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剛
摘要:閱讀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對于提升教學效能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全面的重視閱讀教學,積極的優(yōu)化閱讀教學形式,不斷的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通過高質量的閱讀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就是作者通過惟妙惟肖的語言來造境,讓讀者不知不覺地進入由作者創(chuàng)造的世界,讓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而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自身知識的局限性無法正確理解作者的想法。這就需要小學老師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順利理解,真正意義上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所要表達的情。鑒于此,本文筆者就根據(jù)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利用教師范讀,提升學生興趣
當學生在語文朗讀過程中順利跨過了教師范讀這一道關口,就可以正式接受朗讀的洗禮了。朗讀對于學生的讀音把握和語感要求比較高。而學生對于課文閱讀而言,語感更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及時非常努力去控制,還是會出現(xiàn)各種跑音,錯聲以及語氣問題。對于教師而言,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為學生進行范讀,讓學生通過模仿來找到基本的讀音,當學生能夠自由把控讀法和情緒控制的時候,就可以完全掌握了。
例如,《江畔獨步尋花》這首古詩就十分適合學生朗讀,雖然詩文不長,但是對于學生的朗讀要求毅然不低,若沒有多次反復練習,很難達到理想的閱讀狀態(tài)。例如文中的黃師塔前江水東這一句的讀法,學生很容易為其所困,黃師塔在此處應當分開讀呢?還是合在一起讀呢?如果合在一起讀的話,前江水東又應當如何去讀?對于斷句問題方面,學生會因為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不足而飽受困惑之苦,若教師能夠為學生進行范讀,便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斷句方面的領悟,由此也可讓學生真正掌握朗讀的精髓。
二、立足教材內(nèi)容,揭示傳統(tǒng)文化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nèi)容都包含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從小學語文教材中,可以看出教育部門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而語文教師則需將這種重視傳達給學生,在授課時,將傳統(tǒng)文化知識向學生進行傳授,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修養(yǎng)。
例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通過詩歌中的“昨天,他曾路過這里,抱著迷路的孩子,冒著蒙蒙細雨”、“昨天,他曾路過這里,背著年邁的大娘,踏著路上的荊棘”傳遞出雷鋒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從中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以便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夠向雷鋒學習,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又如,課文中《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課內(nèi)容,文中描述了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乞巧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特點及傳統(tǒng)事宜的介紹,讓學生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充分的了解,筆者還將這些節(jié)日的來源,以及節(jié)日中所要做的具體事宜向學生進行擴展性講授,讓學生能夠牢記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將這些習俗繼承下來,并繼續(xù)發(fā)揚。以此看來,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從教材中即可看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則需更加注重對這一內(nèi)容的深入解讀。
三、強調批注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所擁有的具體閱讀習慣是極其重要的,在好的閱讀習慣助力下,小學生就可以大大提升語文閱讀效率,以在有限時間里盡可能獲得最多的語文知識與能力。鑒于此,在平時帶領學生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著重向學生強調批注的重要性,并慢慢幫助學生養(yǎng)成批注閱讀的良好習慣,以益于閱讀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后,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以“感恩”為主題展開閱讀教學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語文教師需向學生規(guī)定一些任務,比如,小學生在具體閱讀過程中需要選擇印象深刻的語句進行解釋、概括、聯(lián)想等方式的批注,在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段落時要在其下面劃線,并且寫下自己的感想等等。長此以往,小學生就可以逐漸養(yǎng)成及時批注的良好主題閱讀習慣,慢慢提升語文閱讀綜合能力。
四、主題閱讀教學,擴展同類閱讀
主題閱讀是根據(jù)文章的主題相似或同一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綜合性的閱讀教學。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比較講究課程的豐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趣味性,但是這種閱讀教學容易忽視學生的系統(tǒng)性思考。
例如,《走遍天下書為侶》和《竊讀記》這兩篇課文從題目看來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但是事實上這兩篇課文表達的都是對于書的推崇。在《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散文中,作者以通過做假設的方式提出了要以書為伴。例如在第一段中提出了很多可以選擇的伴侶,美麗的圖畫,有趣的書,撲克牌,百音盒和口琴。第二段以堅定的口吻回答到:我會選一本書。接著說出了自己選書為伴的理由,最后號召大家多讀書。雖然是散文,但是卻結構十分鮮明,為學生的閱讀理解提供了便利。而在《竊讀記》則是以作者對書愛而不得的情緒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文章當中更是以細致的動作描寫,巧妙的比喻等手法,使得文章具有更強的可讀性。而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根據(jù)有活力的教學方式,可以根據(jù)教學方式的變化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的思考方式。
五、讀寫結合教學,提高綜合能力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閱讀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大量的文章閱讀,才能提升使學生的寫作方法以及積累寫作素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方法應用得越來越熟練,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草蟲的村落》這一課后,文章的語言非常的生動、優(yōu)美,描寫也非常詳細。于是,筆者讓學生仿照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以自己積累的寫作素材為寫作對象進行寫作練習。最終,學生都十分認真的完成了任務,雖然寫作內(nèi)容還有些瑕疵,但學生基本已經(jīng)掌握了正確的寫作方法??梢?,只有通過閱讀的積累,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是生命的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地思考與探索,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來積極地改善和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春生.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7(16):26.
[2]張達芳.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233.