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新
【摘要】校園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陣地,學生在學校中本應在享受安全的同時,靜心學習。然而,近年來,校園暴力以及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這也說明校園欺凌問題是十分嚴峻。但是從當前來看,校園欺凌事件并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這嚴重阻礙了我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農村地區(qū),由于整體教學水平較低,加上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比較嚴重,導致農村校園欺凌事件容易被忽視?;诖耍疚闹饕晕覈r村寄宿制學校為研究對象,在分析校園欺凌事件形成原因的基礎上,為有效解決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校園欺凌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將校園欺凌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學校;校園欺凌;原因與對策
近年來,各類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其實校園欺凌事件并不是這幾年才出現(xiàn),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有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只是當時的媒體還不夠發(fā)達,沒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很多教師以及家長沒有意識到校園欺凌事件的危害,因此沒有提出相應的策略進行干預。這就導致農村寄宿制學校校園欺凌事件危害程度不斷上升,并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農村寄宿制學校校園欺凌事件形成的原因
1.家庭層面
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長的思想以及家長的行為會對孩子的心理以及一些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甚至會使孩子誤入歧途。在農村家庭中,有些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家長雖然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但是由于自身素質較低,教育方式不夠妥當。有的家長仍然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會第一時間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這對孩子造成了錯誤的引導,讓孩子認為暴力能夠解決問題,所以這會導致孩子產生暴力的傾向,影響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樹立。
2.學校層面
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所以學校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但是從當前農村校園的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校在管理上仍存在較多欠缺。受教學條件以及教學水平的限制,部分學校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策略。所以當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時,很多教師僅僅將此類事件歸為紀律問題,在解決此類事件時,也僅僅是向學生強調紀律而已。這樣的管理導致一些學生的行為更為猖狂,在他們看來,自己的行為沒有受到較大的懲罰,這就助長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3.社會層面
社會的風氣也會對教育產生直接的影響,校園欺凌事件與社會風氣之間存在直接關系。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日益發(fā)達,所傳播的信息也良莠不齊,很多沒有進行過濾的信息直接進入青少年的視線中,這就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學生正處于成長期,對社會中的很多事物還沒有建立正確的觀念,他們的自制能力較差,很難抵御來自外界的誘惑與干擾。所以當一些不健康信息進入他們視線的時候,他們就會去模仿這些不良行為,這也從側面提升了校園暴力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二、農村寄宿制學校校園欺凌事件解決對策
1.家長要提升自身素質,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在教育這一問題上,家長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首先,家長應從自身出發(f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利用科學的管理辦法,為家庭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其次,家長在提升自身素質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入手為孩子做好榜樣。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簡單地以責怪、說教甚至暴力的形式來解決問題,而是要仔細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對孩子加強有效的引導,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夠主動改正錯誤。最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維護好家庭關系,夫妻雙方都要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負責任。當夫妻雙方出現(xiàn)矛盾時,雙方要及時溝通,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
2.學校要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校園環(huán)境
在教育過程中,一方面,學校需要將“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理念,從而為學生以及教師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人文環(huán)境。因為對于學校而言,只有建立了融洽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才能在教育的過程中培育出性格完善、人格健全、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這也能從根本上有效地減少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學校在日常的教學與管理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在管理的過程中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從而有效地維護校園的秩序,讓每位學生都能用紀律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3.社會各部門加強對校園欺凌事件的防治力度
農村地區(qū)的教育一般比較落后,所以社會各界要提升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程度。例如,農村村委會要加大對校園欺凌事件的宣傳力度,積極創(chuàng)建健康的周邊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社會各部門要為校園教育提供更多的便利,如可以為青少年舉辦集體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組織各類公益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這些公益活動中體會到社會對自己的關愛,并將這些愛傳遞給更需要幫助的同學;同時,還需要定期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使其明白自己的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使其形成正確的觀念,從而有效降低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三、結語
要想從根本上減少校園欺凌事件,就需要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生活在安全、溫暖的環(huán)境中,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李賜平,韓美琳.家庭教育視角下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及應對策略[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0(1):71-75.
王梓瑛.以農村留守兒童為例淺析校園欺凌現(xiàn)象頻發(fā)背景下未成年人法律維護體系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7(2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