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榮
〔關鍵詞〕 幼兒科學教育;組織;操作活動;作用;體會
〔中圖分類號〕 G61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1(B)—0029—01
一、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組織操作活動的作用
1.可以激發(fā)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
在幼兒科學教育中,運用實物、圖片等組織幼兒動手操作,既能激發(fā)起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又能增加課堂練習的密度和廣度。比如,在組織活動“磁鐵的奧秘”時,準備的材料不是人手一份,而是將各種各樣的材料,分別放在幾張桌子上,讓幼兒自己去選擇,自己去擺弄。過十幾分鐘后,請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全班同學。幼兒興趣很濃,表現很積極,他們爭著說有的東西被磁鐵吸起來了,有的東西磁鐵吸不起來。這時,教師讓幼兒把能被磁鐵吸起來的東西放在一邊,吸不起來的東西放在另一邊,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是鐵就能被吸起來,不是鐵就吸不起來。這樣,讓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科學知識,有助于拓寬幼兒的探索思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可以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幼兒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各種操作活動,幼兒能發(fā)現很多新的問題,有時還能發(fā)現教師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比如,組織活動“水和冰”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在離園前,每人拿一個小茶杯裝滿水放在教室外面。第二天來幼兒園時,幼兒發(fā)現茶杯里的水變成了冰。教師可以讓幼兒摸一摸、敲一敲凍好的冰,之后再讓他們把裝著冰的茶杯放在陽光下。過二十分鐘后,幼兒觀察到冰又變成了水。這時,教師再讓幼兒討論冰和水相互轉化的條件。通過討論,幼兒都知道了溫度是水和冰相互轉化的條件,夜里溫度低,水變成了冰,冰經過太陽曬,溫度高了,又融化成了水。實踐證明,這樣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還提高了幼兒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讓幼兒獨立操作,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操作時,教師要讓幼兒自己選擇,自己決定,自己進行觀察,最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如,秋天到了,滿地都是金黃色的葉子,教師可以帶幼兒到戶外活動。幼兒會不由自主地撿起葉子,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一次“有趣的葉子”的科學教育活動,讓幼兒把撿到的葉子帶到活動室里進行比較,進而分類,并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分成幾類,用的是什么方法。幼兒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他們有的是按葉子的形狀分的,有的是按葉子的顏色分的,有的是按葉子的大小分的,還有的是按葉子的厚度來分的。實踐證明,這樣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觀察力,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組織操作活動的體會
1.操作活動是進行幼兒科學教育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教師要進行充分的準備,計劃的制訂、條件的創(chuàng)造、材料的準備、問題的提出以及探索過程中對幼兒的指導等等都要經過深入的思考,這樣才能組織好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
2.操作的過程既是幼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又是教師指導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
教師要用自己探索科學知識的熱情來感染幼兒,還要和幼兒一起探索,一起討論。
3.開展操作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幼兒開展操作活動。同時也要克服怕麻煩的思想,因為開展操作活動時,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物質材料,這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教師還要注意觀察,不斷總結得失,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