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朝陽
教材中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耐人尋味的散文,在日常教學中,一些教師不注重對具有散文特質(zhì)的課文進行挖掘、發(fā)現(xiàn)與品味,使得這些散文與普通的閱讀教學等同,致使課堂缺少了散文獨有的味道。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教出散文的味道來呢?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就散文表達的細膩之處仔細感悟品味,以使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散文味”。
一、品讀用詞之精妙
散文的用詞巧妙,主要在于這些詞語貼切地表現(xiàn)出了作者的人生經(jīng)驗,其中的每個字、每個詞都蘊藏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因此,在散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就這些詞語進行細細品味,以讀出作者用詞之精妙,讀出這個詞語傳遞出的情思與味道。
1.讀詞悟情感
散文中有許多詞語凝聚著作者深深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帶而過,那么,學生也就很難感受到散文那獨特的味道。因此,教師要善于就這些詞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文本語言所釋放的情感。
如《愛如茉莉》一文中有這樣的描寫:“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在學生閱讀這個句子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坐、臥、伏”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進行品讀,發(fā)現(xiàn)從爸爸睡覺的姿勢可以看出他即使是睡著了也對媽媽不放心,仍然在擔心著媽媽的病情。另外,對“緊握”一詞進行品讀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詞語背后更多地傳遞著爸爸為減輕媽媽病痛在力量上的支持,這是一種默默的掛念,傳遞著溫暖,他握住的不僅是媽媽的一只手,更是媽媽的一顆心,是平安,是一輩子對媽媽的承諾,這正是對“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最好的寫照。
2.讀詞品意味
一些詞語本來有自己的意思與特性,當運用到文章中時,這些詞語的特性就很容易被改變,并且有著特別的意味,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獨具慧眼,就這些詞語用法獨特的地方引導學生挖掘、體驗、感受,以使學生從中真正感受到散文的獨特意味。
如《姥姥的剪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痹谶@句話中,“拴”字一詞的本義是用繩子系住,再打上結(jié),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卻說姥姥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剪紙怎么能起到“拴”的作用呢?在這兒,如果學生只是從平常的意義上理解,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詞語,揣摩詞語那獨特的意味。經(jīng)過仔細揣摩,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表面來看這個詞語“拴住”的是孩子對自然的向往,是孩子的調(diào)皮野性,但實際上隱含著姥姥對孫子的關(guān)愛體貼,讓作者感受到的是濃濃的親情。這樣理解以后,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體驗也必將會更加深刻。
二、品讀語句之精到
散文的語言特點不光表現(xiàn)在一些詞語的運用上,還表現(xiàn)在一些獨特的句子上,教師要能夠就這些有特色的句子引導學生細細感悟體會,以使學生能夠真正走近作者,體會到作者那獨有的情感。
1.品讀富有節(jié)奏的短句
在散文中,短句因其口語化特征明顯、節(jié)奏明快、韻律清晰等特點,在創(chuàng)作時深得作者的厚愛。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這些短句細細咀嚼、品味,真正感受到散文句子表達的魅力。
《安塞腰鼓》一文在語言上的最大特點就是運用了大量鏗鏘有力的短句,課文開頭“一群茂騰騰的后生”這個短句獨立成段,把年輕后生熱烈奔放的情感一開始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再如“忘情了,沒命了!”這樣的短句有力地表現(xiàn)出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止,源源不斷的感覺。再如“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樣的短句情感濃郁,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黃土高原的贊美。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反復品讀這些短句,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品讀中真正感受到短句在散文中起到的藝術(shù)渲染效果與那獨特的魅力。
2.品讀前后矛盾的句子
在一些文章中,作者為了表達的需要,經(jīng)常會運用一些讓讀者感到前后矛盾的句子。如果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對這些矛盾之處一帶而過,那么,學生也就很難真正感受到散文那獨特的表達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就這些矛盾之處細細挖掘,以使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散文那獨特的魅力。
如《灰椋鳥》一文開頭有這樣的語句:“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在課文結(jié)尾處又這樣寫道:“沒有……沒有……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灰椋鳥的情感態(tài)度已經(jīng)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這些前后矛盾之處引導學生展開細細的品讀與探討,從而使學生明白正是因為作者親眼觀看了鳥兒歸林時的壯觀場面,才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熱烈與美好,也正因為如此,才使作者的情感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這樣的安排看似不合情理,又在意料之中。這樣教學,水到渠成,可以使散文的獨特魅力充分展現(xiàn)出來,起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品讀散文之獨特
散文是一種個性化特點比較明顯的作品,每一篇作品中的人、事、景、物等都隱含著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因此,不同的散文風格不同,給學生帶來的閱讀體驗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感受其風格的獨特之處,增強課堂教學的魅力。
1.關(guān)注獨特的語言風格
每篇文學作品由于作者不同,他們在性格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等方面也自然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這就導致這些文學作品的風格迥異。在教學時,通過閱讀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風格作品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如《黃河的主人》一文主要描寫了波濤洶涌的黃河以及黃河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形象,贊揚了艄公機智、勇敢、智慧與戰(zhàn)勝黃河的堅強決心。為了凸顯艄公的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一是羊皮筏子的小、輕與皮筏上的人多、重等形成對比,;二是皮筏上乘客的心態(tài)與岸上人的心態(tài)進行對比。除此之外,這篇散文在展現(xiàn)人物心理方面也有其獨有的味道。整體看來,這篇課文意蘊深刻,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流暢,富有激情,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就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細細的品味,從而使他們對文章的整體語言風格有一個細細的了解與把握,散文的獨特魅力也就在課堂教學中凸顯了出來。
2.關(guān)注文中場景的穿插
對于一些散文類的文章,當作者在敘述某一時期的經(jīng)歷或者情感的時候,在行文時往往會穿插一些當時的場景,這樣的穿插不僅可以使文本內(nèi)容更為充實,還可以突出作者想要表達的那種獨特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方能發(fā)掘。
如《我和祖父的園子》是一篇回憶性質(zhì)的散文,主要講了作家蕭紅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對祖父的思念之情。本文中 ,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自己在祖父園子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樂逍遙的生活,給人以美的享受。為了加深對祖父的了解與認識,文中還特意穿插了這樣一處場景:在鏟地的時候,“我”把谷穗當作狗尾巴草鏟掉了。從這個穿插的片段中,學生可以感受到祖父對“我”深深的溺愛,即使“我”把谷穗鏟掉了,祖父也給予“我”足夠的包容,并給“我”進行耐心的講解,也正因為如此,作者的童年生活才充滿了無盡的快樂。這就是穿插藝術(shù)在散文中那獨特的魅力。
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提升綜合能力,是教學的首要目標。因此,在教學散文時,教師就要從關(guān)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甚至一個微不足道的標點符號入手,引導學生細細感受品味,分享作者那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樣才能教出散文的味道來。
(作者單位:安徽合肥市湖畔花園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