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心理咨詢從業(yè)者本應替人們驅除“心魔”,而章瑩穎案中,伊利諾伊大學咨詢中心的兩名心理社工卻釋放“魔鬼”,任其興風作浪,為害人間。慘案向世人敲響警鐘:心理防線一旦失守,“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將成為現(xiàn)實。
冷漠的社工
2019年6月,“章瑩穎案”進入審理階段,案發(fā)前曾為嫌犯克里斯滕森做心理咨詢、聽聞其“謀殺計劃”的兩名心理社工遭到起訴。
提起訴訟的章瑩穎遺產(chǎn)管理人稱,伊利諾伊大學咨詢中心社工托馬斯·米巴赫和詹尼弗·莫平“縱虎歸山”,明知克里斯滕森有企圖實施謀殺的危險心理,卻未采取必要的緊急措施,而是任由他繼續(xù)擔任教職,嚴重威脅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學生的生命安全。由于心理咨詢?nèi)藛T不作為,“心有魔障”的克里斯滕森依然是受尊敬的大學助教。這也讓他相信自己不是精神變態(tài)或反社會的人,雖有殺人想法,但心理并無大礙,不用尋求及時的和長期的治療。
起訴方稱,正是米巴赫和莫平兩人的冷漠和大意,直接導致了章瑩穎被綁架和殺害,請求法庭作出公正判決,讓他們作出賠償,承擔訴訟費用,得到應有的懲罰。
根據(jù)伊利諾伊州相關法律,如果患者對某個人存在暴力威脅,心理咨詢師需要向警方提供患者信息。聯(lián)邦政府則規(guī)定,醫(yī)師不得以任何形式透露患者的醫(yī)療信息,但當患者可能對自身或社會造成威脅的時候,醫(yī)生可以違反保密條例。
致命的錯誤
克里斯滕森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留校擔任助教。2017年3月21日,就在案發(fā)前三個月,他到學校咨詢中心尋求幫助,在咨詢過程中承認自己藥物和酒精濫用行為,對連環(huán)殺人有強烈興趣,腦中總盤旋著自殺和謀殺的想法。當時,他因成績糟糕,攻讀博士學位的計劃受挫,已持續(xù)九年的婚姻也出現(xiàn)危機,妻子開始考慮開放式婚姻并與他人約會。據(jù)稱,在心理測評中,克里斯滕森的抑郁、焦慮、家庭因素導致的痛苦和藥物濫用等指數(shù)的得分接近最高值。他還在全程錄像的心理咨詢過程中談論了自己的抑郁情緒、婚姻問題以及自殺和謀殺他人的念頭。
在首次接受心理咨詢一周后,克里斯滕森重返學校咨詢中心,先后接受了社工莫平、米巴赫的心理咨詢。在與社工莫平談論他的婚姻問題時,他稱自己可能會自殺,但又表示已經(jīng)感覺好多了。莫平隨后將克里斯滕森轉給了有臨床治療執(zhí)照的社工米巴赫。在咨詢過程中,他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謀害他人的企圖。他稱自己一直在琢磨怎么能在殺人后逃脫法律懲罰,還承認購買了可以用來運輸和處理尸體的工具,不過又稱已經(jīng)把它們處理掉了。
起訴方稱,社工莫平和米巴赫為克里斯滕森設計了治療方案,但沒有針對他的危險心理采取緊急措施就讓他離開了。兩名社工完全能夠預見他對在校學生的潛在威脅,卻不管不顧,聽之任之。
起訴方強調,莫平和米巴赫蓄意忽視克里斯滕森對他人的威脅,讓其脫離他們的看護,像個沒事的人一樣重返校園,也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保護學生,以避免上演羊入虎口的悲劇。這種行為極度不負責任,他們應當為此受到良心的譴責。
魔鬼的自白
心理咨詢?nèi)藛T的失職,卻成為案發(fā)后克里斯滕森渴望抓住的救命稻草。為避免死刑判決,他的律師打算請專家出庭證明,大學咨詢中心本應給予克里斯滕森更多關注和護理。
控辯雙方圍繞是否應該允許這位專家出庭展開激烈爭論。法官表示,如果陪審團成員中有人被說服,認為咨詢中心確實沒有盡到責任,那克里斯滕森很可能因此保住性命。
