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梅
摘 要:目前來說,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經濟全球化已經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隨之而來就使得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趨向發(fā)生明顯的改變,大學生思想活動的主體獨立、選擇多變的特點更加突出。具體來說當代大學生的主要思想潮流是積極向上的,然而仍然有一部分的大學生存在著政治信仰不強、價值取向存在偏差、缺乏相應的學習動力等現實問題。
關鍵詞:勵志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容
當代大學生是屬于一個知識型群體、發(fā)展性群體,另外,當代大學生又具有很強的變動性與可塑性,具體表現為大多數的大學生并未很成熟的認知方式、情感歸屬、心理狀態(tài)等,在諸多因素的背景影響下,部分大學生或多或少都面臨著不少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有很多因素所決定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大學生在人生意義、價值目標與自我認同這些方面產生迷茫甚至危機。本文主要圍繞就勵志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簡要分析。
一、大學生勵志教育的重要性
(一)這是培養(yǎng)大學生獨立人格、保證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大等一些不良風氣逐漸蔓延,大多數的人民會過多的追求金錢和而導致精神文明缺失。在這樣特殊的環(huán)境下,大學生具體表現為精神的缺失。而具體原因主要是因為大學生會過多的追求物質利益,而缺少理合理的人生目標和精神追求[1]。通過加強勵志教育,能夠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新年,加強內在的道德修養(yǎng),這樣才能夠真正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
(二)這是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點
教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保證教育對象能夠自己教育和提升自己。勵志教育簡而言之就是要讓教育對象能夠清晰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大學生是社會生活的主角,他們的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直接影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效果。這是高校和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而這對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有著無可退休的責任。加強勵志教育就是要充分肯定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這樣才能盡可能地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樣才能樹立一個正確的理想信念。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三)這是符合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社會目標的實際需求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這需要成為大學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加強勵志教育,能夠增強大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念和積極性。要想真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保證黨和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這就更需要在大學生教學中加強勵志教育[2]。
(四)這是符合全球化發(fā)展趨勢的最佳選擇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推進,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加頻繁,這就在不經意間推進著高校教育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然而隨著一些西方的文化沖擊大學校園。很多大學校園里呈現出多樣化的西方價值觀、人生觀,大學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有些大學生理想信念變得消極,甚至有些大學生開始對社會主義信念不堅定,導致精神迷茫,理想信念缺失。因此加強勵志教育能夠讓大學生更好的鑒別和選擇多種思想,并能夠依據自身的狀況和社會發(fā)展,確定人生目標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勵志教育的具體路徑
(一)通過各種勵志教育方法能夠更好地調動大學生內在的精神動力,從而能夠讓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繼續(xù)保持積極行為與態(tài)度,其他學生也能夠積極進取,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豐富教育內容。例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賞識教育,發(fā)掘大學生的閃光點。學賞識教育成功最關鍵的是教育者自身的素質。要堅持實事求,抓住教學內容的共鳴點。堅持用事實教育當代大學生,把握共鳴點。勵志教育并不是單純的教育,最好需要舉一些實例讓大學生樂意接受,最好采用言傳身教的說教方式。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舉的例子要是貼近咱班級里一些優(yōu)秀學生的,并在寓理于事,教師在講述事實時一定要突出事實本身的特點,然后進行針對性地概況分析,這樣所得出的相關道理才能讓大學生有認同感。通過樹立榜樣,以現場課堂為例,用實例來引起他們思想上的共鳴。
(二)側重載體作用,要挖掘出興奮點。要給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體驗機會,讓大學生在能夠在實踐中得到認可和滿足,這樣能夠進一步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與此同時,還能夠讓大學生在社會中留意到屬于自己的地位,不會再感到孤獨,不會再感受到沒有歸屬感,重塑他們對社會以及生活的信心。此外,社會給予大學生的特殊角色定位是由期待他們自身發(fā)展特點所決定的。過高或者過低的社會要求都與大學生自我實現不匹配,這不僅僅會影響到大學生社會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甚至會使得他們有社會逃避行為。因此充分發(fā)揮各種載體的優(yōu)勢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大學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體育、讀書、辯論賽及網絡博客等一系列的活動形式結合起來,讓他們在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中懂得參與和互動。另外要引導學生每天找尋自己優(yōu)點引,讓他們能夠對任何事都能夠有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從而進行激勵教育,提升其內動力[3]。
(三)引導挫折教育,培養(yǎng)他們抗打擊能力。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壓力錯綜復雜,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師要想真正工作實踐中側重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化壓力為動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具體來說:
1.多鼓勵他們去體驗生活。大學生即便是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壓力,生活也不會得到滿足。因此教師可以在社會實踐中安排學生面對一些事情,讓學生學會處理和解決問題,他們才會得到真正滿足,體驗到生活的意義。
2.要讓大虛設設立一個激勵自我的社會目標。
3.要合理安排好學習、工作與生活,做到有規(guī)律。
4.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防御心理,例如合理化、幽默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代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所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主要原因是這些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以及價值目標?;诖?,加強大學生勵志教育能夠更好的實現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玉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資助育人的有效策略[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28):4-5.
[2]楊丹.談如何以勵志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J].才智,2018(12):63.
[3]孫京南.以勵志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J].現代交際,2017(22):144.
(作者單位:南昌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