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亮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處于上升階段,因此小學教育應當積極的關注到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引導,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和能力提升。本文從STEM教育對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提升的意義的角度出發(fā),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STEM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做出了一些探究實踐。
關鍵詞:解決問題能力;STEM教育;小學科學;教學運用
STEM教育是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首先提出來的一種能力概念,后來經過不斷的演變成為了現(xiàn)階段小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實際需求。其主要包括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知識的綜合,這就對于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不僅僅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能力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成長。
1 STEM教育對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提升的意義
1.1 STEM教育培養(yǎng)問題思維
筆者認為,解決問題能力應當拆分來開,其最基礎的就是學生自身的問題思維,然后在問題思維的基礎上逐漸的發(fā)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STEM教育對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提升的首要意義就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思維。為題思維充斥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生由于自身好奇、好動的特點,對于外界事物的探索是十分熱情和好奇的,因此教師應用STEM教育不僅僅契合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更是可以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和能力的發(fā)展。并且,STEM教育能夠讓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一思維,這種思維可以幫助學生逐漸的掌握面對問題時正確的解決步驟。
1.2 STEM教育促進問題能力
學生只有在具備問題思維的基礎上才能夠進步的討論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依舊采取的是“手把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僅極大的壓迫了學生的主動性,更是讓學生學會了按部就班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教師僅僅告訴學生面對什么問題是應該怎么做,卻沒有告訴學生怎么分析問題。因此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一直停留在初步的階段。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應用STEM教育不僅僅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情境,更是可以讓學生逐漸的養(yǎng)成正確的分析問題的思維,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
2 基于解決問題能力,STEM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
2.1 運用STEM教育,培養(yǎng)解決生活問題能力
小學階段科學知識適合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應當利用科學學科的這一特點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僅可以鍛煉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還能養(yǎng)成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并且驅動學生自主分析,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例如,筆者在進行“拉力、彈力、反沖力、摩擦力的特點與應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筆者就會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對于拉力、彈力、反沖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點進行初步的認知,然后拋出問題:“你知道在生活中哪些里屬于這幾種力之一嗎?”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且通過生活實例進行列舉。然后筆者繼續(xù)根據發(fā)出問題:“你知道這些力的特點之后,在生活中運用它會有什么技巧嗎?”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考,促進學生的解決生活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2.2 運用STEM教育,鍛煉解決復雜問題能力
科學學科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僅有助于學生的思維層次的提升,更是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綜合成長和發(fā)展。STEM教育認為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進行學生復雜問題能力的解決,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安排實踐來促進學生面對復雜問題的能力。例如,筆者在進行“觀察蠶寶寶”教學過程中,筆者在布置實踐活動時僅僅只給了學生大概的活動實施步驟,而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則是需要學生自行進行設計。學生通過資料的收集能夠找出蠶寶寶生存的適宜溫度、蠶寶寶的食物規(guī)律、蠶寶寶的適應環(huán)境等,學生通過互相討論能夠逐漸的發(fā)現(xiàn)自身方案中的漏洞并且加以補足。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充分的鍛煉學生面臨復雜問題時的能力。
2.3 運用STEM教育,促進解決跨學科問題能力
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不應當局限于科學這一門課程,而是應當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構建學生跨學科問題解決能力,將這種能力逐漸的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習慣中,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例如,筆者在進行“長度的測量與表示”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筆者就會通過問題:“大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是怎么表示長度的?”“那么實際生活中又是怎么表示長度呢?”“兩者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相同?”通過這樣的問題形式讓科學和數學形成聯(lián)系,最終都落實到實際生活中,促進學生解決跨學科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3 結語
解決問題能力是小學生需要具備的一個重要能力之一,在以往小學教學中由于教師灌輸式的課堂模式很難讓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得到發(fā)展,但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應用STEM教育,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北生.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J].現(xiàn)代化教育,2016.
[2] 儀曉芹.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教學融合途徑分析[J].科學教育,2017.
(作者單位:廣州市增城區(qū)鳳凰城中英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