個閱讀的好習慣。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勾、畫、點、圈,把文章中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或者四字詞語進行圈點,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寫在文段的空白處,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閱讀習慣,能有效提高閱讀能力。
培養(yǎng)濃厚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掌握正確閱讀方法,對于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努力探索閱讀指導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廣閱讀、讀好書、善讀書,增強學生閱讀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知識水平,使閱讀教學更高質、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