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賽萍
摘要: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必須是一個具有深邃思想的思考者,不能將自己囚禁在狹隘的專業(yè)技術上,應該博覽群書,多研究萬事萬物的哲學規(guī)律,成為一個具有淵博學識的人。人類是屬于宇宙萬物的一個部分,與萬事萬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著想通的成分,作為管理型的人物,應該對事物進行深刻的研究,方能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從而提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避免因認識不到位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經過大量的事實研究,我們不可否認,人的性格是受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切事物都逃離不了時間與空間這個體系,時空一旦發(fā)生變化,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都要重新進行組合,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人類的一切行為習慣均受到時間與空間的影響。
最早的教育管理者,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等。當然,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老子、莊子等,其頗具震撼力量的思想體系更是深遠地影響著當今世界教育。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中國的教育思想其實是亙古的真理,是人類永遠值得學習的瑰寶,那閃耀了幾千年的經典并沒有因為新世紀新科技的到來而顯得黯淡無光。人類一直沒有放棄對教育的延續(xù),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不停地尋找著新的理念,力求通過一系列改革來尋求新的突破,尤其是教育管理,更是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主題。在對教育進行分類分班這種具體化的今天,有效的班級管理在促進教育發(fā)展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班級管理中教師所面臨的地位挑戰(zhàn)
隨著時代的要求,教師已經從神壇上走下來,與普通大眾融為一體,教師職業(yè)與其他職業(yè)并無等級之分,甚至要求與學生平等相處,縮短距離。客觀事實表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難免會因為教師身份的大眾普通化而產生些許肆無忌憚,甚至即使在教師的面前隨意表現出自己的不良行為他們也覺得是正?,F象,任其自由而不加以約束。尤其是中學生,由于年齡局限,仍處于半懂事狀態(tài),這樣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在農村,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多數家長文化層次偏低,不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便不足以為孩子提供正常的家庭教育,放任自由,在孩子的人生起步階段便留下了不良的教育開端。誰都知道,真正的教育管理不僅只是學校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為基礎,進入學校班級之后,勢必為班級正常管理帶來較大的累贅,加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各方面的基礎及涵養(yǎng)參差不齊,必然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
現代教育提倡“啟發(fā)式”和“引導式”教育,甚至大力宣揚情感教育,這種思想無疑是古往今來最具有價值的教育模式,實際上傳統(tǒng)教育管理并沒有否定類似的思想,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已經將其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即使如此,無論任何時代,這種教育理念的運用也得有相應的條件作為基礎。無論是“啟發(fā)”還是“引導”乃至情感式教育,其方法均要在具有一定思想基礎的學生身上方能產生明顯的效果。正如上文所說,學生群體參差不齊,尤其是這個時代的學生更為明顯,班主任要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為學生建立一定的思想基礎或者扭轉其某些已經成型的不良習慣,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隨著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現代大部分家庭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他們無疑是長輩們心目中的奇珍異寶,相比于非獨生子女的家庭而言,獨生子女家庭的長輩對其子女更是呵護有加。不可否認,這純屬人之常情。然而問題便由此產生,畢竟大部分家長不是專業(yè)的教育家,多數情況下,他們給予孩子的父母之愛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無法把握父母之愛的尺度,將自己從未體驗過的快樂和幸福全部給予孩子,生怕他們受到半點委屈,這種做法即使偶爾覺得不對也往往因為情感的濃烈而淹沒了理性的思考,對孩子所提出的一切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忍讓。在這種家庭教育作為基礎的情況下,心理極為脆弱,承受不了任何打擊,只懂得索取而不知道付出,自私自利,從不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好都是理所當然的。當然,還有部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心理更加扭曲,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一旦偶爾得不到便要暴跳如雷,性格極為暴躁甚至于殘酷。面對存在如此心理的孩子,班主任也感到頗為棘手。
二、精研班級管理方法,以學生個體區(qū)別關注學生
在這個教師神圣角色被淡化的時代,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們所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學生,如何讓各種“怪異”型的學生“臣服”于自己的管理之下,便是我們探索的主題。
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必須是一個具有深邃思想的思考者,不能將自己囚禁在狹隘的專業(yè)技術上,應該博覽群書,多研究萬事萬物的哲學規(guī)律,成為一個具有淵博學識的人。人類是屬于宇宙萬物的一個部分,與萬事萬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著想通的成分,作為管理型的人物,應該對事物進行深刻的研究,方能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從而提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避免因認識不到位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
經過大量的事實研究,我們不可否認,人的性格是受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切事物都逃離不了時間與空間這個體系,時空一旦發(fā)生變化,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都要重新進行組合,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人類的一切行為習慣均受到時間與空間的影響。人在誕生的那一瞬間,所處的時間與空間在那一瞬間便決定了他本身的一些屬性,有的人在這個時空所得到的某方面過多,某方面卻又頗為欠缺,這也符合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之人性百態(tài)。
面對千姿百態(tài)的學生群體,作為班主任,必須是一個人性的研究者,只有對人性做深入的探討與研究,才能找到相應的共性,制定千變萬化的管理“兵法”,以便于針對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根據萬事萬物哲學規(guī)律可以發(fā)現,無論什么樣的系統(tǒng),都要遵循平衡原理,只有當各個部分協(xié)調平衡,整個系統(tǒng)才能相安無事,才能正常發(fā)展。對學生群體的管理同樣如此,整個班級的學生便是一個系統(tǒng),每個學生是這個系統(tǒng)的個體組成部分,然而,每一個部分在這個系統(tǒng)中都有其獨自的個性,一旦個體出現偏差,整個系統(tǒng)將會失去平衡,不利于整體的發(fā)展。
總之,班主任是班集體建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能去壓制學生,要用正確的思想去引導學生,引導學生逐步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讓學生明白不是老師要求我怎樣做,而是我應該怎樣做,逐步時間班級管理自動化。班主任要像父母般去關心、愛護學生,教育學生,只有當這種愛在學生的心中升華,化為積極進取、好學上進,克服困難的內動力時,學生在各方面才有進步,教師的班級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