在辯方律師提交的法庭動議中,這名冷血殺手作案前可怕的內(nèi)心世界得以披露。在接受校方心理咨詢時,克里斯滕森坦承,他曾因精神健康問題幾度入院治療,過去一年內(nèi)有過自殘行為和傷害別人的想法,最近一個月內(nèi)多次認真地考慮過自殺。
伊利諾伊大學咨詢中心接待人員的筆記本上,記錄著這名“殺人惡魔”的自白:“克里斯滕森,29歲,在19歲的一次嚴重事故后開始濫用藥物,一直以來他都在服用維柯丁。”
“到2017年3月為止,他已經(jīng)濫用抗抑郁藥和安眠藥長達一年。這些藥是麥金利健康中心的精神病醫(yī)生開給他的?!?/p>
“他講了很長時間關于自己酗酒的情況?!?/p>
“克里斯滕森認為他十幾歲就得了抑郁癥,但直到接受這次咨詢之前兩年,才意識到自己應該尋求治療?!?/p>
“克里斯滕森說他每晚的睡眠時間只有四小時左右?!?/p>
“克里斯滕森五月將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卻感覺自己是個廢物,因為他放棄了博士學位?!?/p>
“他說,在妻子提出想要開放式的婚嫻后,為了挽留妻子他才勉強同意,為此他一直考慮自殺?!?/p>
“克里斯滕森說,他母親也酗酒,他不怎么和他的兄弟姐妹說話,跟童年的伙伴也失去了聯(lián)系?!?/p>
“他說,在學術夢破滅之后,他開始瘋狂迷戀連環(huán)殺手。他說他多次產(chǎn)生實施謀殺的想法并表示自己曾將計劃付諸行動,購買了一些工具,但后來又給退了同去。”
“他說他那些殺人的想法可能只是一時興起,他不認為自己是個精神變態(tài)或反社會的人。他希望通過說出這些想法,卸掉心頭的包袱?!?/p>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盡管克里斯滕森一再流露殺人和自殺的想法,但從未透露自己有正要付諸實施的殺人計劃。
“放棄”的辯護
克里斯滕森的律師一直計劃辯稱被告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以尋求避免死刑。他們表示,并不因克里斯滕森的所作所為而怪罪大學咨詢中心,只希望陪審團成員中有人能同情嫌犯:“專家出庭作證將有助于陪審團認清真相,了解章女士去世前幾個月發(fā)生的事情,并據(jù)此作出正確的判斷,決定是否放克里斯滕森一條生路?!?/p>
伊利諾伊大學負責公共事務方面的助理校長、校同發(fā)言人凱勒稱,對于克里斯滕森的心理護理,她不作評論,但表示支持學校咨詢中心?!鞍凑章?lián)邦和州里的個人健康信息隱私安全法律,我們不能對給予任何學生的診療發(fā)表評論,但我們對咨詢中心職員向學生提供的治療和服務有信心。他們都接受過良好的從業(yè)訓練,有全美一流的精神健康護理水準?!?/p>
辯方曾在2018年12月向法庭提交文件,要求在量刑階段援引專家證人就嫌犯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作證,作為對嫌犯免于死刑的辯護理由??死锼跪v森的律師多次以被告需要精神鑒定,需要出庭作證的心理健康專家尚未做好準備等為由,要求延遲審判日期。然而,2019年4月,距離審判僅幾周之際,在沒給出任何理由的情況下,被告的律師突然提出“撤銷心理健康專家出庭作證”的要求,放棄以精神疾病為由進行辯護。原計劃即將開始的精神健康檢測也隨之取消。這種態(tài)度的突然轉變讓章瑩穎家人和律師感到震驚和迷惑,猜測這可能是某種策略,或是克里斯滕森不愿和心理醫(yī)師交談。在此之前,被告的律師曾提出在精神健康檢測中對檢方心理專家加以限制,比如不能向克里斯滕森詢問其被控罪行的事實真相。而法官拒絕了律師的這一動議。
