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凡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及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的更新,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及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通過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深入課堂中進行自主探究、思考及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了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措施,本文針對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特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式學習;教學實踐
自主探究式學習主要是指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在數學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解決數學問題及尋找答案的一種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實施自主探究式學習,應給予學生引導及帶領,通過多元化的教學途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及思考,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的有效性及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特點分析
自主探究式學習具有一定的特點,一是自主性的特點,這一學習過程主要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中要求教師給予學生引導、組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力量獨立自主地選擇、實施、落實及評價各項學習活動,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創(chuàng)新與實踐。二是實踐性的特點,在實施探究式學習的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及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推理、分析、思考、設想數學知識點,優(yōu)化數學知識結構,促使學生掌握更多數學學習技巧,感受數學情感。三是開放性的特點,即觀念開放,教師在這一教學中應相信學生,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平臺;然后是開放性的教學方式,轉變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以翻轉課堂、小組合作互動、案例教學等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及學習。最后是教學流程的開放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促使學生占據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帶著問題很好地融入課堂中并進行解決。四是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素質教育與創(chuàng)新教學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要求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自主探究式學習的需求,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嘗試解答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及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們敢于創(chuàng)新及設想。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實踐措施
(一)利用微課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及手段的教學優(yōu)勢,積極開展微課視頻的教學。教師在備課階段將章節(jié)內的重點、難點、知識點以制作微課視頻解說的方式上傳至學生的學習平臺上,并在微課中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積極思考與探究。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并將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理解及未能很好掌握的知識點記錄下來,選擇在線上或課堂上提出問題。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典型、代表及普遍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花費5~10分鐘的時間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分析、討論及互動,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更熟悉地掌握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二)積極開展誘導及啟發(fā)性的數學課堂教學,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積極進入問題討論的活動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自主意識。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設計具有啟發(fā)性的數學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融入問題中進行思考探究,提高數學問題的探究意義及價值。在提出探究性的數學問題后,教師還應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及引導,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及獨立的空間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及思考之后可以適當地給予意見及指導。如在進行《圓柱與圓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研究如何計算圓錐的體積,引導學生準備好圓錐體容器及圓柱體容器、沙土等物品,讓學生將沙土裝入圓柱容器,繼而倒入圓錐容器中,對比兩個容器中沙土的重量是否一致,并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在實驗完成后要求學生們在班級內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及看法,進行實驗的反思及總結,促進學生們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yǎng)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還應重視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互動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幫助、相互啟發(fā)及促進,促使學生掌握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們綜合數學素養(yǎng)及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利用微課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積極開展誘導及啟發(fā)性的數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等多元化的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岳現(xiàn)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新課程(中),2018(6).
[2]張成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89).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