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寧 繆軍榮
摘 要:《罪與罰》寫于正是俄國農奴制度改革后社會急劇動蕩的年代,民眾在崩潰的農奴制和急速發(fā)展的資本主義雙重壓迫下,缺衣少食,饑寒交迫。透過怵目驚心的緊張情節(jié),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赤貧、奴役、酗酒、賣淫、兇殺等現(xiàn)實生活圖景。小說巧妙的布局,緊張的情節(jié),復雜的結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以及深刻的心理分析與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經歷息息相關。
關鍵詞:文學;社會道德
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史上最耀眼的兩顆巨星——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擅長描寫心理活動的大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擅長于“心理挖掘”,他將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了無數(shù)次剖析,無論那是無比善良的還是極端邪惡的,都有相當真實的內心獨白?!蹲锱c罰》就是這樣一部心靈懺悔錄,早在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給長兄寫道:“你是否還記得,我曾對你講過一部懺悔錄式的長篇小說……我將把我的全部心血傾注在這部小說上。早在服苦役期間,當我躺在通鋪上,愁腸百結,發(fā)生思想裂變的時候,我就開始構思它了……這部懺悔錄將最終確立我的名聲?!彼f的《懺悔錄》即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故事深刻地烙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哲理。
《罪與罰》以社會犯罪及由此而引起的道德后果為題,描繪了當時俄國可怕的社會貧困和社會生活的無出路狀態(tài),顯示了金錢對于各類人物性格的毀滅性的影響。整部小說充滿著大城市日常生活的普通的悲慘的景象,拉斯柯爾尼科夫夢見的被人一邊笑一邊往眼睛上抽打,打得幾乎送命的,痛苦的,禁不起過分的重荷而疲累不堪的駑馬的形象,是小說中的一個具有概括意義的,抒情的與悲劇的形象。而卡杰琳娜﹒伊凡諾夫娜臨終時聽說的幾句話:“把駑馬給騎累了!……力氣用盡了呀”與此相呼應,體現(xiàn)了俄國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與凄慘,增添了濃重的悲劇色彩?!蹲锱c罰》最迷惑人的線索是一樁謀殺案,它阻礙了所有人的是非判斷,甚至連拉斯柯爾尼科夫本人也痛苦得無法自拔。因為他同時占據(jù)著最崇高與最邪惡的兩個極端,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夠或愿意理解他發(fā)自善意的作案動機——拯救苦難的現(xiàn)實,這正是導致他自始至終處于孤立與自卑的重要原因。
在引導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的動機里,交織著"拿破侖式"主題和無業(yè)游民式的絕望反叛主題。拉斯柯爾尼科夫全部理論的最重要一點即所有的人被分成"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兩種。平凡的人必須俯首貼耳,唯命是從,沒有犯法的權利,因為他們是平凡的人;而不平凡的人就有權犯任何罪行,有權肆無忌憚地犯法,歸根結蒂是因為他們是不平凡的人。波爾菲利這樣闡明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思想,而拉斯柯爾尼科夫則認為這樣闡述是完全正確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一直想通過“實驗”來求證:他是不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是不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這件事,解答了他的疑問:他不是,不是用那種材料造成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之所以不能成為真正的統(tǒng)治者,并不是因為他太軟弱的緣故,他很強大,屬于選中一個什么思想就始終為之效命并不惜忍受痛苦的那種人,但最重要的,他還是一個人,除卻極端消極的瘋狂理想,他還有人性,可以這樣說,他本質上是善良的,只不過貧窮使他失去絕望,社會不公使他憤怒,“任何人都得有條路走”才能存活下去。自然最后拉斯柯爾尼科夫自首是因為他雖然不是用理智,而是憑他整個的天性,不再相信他的殘忍的“思想”,是為了縱然死在獄中,卻可以重新接近人,他在犯罪后立刻感染到的和人疏遠和隔離的感覺,折磨了他。他在犯罪之后,脫離了整個人性的東西。他恐懼地注視著,他喪失了擁有人類感情的可能,他最愛的母親和妹妹,開始懷著對她們和對自己的反感,憎恨她們。因此,小說里真正的"罰"不是服苦役,而是折磨著他的和人性脫離的苦惱,是爭取自己是一個人的可能性的斗爭,是針對良心的斗爭,這才是最大的罰。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復調性小說中,斯維德里加依洛夫也是一個很復雜的聲音?!蹲锱c罰》快結尾的時候,寫到了斯維德里加依洛夫臨死前的一個雙重夢境。那是一個非常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的一口棺木,棺木中是一個十四歲的投河自盡的少女。斯維德里加依洛夫在這個受盡凌辱的少女身上看見了和周遭的平靜迥然不同的景象,有黑夜的恐怖,狂風的怒號和蠻橫的辱罵。這時他似乎醒了過來,又似乎是從里重的夢境中醒到了外重的夢境,就在他住的旅店,走廊里他看到了一個哭泣的小女孩,同樣備受凌虐,最后卻露出了一種雛妓的表情將他徹底驚醒,之后不久,他便在一座橋上開槍自盡了。
《地下室手記》讓我初次感受到“地下室人”內心豐富精彩的獨白和深邃的思想,那么《罪與罰》帶給我的是極大的震撼,這部長篇小說人物眾多,情節(jié)多變,結構復雜,向我們全面展現(xiàn)了俄國社會錯綜復雜的社會場景,能把如此延宕的故事出彩地展現(xiàn),不得不佩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強大邏輯和酣暢淋漓的文筆。赫爾曼.黑塞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評價正如我對這部名著的感受:“我們之必須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在我們遭受痛苦不幸,而我們承受痛苦的能力又趨于極限之時,只是在我們感到整個生活有如一個火燒火燎、疼痛難忍的傷口之時,只是在我們充滿絕望、經歷無可慰藉的死亡之時。當我們孤獨苦悶,麻木不仁地面對生活時,當我們不再能理解生活那瘋狂而美麗的殘酷,并對生活一無所求時,我們就會敞開心扉去聆聽這位驚世駭俗、才華橫溢的詩人的音樂。只有當我們體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令人恐懼的常常像地獄般的世界的奇妙意義,我們才能聽到他的音樂和飄蕩在音樂中的安慰和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