2019年7月,在該案量刑庭審期間,法官駁回了辯方律師讓一名精神病醫(yī)生出庭作證的請求。這名醫(yī)生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曾九次接診克里斯滕森,診斷出其患有抑郁癥。法官認為,辯方已放棄心理健康辯護,再讓心理健康專家出庭作證是不合適的。但法官表示允許辯方證人談論克里斯滕森和他家人過去有過的精神健康問題。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咨詢師隨后得以出庭。辯方希望借此證明大學咨詢師沒能給予罪犯及時的心理干預。據(jù)大學咨詢師稱,克里斯滕森在接受咨詢后,拒絕了免費住院治療和向更加專業(yè)機構咨詢的建議,堅稱自己能夠好轉。而為辯方作證的心理學倫理學專家則稱,被告病情嚴重,存在重大風險,應有更多的重癥監(jiān)護,如果當初得到更好的治療,或許可以避免這起悲劇。
救贖的可能
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對克里斯滕森作案的影響有多大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精神和心理異常造就了大批冷血殺手。歷年來的幾項研究表明,美國每年平均約有1000起殺人案由患嚴重精神疾病的人實施,據(jù)說這一數(shù)字還在不斷增長。而治療精神疾病條件較好的州,殺人案的發(fā)案率也相對較低。
《美國精神病學與法學學會雜志》上刊發(fā)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10%的兇殺案由患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和其他精神疾病的人造成。而且,這項研究只涵蓋了那些作案后入獄服刑的人,沒有包括因患嚴重精神疾病無法接受審判,最終被送入醫(yī)院治療的兇手。所以,研究中10%的數(shù)值僅是保守估計。而在其他國家開展的14項類似研究顯示,平均9.3%的兇殺案由嚴重精神病患者所為。研究還發(fā)現(xiàn),實施謀殺的精神病患者中80%曾接受過治療,但很多人在作案的時候都停止了治療。
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去機構化運動”讓大量精神病患者離開醫(yī)院,回到社會。精神病床位少了,犯罪卻增加了。在運動之前開展的至少五項研究顯示,美國患精神病的殺人兇手僅占總數(shù)的1.7%至3.6%。杜克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艾倫·弗朗西斯與精神治療醫(yī)師馬克·魯法羅合著的文章指出,數(shù)十年前,當大型州立精神病醫(yī)院紛紛關閉后,節(jié)省出來的經(jīng)費本應用于社區(qū)治療和住房保障,但政府卻把這些錢用在了減稅和修建監(jiān)獄上。結果導致有精神疾病的人當中,35萬獲刑入獄,25萬無家可歸。保障精神疾病治療經(jīng)費不能徹底消除兇殺犯罪,但可以預防很多悲劇發(fā)生。而這也是最劃算、最人性化的辦法。
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富勒·托里說:“統(tǒng)計數(shù)字令人震驚,尤其是當我們意識到,如果這些殺人兇手能得到妥善的治療,大多數(shù)悲劇都能得以避免。人們往往認為兇殺案跟濫用藥物關系最大,卻沒意識到10%的兇殺案都是那些沒得到及時治療的精神病患者干的。如果我們的精神病治療體系足夠健全,能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療,很多慘案本來不會發(fā)生。救贖之道不是把那些精神病患者重新關進醫(yī)院長期監(jiān)禁,而是想辦法確保他們在社區(qū)得到必要的治療?!?/p>
(責任編輯:張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