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紅艷
隨文練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文本內容為憑借,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僅靠一周一次的習作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如今的教學中,許多教師雖然對學生的練筆情況較為重視,但是,由于在練筆點的選擇上沒有把握好,要么是課課必練,要么是練的內容學生不感興趣,以至于出現(xiàn)學生產(chǎn)生厭煩或者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注意并不是每節(jié)課、每篇課文都需要進行讀寫訓練,只有找準文本的最佳練筆點,引導學生展開訓練,才能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讀寫能力。
一、在表達精妙之處練筆
文本中有許多語言優(yōu)美的句子,能夠給學生以美感,教師可以就這些文本語言最美之處引導學生進行賞析、品味、練筆,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1.寫一寫靜態(tài)美
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下冊《荷花》一文的第2自然段“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主要以生動形象的比喻以及對荷花細致入微的觀察與描寫,寫出了荷花的靜態(tài)美,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結合插圖感受一下作者筆下的荷花,以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荷花進行描寫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一些梅花的圖片,并對學生說:“剛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荷花,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看公園的梅花吧,這些梅花在開放時,更是芬芳迷人(出示圖片),請大家仿照文中描寫荷花的句子寫一寫梅花。”有了例子做基礎,以及教師特意準備的梅花圖片,在進行集體交流活動時,有學生寫得精彩極了:“聽說公園的梅花開了,我和爸爸趁著星期天一大早就來公園欣賞梅花。走到公園的一角,就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有的梅花已經(jīng)全綻放了,露出了嫩黃色的花蕊;有的梅花正在開放,開了一半,真想看到它完全開放時的樣子;還有的梅花還是花骨朵兒,小小的花蕾,看起來美麗極了。”
在學生讀完自己的寫話內容以后,教師應趁機讓這位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要寫三種梅花的樣子。學生認為如果只寫兩種的話不足以把梅花的美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寫四種的話又會給人一種過猶不及的感覺。就這樣,學生不僅會寫,還知道為什么要這樣進行表達,促進了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
2.寫一寫動態(tài)美
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一文是這樣描寫翠鳥捉魚的:“我正想著,它一下沖進水里,不見了?!豢诎研◆~吞了下去?!痹谶@段話里,作者主要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來表達翠鳥捕魚的速度之快。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小麻雀吃米粒的視頻,并對學生說:“翠鳥捕魚的速度很快,可能你稍微眨下眼睛就會錯過,那么你仔細觀察過窗外的小麻雀嗎?它們是如何吃食的呢?請大家想一想,寫一寫?!痹诮處煹膯l(fā)與引導下,有學生這樣寫道:“有幾只小麻雀看到我家院子里撒的米粒,它們東瞧瞧,西看看,想去吃米粒,可是又怕旁邊有人,我趕忙藏起來。麻雀一看沒人了,就趕緊去啄地上的米?!槿赋缘媒蚪蛴形?,一邊吃一邊發(fā)出嘰嘰嘰的聲音,好可愛的小麻雀??!”
在習作教學中,動作描寫是學生習作的重點,找準文本中動態(tài)描寫的練筆點,鼓勵學生展開練筆,讓他們學著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進行描寫,不僅降低了習作難度,還提升了他們的習作能力。
二、在結構精妙處練筆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就文本精彩處進行練筆,有助于表達方法在學生心中的內化,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1.重點句子寫一寫
如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一文中有這樣的描寫:“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石頭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痹谶@里作者主要按照事物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向讀者介紹了曹沖稱象的方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借助課后習題對曹沖稱象時的描寫進行排序,之后,再讓學生以“先……接著……然后……最后……”的順序寫上一段話。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寫道:“星期天,媽媽讓我自己洗襪子。我先在盆里倒點水,把襪子搓一搓,接著我又把襪子打上肥皂進行搓洗。然后,我先把水倒掉,又用清水把襪子沖洗了好幾遍。最后我把襪子晾在陽臺上。”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掌握了要按照事物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進行描寫的方法,習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經(jīng)典段落仿一仿
如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的第4自然段主要以先總后分的順序描寫了西沙群島魚的美麗。課文先總寫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接著以“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描寫了魚的種類多及好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仿照著這種形式描寫一下自己在公園里見到的金魚。在這個仿寫目標的引導下,有學生寫道:“公園里各種各樣的金魚,美麗極了。有黑色的,有黃色的,有白色的,有的頭上鼓著兩個大包,我真喜歡這些金魚?。 边@樣描寫,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結構形式的了解,還幫助學生習得了語言的奧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細心為學生選擇最佳的練筆點,以幫助學生感悟文本語言的精妙之處,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三、在空白之處練筆
在教材中,許多的文章有意猶未盡之處,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利用,鼓勵學生進行練筆,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還可豐富文本內容,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
1.文本結尾續(xù)一續(xù)
如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主要講了葫蘆主人的葫蘆葉子上有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吧,他沒有治,結果這些小葫蘆慢慢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課文至此結束,那么,葫蘆主人看到落光的葫蘆,會不會后悔沒有聽鄰居的勸告呢?如果他以后再種葫蘆,能夠收獲嗎?文中并沒有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這些話題對課文進行想象,再寫下來。這樣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動筆興趣,在學生想象寫話中,文本內容也會更加豐富多彩了。
在教學中,教師尋找到恰當?shù)木毠P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寫話,不僅能克服學生習作中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還通過訓練,能加深學生對遵循植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葫蘆主人的可笑之處,為學生續(xù)編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礎。
2.文本空白補一補
如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一文中有這樣的描寫:“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紙船上……傍晚,松鼠看到一只美麗的風箏朝他飛來,高興得哭了?!痹谶@些描寫中,對于小熊在收到松鼠的紙船以后,心里會怎樣想,它又會在風箏上寫什么內容,文中并沒有交代。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這些空白處進行補白,想象一下小熊心里會怎樣想,他會在紙船上寫什么。這樣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理解與包容,真正把握文本所要表達的內涵。
教材中的描寫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有時會留下一些空白,這就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良好的生發(fā)地。鼓勵學生就文本空白處進行補白,不僅能豐富文本內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的時候,要善于從最佳練筆處入手,幫助學生找準練筆的機會,提供表達抒寫的平臺,以激發(fā)學生動筆的欲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凸顯學生的創(chuàng)新智慧,以真正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發(fā)展與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阜寧師范附屬小學香港路校區(qū))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