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摘要:《爺爺變成了幽靈》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故事。踐行黃厚江老師的“共生教學(xué)”理論,執(zhí)教時關(guān)注繪本故事中圖畫與文字之間的“共生共長”。讀出圖畫里隱含的文字信息;讀出文字里隱含的畫面感;在繪本圖文的土壤里,“長”出新的圖文;圖與文,還可以相互修正,更趨完美。
關(guān)鍵詞:繪本閱讀共生共長畫面文字
《爺爺變成了幽靈》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故事。
艾斯本最喜歡爺爺了,可是爺爺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了。爸爸媽媽告訴小艾斯本,“爺爺變成了天使”“爺爺變成了泥土”,可是小艾斯本根本無法想象爺爺變成天使和泥土的樣子,因為爺爺是他最喜歡的人。
有一天晚上,爺爺變成幽靈回來了,是因為爺爺生前忘記了做一件事才變成一個只會不停游蕩、不停嘆息的幽靈。爺爺忘記了一件什么事呢?爺爺回憶了自己從小時候到成年后的往事,艾斯本也想起和爺爺一起做的好多事,他們都沉浸在愉快的回憶之中……不過這里面依然沒有爺爺忘記的那件事。最后,爺爺說:“我想起來了,我想起來我忘記什么事了?!睜敔斦f著,不再笑了,“我忘記對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于是爺爺跟小艾斯本鄭重道別,然后爺爺開心地走了,小艾斯本也從悲痛中走出來,上床睡覺了。
我在執(zhí)教《爺爺變成了幽靈》導(dǎo)讀課的時候,踐行黃厚江老師的“共生教學(xué)”理論,特別關(guān)注圖畫與文字的“共生共長”。
一、讀圖,讀出圖畫里隱含的文字信息
艾斯本回憶“你和我有關(guān)的事”,有四幅圖,我把它們投影出來,要求學(xué)生讀圖,以艾斯本的口吻,用“你,我,我們”說說圖畫的內(nèi)容。學(xué)生所描述的文字,比繪本原有的文字,更生動、形象、具體。比如,對于第四幅圖,對于“你撓我癢癢”,學(xué)生補充了很多充滿生活情趣的細(xì)節(jié):你在看報紙,我故意搗蛋,你一把捉住了我,撓我的胳肢窩,我笑得透不過氣來……
繪本故事的文字是極為簡練的,在閱讀繪本過程中,要根據(jù)圖畫內(nèi)容,設(shè)計課堂活動,從而“生成”更多的文字信息,豐富繪本原有的文字內(nèi)容。這是訓(xùn)練讀圖的能力,也是在訓(xùn)練想象力和表達(dá)力。
二、讀文,讀出文字里隱含的畫面感
繪本的文字,是很有畫面感的。有些文字直接對應(yīng)圖畫,有些文字里隱含著多幅圖畫,不局限于配圖的“這一幅”。
比如,對“我們在看一場無聊的電影時,打著呼嚕睡著了”這段文字,我讓學(xué)生設(shè)計并描述畫面。學(xué)生的描述非常有創(chuàng)意,有人說艾斯本捧著爆米花,依偎在爺爺懷里;有人說爺爺摟著艾斯本,張大嘴巴在打呼嚕;有人說艾斯本與爺爺打呼嚕,口水流下來……
讀文,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幅又一幅圖畫,這些“生成”的圖畫,又與繪本書上的圖畫相互作用,綴連成完整的畫面故事。
三、在繪本圖文的土壤里,“長”出新的圖文
艾斯本和爺爺回憶了很多事,但都不是爺爺忘了的那件事。我請學(xué)生回憶自己與爺爺一起生活的某個畫面,用幾句話描述這個畫面,用上“你,我,我們”。
天下的爺爺愛孫子孫女的方式是相通的。學(xué)生的描述,是基于繪本故事的,但是又融合了他們自己的生活。這就打通了繪本的圖文與學(xué)生的生活,兩者相互作用,相互成全。學(xué)生隨后分享了各自的“作品”,他們的講述有溫度,也有才情。
四、圖與文,還可以相互修正,更趨完美
這個繪本故事,有一個瑕疵。爺爺跟艾斯本道別的圖畫設(shè)計很好,有一種濃濃的、特別的氛圍,但是文字部分卻未能把這種氛圍傳遞出來,通俗地說,就是“圖文不配”。
我讀到這里的時候,總覺得是一個“鯁”。于是我請一位英語名師幫我找到了英文原版。終于發(fā)現(xiàn),“圖文不配”源于翻譯問題。
我曾經(jīng)努力嘗試,按照我對圖畫的理解來翻譯,也一直不滿意。后來發(fā)現(xiàn),著名的兒童文學(xué)作家徐榕對這個繪本的這幅圖有一個翻譯,文字很好,我把兩段話摘錄如下:
【彭譯】爺爺對艾斯本說,你要乖一點(但也不用太乖)。他們還說好了要時不時地想著對方(不過,不用一直想著)。當(dāng)艾斯本說要把爺爺?shù)恼掌瑨斓綁ι先r,爺爺開心極了,就對著艾斯本的耳朵吹了一口氣,吹得他的腳尖都癢起來了?!耙苍S我又要見到你奶奶了,”他說,“我會代你向她問好?!?/p>
【徐譯】于是,爺爺讓艾斯本靠近自己,他捏住艾斯本的手,溫和的目光好像要把艾斯本裹?。骸霸僖?,艾斯本。”“再見,爺爺,請代問奶奶好?!彼麄冟嵵氐刈鐾赀@件事,然后,爺爺開心地走了。
我把這兩段譯文都拿來,讓學(xué)生自己讀,然后判斷哪段話與圖更契合,說理由;還可以自己設(shè)計一段文字,來配這幅圖。
總而言之,繪本閱讀過程中,圖與文,不是簡單地疊加,做加法,而是相互作用,共生共長,這是做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