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師已經越來越摒棄華而不實的表演型課堂,轉而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了一個急于解決的問題。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 精心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是當今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關鍵的一環(huán)。但是,有的課堂,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結果既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又阻礙了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如在一次數(shù)學公開課,有位教師上了六年級的《圓的周長》這一課題。執(zhí)教老師伴隨著多媒體課件那鮮亮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熊出沒》的故事嗎?熊大熊二進行賽跑,可這一次它們是繞著一個圓形的池塘跑……(多媒體動畫引出“圓的周長”)。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著故事,學生中卻有人在嘀咕:“又是熊出沒……”“這種故事我們都聽了幾十遍了,還把我們當小朋友看。”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都昏昏欲睡,參與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低年級學生對美麗生動的童話、活潑有趣的游戲、直觀形象的模擬表演特別感興趣。中高年級學生則更樂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對于那些過于“花哨”的動畫反而感覺“幼稚”了。因此,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盡量用數(shù)學自身的魅力去吸引他們,讓他們感到有趣、有挑戰(zhàn)性,激起他們好奇、好勝的心理,使他們產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二、 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探索
《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切實關注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主動地學。這就要求教師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探索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思維得到發(fā)展。
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些來源于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既符合了學生認知特點,也促進了他們活躍思維。例如:在上《我們的郊游》一課時,考慮到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我創(chuàng)設了“小丁丁的學校組織小朋友們去郊游”這一情景,請同學們思考出去活動之前,學校事先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安排。由此引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如何收費、游玩項目、購買食品幾個環(huán)節(jié),并進行展開。作為三年級的小朋友,這堂課不但學到知識,同時感悟到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從考慮學校在郊游之前會準備哪些方面,到逐一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數(shù)學思維與生活經驗密不可分,培養(yǎng)了他們綜合運用以及整體計劃與決策的能力。
三、 經常進行課堂反思
由于參與學習的學生不同,因此,課堂教學反思亦呈多樣性。教師不要擔心完不成自己的教學計劃,哪怕是多花費一些時間,也要廣泛地全方位地讓學生充分表達他們的感知,這正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良好契機。
如在教學《條形統(tǒng)計圖》一課時,確定刻度和安排圖形大小是難點,重點是學會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親自實踐的基礎上,在展示中互相指正,在質疑中明確作圖時該注意的地方,歸納出制圖方法,教師從中點撥。當學生自己展示作品時,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但他們討論異常熱烈,互相評議、質疑,在友好的提醒中,自己悟出了該注意的地方及畫法。這個課例說明課堂反思的方式其實也是一種指導學生學習的良好機會。
總之,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把教學改革的重點放在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上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合理地運用教學策略,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真實再現(xiàn),有效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